《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材與學情分析: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角度”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簡練的筆觸,生動的語言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課文內容生動,含義深刻,令人回味,是對學生進行朗讀思維訓練,積累語言的好教材。對于牛與鵝,學生還比較了解,也是喜歡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學生會很感興趣,但理解課文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的道理,學生可能分析不透,會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重難點: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過程預設: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出示牛的圖片)同學們對牛有什么印象?(出示鵝的圖片)你對鵝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于牛和鵝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作者他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二、細讀探究,理解感悟。
1、對于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于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后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他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你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生匯報后師板書)
2、質疑。
師:根據板書,你們想提什么問題呢?
3、師歸納:究竟發生了什么事,讓作者對待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
4、請同學們自由讀5—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故事中的“鵝”在我面前表現怎樣?“我”面對鵝表現怎樣?金奎叔面對鵝表現又是怎樣的?鵝呢?分別用__、﹏﹏、〓〓、( )劃出相關語句,寫上旁注,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5、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
預設:
(1)鵝欺負人
a.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搖一擺地、神氣地朝我們走過來;還伸長脖子,“吭吭”地叫著,撲打著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師: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鵝?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答。
真是一群鵝老爺呀!誰愿意來展示這些鵝老爺的威風!讀一讀。指導朗讀。
b.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了我,“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c.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這只老雄鵝,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來啄我,并且扇動翅膀來撲打我,我幾乎被它拖倒了。
讀了這些句子,你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一只鵝呀?你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嗎?(耀武揚威、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你還從哪里感受到鵝的狂妄自大?誰來讀出鵝的不可一世。
指導朗讀。
(2)面對鵝的欺負,“我”怎樣呢?你從哪里感受到我們對鵝的懼怕?
a.我們馬上就不響了,貼著墻壁悄悄地走過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們看見了會追過來。
b.孩子們大喊一聲,急急逃跑。這使鵝追得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c.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過渡:如果你就是當時這個可憐的小人兒,你會怎么辦?
帶著這種感受進入角色來讀一讀課文。
小結:從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實在太害怕鵝了,怕得膽戰心驚,怕得魂飛魄散。
(3)金奎叔面對鵝表現又是怎樣的?在金奎叔面前,鵝又怎樣呢?
a、找出金奎叔對待鵝的句子,抓住金奎叔的動作“飛快地走、握住、輕輕地提”指導體會。
b、指導朗讀。
c、剛才神氣十足的鵝呢?用一個詞來形容鵝老爺此時的表現。〔落荒而逃……〕
6、師:情況發生了大逆轉,剛才是我狼狽不堪,現在輪到鵝落荒而逃。我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對牛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對鵝也不再害怕。是什么讓我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呢?
三、逐層深入,以事明理
1、找出金奎叔的話讀一讀。
2、交流通過金奎叔的話,“我”明白了什么?
3、過渡:金奎叔想告訴我們的僅僅是對待鵝的態度嗎?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你的同桌。
4、全班交流。
5、師小結:因為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就不同。如果我們遇到問題就應該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小故事,看你是否能運用今天所領悟的道理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延伸
讀故事,想辦法。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是染布的,女兒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孩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又會為女兒發愁,因為不下雨女兒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師:你知道哲學家說了什么神奇的話,竟然讓她恢復了健康?
五、作業布置:
1、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啟發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2、推薦閱讀:《兩個農夫》。
板書設計:
我
牛 欺負 不欺負
鵝 怕 不怕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等詞語,掌握擬聲詞與多音字。
能力目標:通過感悟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重點:通過感悟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掃清字詞與朗讀障礙,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一、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1.(課件先后出示牧童騎牛和鵝引頸高歌的圖片)同學們,看了這些圖,你想到了哪些詩?(詩句出現在圖下。)你對牛和鵝有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說)板書:牛鵝
2.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牛和鵝的課文。(補充板書:和) 齊讀課題
3.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質疑,師提煉問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提示讀音,出示兩組詞:
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任大霖、扇動、胳臂、掙脫、腳爪
3.指名朗讀課文,結合語境對上述詞語進行正音,并理解“扳、掐、無緣無故”等詞語。師生評價。
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作者開始對牛和鵝的態度怎樣?讀讀第1至4自然段。
2.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請快速瀏覽課文5~11自然段描寫的這件趣事,找出有趣的畫面讀給大家聽?并概括這是一幅什么畫面?
3. 你現在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學生質疑、匯報。
四:布置作業,練習鞏固。
1.字形指導:碗、縛、掐;
2.抄寫詞語和喜歡的句子;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有感情朗讀課文。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講述了什么事?
二、讀中點撥,初步感悟。
1.對于牛和鵝,人們總有怎樣的看法呢?請快速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
交流,媒體出示:牛的眼睛看人……你讀懂了什么?紅色閃爍:牛是怕人的,鵝不怕人(指讀,齊讀)再讀讀,你還有什么發現?
