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練習設計(精選12篇)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1
1.將課文中帶拼音的字按要求歸類。
(1)上下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包圍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中右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獨體字
2.在括號里填適當的量詞。
一( )榜文 一( )性命
一( )狂風 一( )紅日
3.比一比,組成詞語。
岡( ) 幾( ) 旦( ) 旁( )
剛( ) 嘰( ) 但( ) 傍( )
鋼( ) 譏( ) 擔( ) 榜( )
綱( ) 饑( ) 膽( ) 膀( )
青( ) 肖( )
清( ) 消( )
晴( ) 俏( )
睛( ) 梢( )
4.用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5.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詞語換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詞語。
(1)店家給武松篩了滿滿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
(3)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 )
(5)這時候天快晚了,你還過岡,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請勿自誤。( )
6.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林沖風雪山神廟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發配滄州。押送林沖的兩個差役被高太尉收買,要在路上殺死他。幸虧林沖的結義兄弟花和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他,又一路護送,來到滄州。
林沖到滄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場。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林沖住的草屋被大風吹得直搖晃。他想,這屋子怎么過冬呀?等雪停了,找個泥瓦匠來修一修。他覺得渾身發冷,就扛起花槍,挑著酒葫蘆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沖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廟避避風雪。林沖走進廟,掩上門,放下花槍,坐下來喝酒。
林沖正喝著酒,忽聽得門外劈劈啪啦亂響。他急忙起身,順門縫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場著火了。林沖正要推門出去救火,就聽見有人在外面說話。原來,太尉高俅知道在野豬林沒有殺死林沖,大發雷霆。他派心腹陸謙、富安到滄州,一定要殺死林沖。這二人買通了監獄的牢頭,趁著這場大雪,放火燒了草料場,想把林沖燒死。三個人放完火來到山神廟前說道:“這么大的火,林沖是跑不出來了。就算不被燒死,燒了草料場也要定他死罪!這次他別想活了。”林沖在門里聽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頭。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林沖抄起花槍,大吼一聲,沖出廟門,一口氣殺死這三個喪盡天良的人。
這一來,林沖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詞,就是由此而來的。
(1)林沖為什么被發配滄州?
(2)林沖到滄州后不久,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由于什么原因林沖來到山神廟?
(4)草料場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5)寫出林沖進廟門和沖出廟門時的一系列的連續動詞。
(6)林沖為什么被逼上梁山?
參考答案
2.張 條 陣 輪
4.(1)切肉 一切 (2)干凈 能干 (3)倒下 倒退
5.(1)燙 (2)為什么 (3)凡是 (4)沒有辦法 (5)難道 (6)不要
6.(1)林沖遭到太尉高俅陷害,被發配滄州。
(2)林沖到滄州不久,草料場被燒。
(3)草棚被大風吹得直搖晃,無處避寒,就來到山神廟。
(4)草料場是高俅派人收買牢頭放火燒的。
(5)進廟門:走進掩上門放下坐下喝酒
沖出廟門:抄起花槍大吼一聲沖出廟門
(6)高俅一伙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林沖,先是發配,然后是火燒草料場,千方百計致林沖于死地,他沒有活路了,才被逼上梁山。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2
《景陽岡》是人教版小語第十冊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武松打虎經過,表現了豪放、勇武、機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學習目標確定為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這樣兩項。
就文章內容本身來說,學生是很容易接受的,畢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如果像過去那樣,通過一遍遍的讀和繁瑣的提問回答來進行教學,必然使學生產生閱讀厭煩情緒。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采用了抓特點、品性格、知人物的方法,讓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把讀書變成學生自主的行為,自讀自悟,從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內容和人物特點。
“打虎”部分重點是過程和人物英勇,通過一大聲朗讀,二對讀,激發想象的方法理解了過程,“吃酒”部分重點是人物性格,通過小組研讀,角色對讀,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現體會人物性格。
教學中緊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保證了教學主線的統一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體現語言教學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統一。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3
【浙江省溫州市巽山小學 胡清萍】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課堂表·借助課堂表演,體會中心〗