2.“我們”對這話的態度怎樣呢?請你讀讀第3和第4自然段,劃出描寫作者態度的詞句
3.交流所劃的句子,抓住對牛的動作“拍、摸、觸、刮、扳、騎”和對鵝“遠遠地、繞個大圈子)朗讀體會,交流看法。
三、探究重點,體會變化
1.這句話伴隨著幼時的我,左右著我對牛和鵝的看法與態度。但作者的一段有趣經歷卻讓他最終改變了看法。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回憶,去一同尋找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5~11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課文中有趣的場景,你覺得哪里最讓你覺得有趣而有所思,把它劃出來,多讀幾遍。
3.學生可能會找出“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這只老雄鵝……”等句,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媒體相機出示有關句子。
①相機出示寫鵝的句子:
請你讀讀上面的句子,你讀出了什么?從哪些詞語能看出鵝的“神氣”?找出重點詞,邊讀邊比劃動作,(紅色閃爍:走、叫、咬、拖,自讀——指名讀——齊讀)
②讀了這些話,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只怎樣的老雄鵝?(囂張、神氣活現、膽大妄為)再讀再體會。
③練讀寫“我“的句子:你讀懂了什么?你覺得怎樣才能讀出“我”當時的害怕?(指名說)你來讀出這種狼狽好嗎? (指名讀——齊讀)
④小結:作者用短短幾句話,就讓我們感受到這樣栩栩如生的形象,我們如同欣賞了一幅生動的人鵝共趣圖。讓我們再通過朗讀體會。齊讀5-7自然段,分角色讀好寫“我”和鵝的內容,在對比朗讀中體會鵝的“神氣”和我的“害怕”。(如一人讀寫“我”的句子,一人讀寫鵝的句子)
5.鵝真的那么不怕人嗎?從哪兒又可以看出呢?自由讀8~11自然段。
①從哪兒看出鵝的害怕呢?出示句子,指名回答:“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語生動地再現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你能讀出鵝的害怕嗎?自己練習讀讀,誰想讀給大家聽聽?我們一起讀讀。
②剛才還神氣活現的鵝現在怎樣了?(指名說)用一個詞形容這時的鵝?(指名說:落荒而逃、狼狽……)
③情況發生了大逆轉,剛才是“我”狼狽不堪,現在輪到鵝落荒而逃,是誰讓鵝有了這變化呢?(指名說:金奎叔。)
6.找出文中金奎叔動作和語言的句子,劃出來,自己讀一讀。師生合作讀,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發。(生自由發言)
出示句子:鵝有什么可怕的!會把你嚇成這樣。
讓它這樣看好了!可是,它要是……
①你是怎樣理解金奎叔說的話?
②“鵝有什么可怕的!”換一種說法。金奎叔為什么會這樣說?怎樣讀出“人不怕鵝”的語氣?
③這里的“這樣”、“這點”指的是什么?那么人應該怎樣對待鵝呢?
④從金奎叔的話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讓學生暢談自己所悟。
⑤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讀出角色的不同語氣。
四:深入研讀,品悟道理。
1.作者也像你們一樣明白了嗎?讀讀最后兩節。
2.對鵝而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引導:你是怎么看待句中的“小”與“強”的?同桌討論。
聯系上文,從哪兒看出它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又從哪兒看出我們實在比它大?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啟發?誰來說說?
3.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呢,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它?討論后課件出示:看到牛,我也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盡管它把我們看得比它大。閃爍:不再。
4.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指名生談理解:從鵝的角度看人,和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就不同。師板書: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5.再次朗讀11、12自然段,加深體會。
五、讀寫結合,總結升華。
1.是的,簡單的一句話、難忘的一件事讓人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媒體依次出示三段話,對于原先大家都深信的話、金奎叔說的話以及作者明白的話,再讀讀,現在,你有了什么更深的感悟了嗎?
2.這讓老師想起了一個叫“晴天洗染,雨天賣傘”的故事:曾經有個老媽媽,她的大女兒是開染坊的,二女兒是做雨傘生意的。當她看見下雨天就為開洗染店的大女兒擔心,看見晴天就為賣雨傘的二女兒擔心,整天的愁眉不展。一位鄰居告訴她:“ ”
從此以后,老媽媽天天都是樂呵呵的。
你知道鄰居究竟說了什么話,竟然讓她整天樂呵呵的?(生自由談后課件補充出示——
你為什么不換個角度來想呢?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女兒高興,因為她可以曬布了;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女兒高興,因為她又可以賣傘了。)
3.學到這里,你會對作者說些什么呢?或者你會對身邊的人說些什么?(任選其一)小練筆。
4.用名言警句和古詩句總結:媒體出示:
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②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③從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遙遠未來;從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宛如一個非常短暫的往昔。 ——叔本華
板書設計
牛 和鵝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反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蘊涵的道理,教育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2、 學生學會分層理解課文內容,并學會慎重地對待疑問。
3、 指導學生要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分析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說說你們眼中的牛和鵝,你們對這兩種動物的認識是怎么產生的。
二、 課件示課文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三、 討論: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對待牛和鵝有哪兩種不同的態度?
四、 齊讀課文1—4自然段。
五、 “我”的認識前后有沒有變化?
六、 齊讀課文12、13自然段。
七、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學習課文3—11自然段。
1、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讀課文3—11自然段。
3、 找出文中描寫鵝追趕“我們”、“我”時神態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鵝當時的神情如何?
4、 找出文中描寫“我”被鵝追趕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反復讀。說一說,“我”當時的神情如何?
5、 當金奎叔出現后,他是怎樣做的?這時鵝又有怎樣的反應?
6、 齊讀金奎叔的話,想想它對你有什么啟發,說一說。
7、 齊讀課文3—11自然段,指導朗讀。
八、 再讀課文12、13自然段,理解句子“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大呀!”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謂、拳”等10個生字,會寫“摸、甚”等15個字,會寫“甚至、頑皮”等14個詞語。
2、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4、能說出“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的原因。
教學中、難點:
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能借助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教學準備:
1、準備課件
2、制作什么是批注的微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作家任大霖回憶童年時光的文章第18課《牛和鵝》。大家看老師板書課題,覺得奇怪嗎?老師為什么這樣板書課題?大家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誰能說說呢?回答得這么完整,看來你預習得真好!請坐!
二、檢查預習。
1.那么同學們字詞掌握得怎樣呢?下面老師要先來檢查一下大家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組:
自由練讀一下。你發現這一組詞有什么特點?前面都是表示動作的詞后面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語。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非常正確。請大家一起做著動作讀一讀這一組詞。
再來看第二組。這兩個都是什么?對,人物的稱呼。咱們大家一起來稱呼一下這兩個人物。讀好兒化音。
2.結合課文說說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詞語讀得非常好。誰來借助這兩個主要人物來說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呢?(怕鵝——摔鵝——不怕鵝)說得棒極了,讓我們為他鼓鼓掌吧!
三、結合課文認識批注。
1.同學們,在預習中,你發現這篇課文和我們學習過的普通課文有什么不同嗎?(出示課文)這樣的小字就是讀者閱讀時加注的批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批注呢?請大家來看一段老師錄制的微課。
2.同學們,看了剛才的微課,你都知道了什么?對,什么是批注,批注的種類。下面請大家來看一看,課文旁邊一共有幾處批注?對,5處,請你給這五處批注標一下序號。那么,這幾處批注分別是作者從什么角度進行的批注,小讀者為什么會寫下這樣的批注呢?讓我們趕緊去看一看吧!
3.第一處。我們首先來看第一處。老師請兩位同學來對讀課文和小作者的批注。請你讀課文,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大家有什么感受呢?難怪作者寫下了這樣的批注。大家一起讀。大家認為這一處的批注是從什么角度進行的批注呢?提出疑問的角度。
4.大家來看課文的二、三、四處批注集中在課文的哪些段落呢?對,是寫怕鵝、摔鵝這場“人鵝大戰”的精彩段落5-8自然段。認真讀課文5-8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寫鵝的相關的句子,用“Δ”標出讓你有深刻體驗的字詞。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前后桌在一起交流一處自己畫出的句子,談談感受吧!咱們全班在一起交流一下吧!
A.第一處。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
①你從哪些重點字詞中體會到什么?(這讓你感覺這群鵝可真——!鵝神氣極了,絲毫不把人放眼里。)
②這里面有對鵝什么的描寫?(動作、神態)這神態、這動作,分明是在說什么?
③誰來讀一讀,讓我們感受到鵝這神氣不可一世的樣子。你的朗讀讓我們仿佛看到鵝向人挑釁,不可一世的樣子。好一幅群鵝爭霸圖!