現代語文教育要求教師利用兒童活潑生動的個性創設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氛圍。在師生的對話、活動、交流中進入真情交融的境界。雖然,像聽聽唱唱、讀讀畫畫,還有那集聲、像、畫、字于一體的多媒體,容易使語文教學富有誘惑力,使學生樂學、好學,但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筆者要介紹的是課堂表演,它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其地位等同于“幻影機”、“簡筆畫”等直觀教具,而且具備它們所不具備的優良品質──主觀能動性。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因為從教育心理的角度可以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類,即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而課堂表演恰恰能兼顧三者,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應在了解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審一審標題,看一看首尾,找一找中心句或抓課文的重點段,來體會中心。對重點段的理解,一些課文故事性強,適合進行課堂表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化。如《景陽岡》一文,在教學“武松打虎”一段,我讓學生抓住武松的“三閃”和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進行表演。學生那投入的表演,把老虎的兇猛樣和武松在危急關頭沉著機智、英勇無畏的非凡之舉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學生的表演,不僅讓學生領略到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而且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學生的腦中樹立。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勝利小學 易慧芳】
〖讓創新思維放飛課堂·尊重學生個性,呵護創新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現實的要求,那么對我們教師而言,就是讓我們所培養的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喜歡學習,這與教師所創設的課堂氛圍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時常聽人說:“學生在家不聽家長的,可老師說的話當作圣旨”。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但它從一個則面反映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特別在課堂上,教師的特殊性就更大。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評價,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情緒,甚至會讓學生記一輩子。作為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想到的是學生,以他們為學習的主體,與他們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有了這樣的氛圍,學生在課堂上是沒有顧慮,他們的小手一定會舉得高高的,盼著陳述自己的觀點呢!
記得在上《景陽岡》這一課時,我問同學們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時,大家答到:
“武松勇猛,不怕死!”
“武松膽子大,氣量大,很豪放。”
“武松勇敢機智,是個大英雄。”
我聽了不住點頭,突然一個稚嫩的女生的聲音沖進了我的耳朵“武松是英雄這不假,可他也有缺點!”,同學們轟的大笑起來,我連忙問:“你從哪看出來的?”她答到:“我從第四自然段看出來的,店家追出來攔他不要上岡,可他不聽。他不能接受別人的勸告,這就是他的缺點”多么細心,多么獨特的見解呀,我聽了熱情地贊揚了她,并對她能大膽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給予了肯定。全班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不這樣班上敢發表不同意見的同學越來越多了,給不同的聲音一個空間,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
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保護好孩子們的好想象力和好奇心,肯定和鼓勵他們點滴的表現。就像愛護幼苗一樣呵護和培植他們的創新意識。
總的來說,要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我們必須要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已具有一定的創新品質。還要在把握教材解讀文本時,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控制好文中可能出現的創新因素,合理的設計創新點。
【湖北省十堰市外國語學校 胡利民】
〖突出重點,優化過程──淺淡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突破一點,舉一反三〗
閱讀教學容易出現“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種項目一齊上”、“從頭至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結果,常常是面面不到。為此,近幾年來我堅決擯棄了逐段串講串門的模式,集中精力探索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優化閱讀教學過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小語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有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段,但也有一些課文沒有明顯的關鍵性的詞、句、段,教這些課文是否非逐段串講串問不可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俗語云:“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教這些課文,頭腦中應有“突破一點,舉一反三”的設計策略。當然,這“一點“的選擇是要留些腦筋的,要考慮教材的特點,要考慮編者的訓練意圖,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綜合敲定。