B.第二處。這時,帶頭的那只老公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這讓你感覺這群鵝可真——!這一段又有對老公鵝什么的描寫?(動作)(聲音)老公鵝竟氣勢洶洶的對我動武力了。大家一起讀一讀。
如此驕傲的鵝后來怎樣的呢?齊讀。
鵝最終像個酒瓶被金奎叔摔在了遠處,像喪家之犬一樣灰溜溜地落荒而逃。難怪小作者下了這樣的批注:鵝之前多么神氣,現在多狼狽啊。這是從什么角度下的批注呢?從抒發感想的角度。
5.鵝是如此囂張,我在遇到鵝和被鵝襲擊時是什么表現呢?默讀課文5-8自然段,用橫線劃出寫“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具體表現的句子。想想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
A.我們馬上都不說話了,貼著墻壁,抓住重點字詞談談你的感受。你來補充這個句子:“我當時可真是——!”。
B.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再來補充這個句式說一說“我當時可真是——!你發現這兩處句子抓住了“我”的哪些方面進行了描寫?(動作、語言、神態、語言)對,抓住這些方面把“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小心翼翼和驚恐萬狀寫得淋漓盡致。看看小讀者在旁邊者寫了一條怎樣的批注,你認為讀者這是從什么角度所作的批注?(點評寫法)
5.對鵝的描寫和對自己的兩種描寫就像兩條線索相互交織,把人鵝大戰寫得精妙絕倫。
四、實戰演練練寫批注
咱們也像書上的讀者這樣,給文章下一下批注。學生寫。指名讀。讀了第幾自然段,我的批注是。
五、總結課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運用批注式閱讀感受到了作家筆下人鵝大戰的精彩,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不動筆墨不讀書,批注式閱讀真是個好方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2、體會作者從各個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從而在寫作上受到啟發。
3、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回顧全篇。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誰能說一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
師:是呀,課文開始就告訴大家,“我們”深信這句話。所以我們對牛和鵝的態度就不截然不同,請你讀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度的句子,多讀幾遍。(用喜歡的符號勾畫,朗讀)
二、細讀探究,引導感悟。
1、“我們”是怎樣對待牛和鵝的?
為什么會這樣?(指名匯報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因為“我們”用了牛和鵝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輕視牛,而害怕鵝。
2、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指名匯報讀第12自然段)
過渡:作者終于明白了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對待牛和鵝,(修改板書:牛 鵝)應該平等地對待它們,不能無緣無故欺負牛,也沒有必要害怕鵝。
3、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對待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這樣大的轉變?課文的哪部分描寫了這件事?(指名匯報:課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品讀感悟,釋放主題。
1、快速瀏覽5-11自然段,找出在這件事中有幾位主角?(指名生說:鵝、“我”和金奎叔)板書:金奎叔 “我”
2、誰能用一句話告訴我們,圍繞這三位主角發生了什么故事?(指名概括:“我”被鵝追趕,嚇得狼狽不堪,金奎叔幫“我”趕走了鵝,并教育我不要怕鵝。)
3、自由讀5-11自然段,把你覺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多讀幾遍,把你的感受作好批注。
4、交流匯報,教師相機重點指導:(朗讀 寫作 中心)
(1)指導學生讀出鵝欺負“我”時的神氣,讀出被鵝欺負時“我”的狼狽不堪。
①指導讀第5段:
找出文中描寫鵝欺負“我”的句子,讀一讀,這鵝真是——(太囂張、太飛揚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為是)這時候鵝心里會是怎么想呢?(指名說)
從哪些詞語能看出鵝的神氣?找出重點詞,邊讀邊比劃動作,體會鵝的神氣和囂張。(生勾畫,自讀——指名讀——齊讀)
②指導讀第6、7段,讀出被鵝欺負時“我”的狼狽
師:哪些詞語最能表現“我”當時的狼狽不堪?(指名說)你來讀出這種狼狽。
(指名讀——齊讀)
師:我當時真是__(狼狽不堪 抱頭鼠竄 軟弱可欺 任人宰割)
師:這種哭叫不但沒有使鵝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讀第7自然段)
小結:作者用短短幾句話,就讓我們感受到這樣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從哪些方面來刻畫“我”的形象的?(指名說:動作、神態、語言)以后我們在作文中也可以用這些方法,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
③小小的鵝把一個小孩嚇成這個樣子,孩子為什么這么怕鵝?( 指名匯報讀第1自然段)
(回到課文開頭,師:因為“我”相信了這種觀點,也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牛和鵝,而這顯然是不對的。)
過渡: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樣對待鵝的?剛才還神氣活現的鵝現在怎樣了?(指名說)用一個詞形容這時的鵝(指名說:落荒而逃、狼狽……)
(3)師:情況發生了大逆轉,剛才是“我”狼狽不堪,現在輪到鵝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該用什么態度來對待鵝了。(板書:不再怕)是什么讓“我”明白的呢? (指名說:金奎叔說的話。)
(4)找出文中金奎叔說的話,(畫出來,自己讀一讀。)師生合作讀,說說對你有什么啟發。(生自由發言)
(5)作者也像你們一樣明白了:對鵝而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談理解:從鵝的角度看人,和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就不同。師板書: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課件出示:它雖然把我們看的比它大,可是我們實在比不上它呀!
小結: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說)
過渡: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處理問題的結果也就不同。有些時候換個角度,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樂觀。
師: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遇到過這樣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然后寫下來。(生匯報)
四、總結凝練 ,升華主題。
師:說的多好呀,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汶川地震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災難帶給我們痛苦和不幸,但換個角度講,災難不正是激發了全國同胞眾志成城、攜手并肩、戰勝困難、重建和諧生活、重建美好家園的決心和信心嗎? 愿我們都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給生活更準確的答案!
板書設計
牛 和 鵝
“ 我” 不怕 怕
不再怕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
金奎叔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6
《牛和鵝》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本課課文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特色,學生的生活積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生活入手,揭題激趣。
首先課前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動物?說一說理由或舉真實的例子。此話題一出,學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來,在巡視聆聽中發現很多同學非常怕蛇,有點談蛇色變,還有的怕獅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順勢出示鵝的圖畫,首先仔細觀察,記住它的名字叫什么。這個環節是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積累的,他們雖然不像魯迅說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墻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識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淺。認識之后,再接著板書課題,齊讀兩遍后便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作者小時候很怕鵝,你知道為什么嗎?作者的心里有沒有變化呢?趕快捧起書去課文中尋找關鍵的字眼吧。
2、初讀感知,了解故事。
在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后先發揮優秀生的作用,小組長檢查讀書情況,把錯誤的字音或讀不好的句子匯總在班內統一練習朗讀,為理解文本內容掃清障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讀完后在班內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文章的內容。在歷練中培養概括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3、結合批注,領悟感情。
潛心自由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出現的批注,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是什么心情。這個環節的第一步是學生自讀自悟,從課文的相關內容中發現。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過思維的碰撞來達成共識,然后在班內展示,通過交流再次走進作者內心,感受作者的心情,進而在培養語感的同時培養情感。接著指導朗讀,想象著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緊張危險的事情,設身處地地讓情感共鳴,能讀出作者的心聲。
4、聚焦篇末,升華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長的話語:“直到現在我還記著金奎叔的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話;這句話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交流的過程中把思維引向深入,讀懂這句話中作者含著的意思: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那生活中的我們會怎么做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進一步遷移運用。
二、教學優點
整堂課如行云流水,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的的層次變化明顯。
三、不足之處
課文很長,描寫的細節內容比較細膩,但未能品讀,有點遺憾。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會聚焦描寫動作、神態的等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背誦。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 研讀課文重點語句(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體會鵝的心理和情感;
二 通過重點語句的研讀,明白角度決定行動,決定結果;
三 通過重點語句的研讀,明白對同一事物,角度有很多,有的正確,有的錯誤,要學會變換角度、調整角度;
四 運用對“角度”的收獲,到鏈接材料《牛狼之念》中去運用,學會變換角度去重新認識熟知的事物;
五 讀寫思緊密結合,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思維。
教學重點:
一 研讀課文重點語句(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體會鵝的心理和情感。
二 鏈接閱讀有關牛的材料,學會變換角度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
教學難點:鏈接閱讀有關牛的材料,學會變換角度重新認識熟悉的事物。
教學準備:
一 ppt“課文三句重點研讀語句”
二 閱讀材料《牛狼之念》。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全文
1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學生齊讀課題。
2 師:看看老師的板書,用你的讀來突出重點。學生再讀課題,突出了課文的主體:“牛”、“鵝”。
3 通過初步學習,你知道了牛和鵝有兩個什么有趣的特點?
4 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5 師:牛大鵝小,為什么我們卻怕鵝欺牛?
生:因為它們看人的角度不同。
6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鵝在這種奇特的角度的影響下,如何對人兇的?
二 研讀鵝,體會錯誤的角度導致的荒唐結果
1 課文的哪些部分在具體描寫這只鵝在他的角度的影響下,對我的兇惡表現?請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體會體會他的心理。
句子(1)“鵝聽見了,就豎起頭來,側著眼睛看了看……好象眼里根本沒有我們似的。”
交流:
生a:我從“一搖一擺”看出鵝很神氣, 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里。
生b:我從“撲打著翅膀”看出鵝很兇,追得很厲害。
生c:“鵝看了看我們”,就好象在說:“這么小的小人兒,膽敢來招惹我。”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里。
……
句子(2)“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拉住我不放。”
生a:我從“一口”這個詞看出,鵝已經被激怒了,非常生氣,狠不得一口把我吞了。
生b:我從“腿也軟了”看出我被嚇壞了,都走不了了。
生c:我從“大喊了一聲”,看出我們很害怕。
生d:我們一定喊:“呀!鵝來了!”
師:真像“狼來了!”
……
句子(3)“它用全身的力量來拖我……在后面吭吭大叫著助威。”
……
2 師: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這是一只怎樣的鵝?
生:這是一只兇猛的鵝。
師:這是一群什么樣的鵝?
生:這是一群兇神惡煞的鵝。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這是一個膽小如鼠的人。
師:是什么讓鵝變得像狼一樣兇?是什么讓人變得像鼠一樣膽小?