教《景陽岡》一課,我考慮到課文內容易懂,但文中許多詞語學生不熟悉,不理解。于是我便選定理解文有詞這“一點”來突破。我只示范教課文第一句話: “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谷縣地面,離縣城還遠。”我在“行”、“地面”兩個詞下面打圈,要求學生猜一猜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學生猜出“行”是“走”的意思,“地面”是“這個地方”的意思。接著我告訴學生一種方法:猜讀法。聯系上下文猜一猜,就能猜中一些生僻詞語的意思。接著我要求學生自讀全文,每人至少猜五個詞語,多多益善。結果學生猜出了諸如“店家”、“大蟲”、“自謀”、“說時遲,那時快”等幾十個詞語的意思。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為什么課文在講武松酒力發作想睡覺時,才寫老虎的出現?“忽然起了一陣狂風”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 掀 剪 閃 閃 閃 兜 劈
咆哮 喘氣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起因 經過 結果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5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著什么“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布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我國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為什么課文在講武松酒力發作想睡覺時,才寫老虎的出現?“忽然起了一陣狂風”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 掀 剪 閃 閃 閃 兜 劈
咆哮 喘氣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起因 經過 結果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預設】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1、同學們,這是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在《水滸傳》第23回中,詳盡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位打虎英雄的風采。
2、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二、理解字詞,梳理脈絡
1、 同學們,文中有些說法跟現在不一樣,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課件出示)
(出示)把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換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詞語。
(1)店家給武松篩了滿滿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
(3)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 )
(5)這時候天快晚了,你還過岡,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請勿自誤。( )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提供平臺。
過渡:在剛才的歸納中, 我們知道了武松主要干了兩件事—喝酒和打虎(板書)
三、學習“喝酒”——研讀語言,體會“豪爽、倔強”
1、在古代,一般人在這家酒店喝幾碗酒?(喝三碗)為什么?
而武松喝了多少酒?(18碗)一般人是怎么喝酒的?(慢慢喝),他是怎么喝酒的?一飲而盡,說明武松怎么樣?(豪爽,酒量大)
2、武松不光在喝酒,還在和店家講話。
出示:當武松喝了三碗酒后,店家再也不來了篩酒了?于是出現了武松向店家要酒的一系列對話。
武松(敲著桌子)∶“主人家,怎么不來篩酒?”
店家∶“客官,你應該看見,我門前旗上明明寫著‘三碗不過岡’。”
武松(奇怪地)∶“怎么叫做‘三碗不過岡’?”
店家(得意地)∶“我家的酒雖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叫做‘三碗不過岡’。過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問。”
武松(笑)∶“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門倒’,初入口時只覺得好吃,一會兒就醉倒了。”
武松(從身邊拿出些銀子來)∶“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
(1)這是武松和店家的對話,請小組分角色練讀這段話。(出示小組合作清單)
(2)小組展示讀(1組),其他小組同學提意見(神態、語氣等,可以加上動作,教師適時點撥神態和動作)
(3)師生配合讀。(生做武松 師做店家)從這一過程你看出武松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自信、膽大、不把店家的話放在心上,倔強)
過渡:店家不叫武松上岡他偏要上岡,不過他在岡上看到了這樣的公文。
出示: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伙過岡,請勿自誤。
這官府的公文什么意思?(什么時候過岡, 怎么樣過岡—結伴過岡,請勿自誤---不要自己傷害了自己)
那山上究竟有沒有老虎?哪里看出。?(只聽見……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
四、最精彩的打虎場面,學習“打虎”——研讀動作,體會“智勇”
(只聽見亂樹背后撲的一聲響,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武松和大蟲的第一次交手開始了,在哪一小節)第9小節
1、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1)縱觀這段話,你發現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大蟲?(兇、猛)你從哪句話感受到大蟲特別兇猛?(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晴天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地動山搖)。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大蟲把所有的力氣在此進行孤注一擲,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作者描寫虎的兇猛其實是為了表現什么?(寫虎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用虎的“猛”襯托了人的“勇”。)
(2)大蟲進攻都有哪“三個動作”?(一撲、一掀、一剪)而武松的三個動作是什么?(閃閃閃)這個動作詞與哪個動作比較接近?(躲)“閃”與“躲”在這里用哪個詞比較好呢?(“閃”是防御的手段“閃”這個動作,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躲起來就是不出來了,但是閃表示武松還要出來進攻的。)
(4)武松為什么要閃?他閃的目的是什么?(避開鋒芒,消耗老虎的體力,看清老虎的招數,挫傷老虎的銳氣。)武松靈巧閃過體現出他什么?(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朗讀第九自然段