生:是他們看問題的角度。
3 這只鵝真的有那么厲害嗎?繼續讀課文,談談你的看法,并找出相關的句子證明你的觀點。
句子(4)“鵝用爪劃他……跳進池里,逃命了。”
……
4 金奎叔的角度是什么?學生研讀金奎叔的話,得出他的角度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即是“讓它這樣看好了。”
5 小結:看同一個問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角度對,有的角度錯。我們要注意選擇角度。
三 鏈接《牛狼之念》,學會試著變換角度認識熟悉事物
1 鏈接閱讀《狼牛之念》;
2 在文后寫出自己對牛的新的看法和理解,互相交流評論。
生a:牛并不是膽小的動物,而是一種能保護主人的有智慧、 非常高尚的動物。它值得我們去尊重它,因為它和我們一樣,也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動物。
生b:牛其實并不是怕人的,它只是不想跟我們斗,因為它知道我們斗不過它。牛有生命,又情感,我們不該欺負它,而應該保護它。
……
四 總結
從牛和鵝身上,我們明白了什么?這對于你做人和做事有什么啟發?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以“角度”為主題的第八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寫了“我”因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這句話,常欺負牛,怕鵝。在遭到鵝襲擊時,怯懦、不敢還擊,金奎叔將鵝制服,鼓勵我不要怕鵝,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說明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結果大不一樣。
教學目標:
會讀寫生字、新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生字新詞,讀準除生字外,一些易讀錯字的讀音。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中一處破折號的作用;體會作者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好處;學習準確使用動詞使文章更生動;理解“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含義。悟出這樣的道理:“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從中受到教育,指導今后的行為。
教學重點:
繼續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理解語言、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教會學生由讀文——理解課文——領悟到“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這個道理的過程。
教學構想:
文章內容涉及到動物,學生可能會非常喜愛。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候的事,便于學生與作者心靈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我”看問題的角度變了,與牛和鵝的接觸的情形前后比較變化明顯,學生易于理解。從本文獲得的啟示學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師點撥,同學間互相交流啟發的基礎上完成。
教學準備:
制作包含圖片、重點詞句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么?(牛和鵝)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
2. (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型,把課文讀通順。
生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板書學生詢問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①(課件出示,指名開火車讀)
②男女生賽讀
③指讀象聲詞
④指讀課文中較難讀的詞語
3.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4. 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開始就點明大家的這個認識: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呢?請你讀讀3、4自然段,畫出描寫作者態度的句子,多讀幾遍。(生讀,師巡)
2. 誰來說說你畫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學們找得很正確!就像大家所說的,對于強壯的牛,作者一點也不害怕,可是對于小小的鵝,作者卻害怕極了。后來作者卻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請你認真讀讀5-11自然段,在小組內說說到底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小組內互說)
3. 誰來說說是什么事情讓作者改變了看法?
(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通過這件事讓作者改變的看法。)
4. 請同學們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這使鵝追的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這時,帶頭的那只老雄鵝就“啪嗒啪嗒”地跑了過來,“吭,吭”地趕上我, “吭,吭”地張開嘴,一口就咬住了我當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亂中,我的書包掉了,鞋子也弄脫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鵝要吃我了!鵝要咬死我了!”
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鴨子的詞語,你體會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體會到鴨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狽不堪,害怕鴨子!
你能讀出鴨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狽不堪嗎?自己練一練!
同學們練習的很投入,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5. 我們害怕鴨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請你看這句話!(課件出示)
他飛快地走了過來,一把握住鵝的長脖子。鵝用腳爪劃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氣是那么大,他輕輕地把鵝提了起來。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讀讀這句話,畫出描寫鴨子動作的詞語,你能體會到什么?
指名回答:“掙脫”“連飛帶跳”“落”等詞語生動地再現了老雄鵝害怕的樣子。你能讀出鵝的害怕嗎?自己練習讀讀,誰想讀給大家聽聽?我們一起讀讀。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鵝被金奎叔趕跑了,張開翅膀,連飛帶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過這件事,作者對牛和鵝的認識發生了什么變化?請你讀讀11、12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7. 好,同學們很會讀書,能運用不同的符號做出標記!誰來說一說作者發生了什么變化?(指名回答)作者記住了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對牛,不再無緣無故的欺負它;對鵝,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話讓作者永遠難忘!讓我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
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
從這句話中,你有什么啟發?誰來說說?(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
是的,簡單的一句話讓作者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看法和認識。
在生活中,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了嗎?你是怎樣解決的?(指名回答)同學們能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錯!
四、總結升華
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抄寫詞語
板書設計
牛 和 鵝
欺負 怕
我
不欺負 不怕
牛 和 鵝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做《同步探究》的題目,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詞。
1.聽寫本課的生字詞。
2.同位互批。
3.評價并改錯。
二、做《同步探究》的題目。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它要是憑這點來欺負人”中的這點指的是是什么?
3.金奎叔的話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發?
三、小資料:
牛和鵝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個放大鏡似的,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馴良、溫順。而鵝則相反,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縮小了。在鵝的眼睛里,人比自己還要小。所以鵝不怕人,常常主動去啄人,企圖嚇唬人。然而適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腳。
四、小練筆;
對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從事實出發;同時,換個角度看待問題,得到的結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結合周圍發生的事情寫一寫。
(讓學生通過漫畫演示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帶著固有思想看問題這一點,為后面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真正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五、總結升華
(課件出示,配樂)正如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是平常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夠正確、全面的看待問題,正確的認識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作業設計:
老師還想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閱讀中的《兩個農夫》,他們各有各的打算,一個賣牛,一個買牛,這可是兩個農夫的才智和計謀的較量啊!請你在課后讀一讀。
板書設計:
牛和鵝
牛和鵝的眼睛
尊重客觀事實
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9
教學一篇課文重整體感悟,最好有一條貫穿、統領教學設計的線索,以達到“牽一發動全身”之效。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龍睛”,能夠從一點輻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讀課文。我發現:
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里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這就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在人的眼里,鵝比人小,沒什么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里,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為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才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
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后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覺得課文的重點應該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后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反復朗讀課文,學會分層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點、難點
1、反復讀課文,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教育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出發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2、學生學會分層次理解課文內容,并學會慎重地對待疑問。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圍繞提綱梳理課文層次。
教具準備: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牛、鵝圖片,啟發談話。
同學們,圖上的這兩只動物你們認識嗎?你覺得哪一只更可愛,為什么?
2、生回答后再次談話。
實際上在很多熟悉它們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鵝。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鵝》,看看他在故事中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什么變化,體會一下作者通過這兩種動物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簡介作者。(出示課件)
任大霖(1929~1995),浙江省蕭山縣人,讀書時就曾發表兒童故事、童話、兒歌。工作后堅持業余創作,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后出版了兒童散文集《紅泥嶺的故事》,中篇兒童小說《我們的田野》,短篇小說集《秧田發綠的時候》,兒童劇《桃子熟了》等。1953年調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此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童年時代的朋友》《山岡上的星》,短篇小說集《繡娟姑娘》以及作品選集《蟋蟀及其他》等。此外,還出版了中篇小說《喀戎在掙扎》《哥哥廿四我十五》,以及《任大霖文選》等。作品多次獲獎。
三、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師出示自讀要求:
(1)找出生字詞拼讀。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在不理解字詞上做記號,和同桌討論或查字典解決。
(4)讀通讀順課文。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字音:出示課件指名讀文中生字詞,正音。
(2)字形:“掐”字右半部分下邊不要寫成“日”。
(3)詞語:①無所謂:不在乎。② 束縛:捆綁,比喻受到限制。③掐:用手的虎口及手指緊緊握住。④無緣無故:沒有任何原因地。
(4)指名分讀課文,正音。
4、全班有感情齊讀課文。
四、默讀課文,梳理脈絡。
1、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讀文,完成以下問題(出示自學要求):
(1)按照提綱給課文分段。
(2)說說課文的敘述順序。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提綱,學生根據提綱的內容劃分課文段落。
(1)由于牛和鵝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對待它們的態度、做法也不同。
(2)我們在回家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
(3)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和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
3、學生默讀,自主學習交流。
4、指名匯報,理清課文脈絡。
(1)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
(2)課文的敘述順序:事情的發展順序。
(3)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金奎叔趕走了鵝,并告訴我們應該正確看待牛和鵝。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掃清了字詞障礙,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給課文分了段。本文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做法為什么會有巨大的轉變呢,課文又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讓我們下節課繼續來學習。
六、板書設計:
提出共識
牛和鵝 具體描述
改變認識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里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在人的眼里,鵝比人小,沒什么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里,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為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才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后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我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后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后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學生劃出有關語句進行感受,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而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在適當的時候作一些小小的點撥和提示。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后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教學中,對于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直至揭示主題等。種種方法滲透自然,過渡巧妙。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我相機提煉出來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就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的,并且在之后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結尾我不僅總結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收獲,還總結了學習方法的運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次比賽,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
多角度地思考、研讀教材是備課必要的一個過程。一篇課文,就像《牛和鵝》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通過不同的方法去組織教學,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然而,什么才是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最好的角度,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究、爭論、反思,從而達成共識。學無止境,研無止境,我會在探索中,通過充分地挖掘教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扎扎實實學知識,簡簡單單學語文。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等詞語,掌握擬聲詞與多音字。
能力目標:通過感悟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學重點:通過感悟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童趣、品悟事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處理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掃清字詞與朗讀障礙,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一、激趣導入,引發思考。
1.(課件先后出示牧童騎牛和鵝引頸高歌的圖片)同學們,看了這些圖,你想到了哪些詩?(詩句出現在圖下。)你對牛和鵝有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說)板書:牛鵝
2.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一篇關于牛和鵝的課文。(補充板書:和) 齊讀課題
3.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生自由質疑,師提煉問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提示讀音,出示兩組詞:
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任大霖、扇動、胳臂、掙脫、腳爪
3.指名朗讀課文,結合語境對上述詞語進行正音,并理解“扳、掐、無緣無故”等詞語。師生評價。
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作者開始對牛和鵝的態度怎樣?讀讀第1至4自然段。
2.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請快速瀏覽課文5~11自然段描寫的這件趣事,找出有趣的畫面讀給大家聽?并概括這是一幅什么畫面?