2、兇猛殘暴的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武松開始反守為攻,就雙手掄起哨棒,使勁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唯一的哨棒斷了,那武松要怎么辦?(赤手空拳打老虎,那里寫他赤手空拳打老虎?第11小節)
那只大蟲咆哮著,發起性來,翻身又撲過來。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遠。那只大蟲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蟲想要掙扎,武松使盡氣力按定,哪里肯放半點兒松!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那只大蟲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兩堆黃泥,成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蟲一直按下黃泥坑里去。那只大蟲叫武松弄得沒有一些氣力了。武松用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
(1)我們要關注武松打虎的主要動作,師生配合讀一段話(教師讀大蟲學生讀武松)武松打虎用了哪些動作:跳揪 按 踢 打
(2)你從哪些動作或者哪個動作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跳---機警敏捷,踢,致其要害地踢--有勇有謀。揪、按、打,使盡平生氣力---力大無窮)
(3)你發現這些詞語可以調換嗎?(凸顯了武松步步為營、很有經驗,武松稍一閃失,就會落入虎口,又體現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4)一起讀一讀武松的話來體現出武松的智勇雙全。
五、討論喝酒和打虎的關系
課文主要是寫武松在景陽岡上打虎的事,為何課文前面卻用了很多筆墨寫他喝酒,這與打虎有什么聯系呢?(喝酒為下文作了鋪墊。武松不喝酒就不會執意過岡;不喝十八碗酒,早過了岡,也不會碰到老虎;酒足飯飽,才有力氣打死老虎)
六、練筆提升武松精神
武松打死了老虎,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武松在下岡后成了陽谷縣的英雄,受到了知縣大人的接見,一時間,街頭巷尾無人不稱頌武松本事了得。那么,受過虎害的鄉親們,受命打虎的獵戶、店家、知縣大人等,他們見了武松,會對武松說些什么呢?請任選一人,模仿他的口氣寫兩三句話。
七、經典推薦
這節課我們來到了景陽岡,通過描寫武松喝酒的語言和打虎的動作,把武松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底。《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宏篇著作,其中的108位好漢,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等待著你去閱讀呢!
【作業安排】
有人說:“現在要保護老虎,武松打虎這樣的故事不該在讀了。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13 景陽岡
武松 打 虎
閃 抓 踢 撲掀剪
機敏 無畏 兇猛
【教學資料】
本文選自中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這部小說通過對高俅等剝削者、壓迫者的描繪,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百丑圖,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這一真理。“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實在《水滸傳》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漢們大多存在嚴重的封建正統思想,他們要把“酷吏贓官都殺盡”,為的是“忠心報答趙官家”。他們不可能最終把封建社會的代表者皇帝作為反對的目標,終于接受了招安,使起義失敗。
《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林沖、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鮮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剛烈,言出必行,果斷堅強,有勇有謀。這些性格在十字坡孫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報仇的整個情節中,在痛打蔣門神、怒殺西門慶的故事中,在景陽岡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封建統治者對充滿反抗意識的《水滸傳》深惡痛絕,但傳世的優秀文學作品總是會在社會上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成為人民的精神食糧。
《水滸傳》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陽岡一回主要寫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教學反思】
學完全文后,也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如在課文開頭引導孩子聽《好漢歌》這一環節,自己沒有放開,學生的情緒也沒有完全調動起來,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其次,在語言機智方面還很不夠,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須博覽群書,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以自己的知識魅力來感染學生,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導課堂,達到學生快樂學習,我們享受教學的境界。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景陽岡》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武松的倔強豪放、機智勇武的性格。
3.激發與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內容。
難點: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準備:
小黑板,dvd,電視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看過電視劇《水滸傳》嗎?談一談你對《水滸傳》的了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景陽岡》,去認識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書課題:景陽岡 (解題)
參照“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⑴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⑵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它們與打虎有關系嗎?