3. 你現在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學生質疑、匯報。
四:布置作業,練習鞏固。
1. 字形指導:碗、縛、掐;
2.抄寫詞語和喜歡的句子;
3.朗讀課文。
《牛和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掌握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等詞語,注意象聲詞的讀音。
2、反復朗讀課文, 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3、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學情分析:
文章內容涉及到動物,會受到學生的喜愛。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寫了他小時侯的事,便于學生與作者心靈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因為“我”看問題的角度變了,與牛和鵝的接觸的情形前后比較變化明顯,學生易于理解。從本文獲得的啟示學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師點撥,同學間互相交流啟發的基礎上完成。
教學重點: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特別是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理解語言、體會文章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課文,領悟到“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效果大不一樣。”這個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等詞語。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來欣賞兩幅圖片,你看這是什么?(牛和鵝)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鵝有什么特點?
2、課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請你讀讀這句話,你相信這句話嗎?
3、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牛和鵝》,看看你會得到什么啟發。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適時教讀:
課件出示詞語: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無緣無故、胳臂、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①指名開火車讀
②男女生賽讀
3、指名朗讀課文中重點段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2、誰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說說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3、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四、走入文本,初步感悟
1、開始時作者對牛和鵝有著怎樣的態度?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讓學生初步談談自己的閱讀收獲。
2、通過前后對比,引導質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口頭說說自己的感受。
2、朗讀課文,想象文中的畫面。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2、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走進文本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牛和鵝》。在上節課的學習中,牛和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牛怕人,鵝不怕人)所以課文在第一自然段中這樣寫到:
媒體出示:
大家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指名讀)
2、從這一自然段中你還讀懂了什么?能不能用“因為……所以……”來表達。
3、是呀,因為大家都這么說,所以我們(都很相信這句話),指導讀,你讀出了什么?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我們對這句話的確信嗎?(深信不疑……)
二、深入文本,研讀品捂
(一)抓住不同態度,感悟孩子們的心理(3、4自然段)
1、我們的這種相信體現在哪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的3、4自然段,你能從那些句子中讀出我們對牛和鵝的不同態度?
2、對牛:關注孩子們的心理“一點都不怕”、動作“拍、摸、觸、刮、扳、騎”對鵝:遠遠地……才…… 繞個大圈子
3、指導學生抓住不同的心理讀好3、4兩個自然段。
(二)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變化的原因。(5——12自然段)
1、后來作者對牛和鵝的態度有什么變化?(出示第12自然段)從這段中你讀出了什么?(不再怕鵝、不再欺負牛)
2、讀到這里,同學們心中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態度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3、讓我們再次走入作者的回憶,去感受那一段經歷。請同學們快速瀏覽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幾幅畫面?(被鵝追趕、金奎叔趕鵝、與金奎叔的對話)分別在哪幾段描寫的?(5——7、8、9——11)請同學們默讀這部分文字,邊讀邊想象這幾個場景,將描寫“我”、鵝和金奎叔語句分別畫出來,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
4、學生交流:
(1)描寫“我”的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我“對鵝的害怕,一點兒也不敢反抗。指名讀,齊讀。
(2)描寫鵝的句子:
引導學生體會鵝的囂張、霸道的樣子。
(3)描寫金奎叔的句子:
引導學生體會金奎叔趕鵝時的勇敢以及鵝的狼狽。
5、再來讀第12自然段:為什么態度發生這么大的變化?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引導學生結合金奎叔的話再次理解)。作者在5——11自然段中只字未提牛,為什么此處卻提到我再也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呢?(從鵝的角度看人,和從人的角度看鵝,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就不同。
同樣的道理,對牛而言,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大,可是我們實在比不上它呀!)
8、所以直到現在……(引讀最后一段)
三、總結升華,課外延伸
1、再讀題目,這篇課文為什么要以牛和鵝作為題目呢? (作者是想借牛和鵝兩種動物來告訴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換個角度去看事情。師板書: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2、你在聽了金奎叔的話后你會對牛和鵝說什么呢?你會對作者說些什么呢?你會對身邊的人說些什么?(任選其一)小練筆。
3、推薦閱讀《兩個花盆的故事》,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課后作業)
板書:
牛 和 鵝
我
欺 怕
不欺 不怕 、
角度不同 結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