⑶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把字音讀準確,不懂的字詞可查閱工具書進行解決。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小黑板出示:嚇唬、詭計、踉踉蹌蹌、腰胯等詞語。
⑵指名朗讀。
⑶重點指導個別字詞的音、形、義。
⑷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重點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三、再讀課文,重點研讀“打虎”片段。
1細讀打虎的內容,說說老虎和武松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橫線畫下來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導學生抓住老虎傷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對付老虎的三閃來學習。
老虎:一撲 一掀 一剪
武松:閃在青石旁 閃在大蟲背后 又閃在一邊)
⑵武松的這一系列的“閃”能否換成“躲”,說說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掄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無畏。
⑷讓學生試著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過程,師生共同點評。
⑸請同學們欣賞一下電視劇《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機智勇敢和打虎時驚心動魄的場面。
⑹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老虎的兇猛,讀出武松的機智勇武。
⑺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
喝酒:
⑴引導學生抓住武松喝酒時的語言與動作描寫來學習。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倔強豪放)
4.教師小結過渡:
剛才我們重點交流了打虎和喝酒兩個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強豪放與英勇無畏。除了這些,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上岡,下岡),它們與表現文章中心有關嗎?
四、總結
同學們,通過《景陽岡》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倔強豪放,機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學了這一課,武松打虎的英雄氣概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但有同學說:“現在要保護老虎,武松打虎的內容不該讀了。”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看法。
1.學生討論
2.學生暢談,師相機點撥
附:板書設計
20 景陽岡
打 虎
機智勇武
上岡 下岡
喝酒
倔強豪放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9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感受武松豪爽、沉著機智、英勇無畏的性格。
2.指導按要點擴充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景陽岡》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要求作業:
kě結構部首sū部首共幾畫
饑軟
lì結構部首chuí部首共幾畫
霹軟
(3)給帶點詞換上合適的詞。
①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嗎?
②豈不枉送自家性命!
③但有過往客商......
④可趁午間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
⑤看見廟門上貼著一張榜文。
⑥......上面蓋著官府的印信。
⑦還是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2.閱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思考講哪兩層意思。統一層認識后,用~~~~~劃下表示武松豪爽的句子,用劃出表示武松膽大倔強的語句。
第一段店家的話歸納起來講哪兩個意思?(酒好要醉;岡上有虎,須結伙而行。)
為什么店家一片好心,武松聽不進去?
劃找--議論--交流--分角色朗讀。
(2)學習第二段。
用~~~~劃出武松知山上有虎偏要上山的句子,想想:這又說明什么?(劃--交流--讀重點句。)
(3)學習第三段。
快速默讀,想想:武松打虎可分幾個階段?(虎出酒醒--虎攻避危--急打捧折--按虎猛要--斷棒補打。)最精彩的是什么?為什么?默讀后填表作業:
老虎
武松
1跳出
閃在青石邊
2
一撲
一掀
一剪
3平生氣力,棒折兩截
4咆哮 發性又撲
5用棒子又打了一回
說明
出示第一框打虎燈片,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當時情景。再對照課文,研究課文怎樣把老虎一撲一掀一剪寫具體,寫出虎威來的。
從半空里躥下來。(夸張)
吼一聲,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比喻夸張)
把鐵棒似的虎尾巴倒豎......(比喻)
指導重點句的朗讀。
出示第一框打虎燈片,簡要看圖說話,說說為什么會赤手空拳打虎的,這表現了武松什么可貴的品質,哪些詞語寫出了武松的沉著機智、英勇無畏。
(4)學習第四段。自由讀--說大意。
3.訓練概括。
(1)回憶分段時的提示要點。
(2)指導按要點擴充法進行段意歸納。
分段提示時的要點就是概括段意的重要內容。概括段意時加上時間、地點和人物,使句子完整通暢就行。
(3)舉例試寫。第四段要點是下岡。添加其他要素,段意就變成:打死虎后,武松挨下岡來。
(4)學生試寫,在燈片上反饋指導,修改。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10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導學生理解:“就勢”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著什么“勢”把大蟲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布置作業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 撲 掀 剪 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 閃 閃 閃 豪放
劈 跳 掀 無畏
按 踢 打
四、下岡(略)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11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訓練點: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滲透點:使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4、美育滲透點:體會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美。
【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談話法,導讀法。
2、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2、難點: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3、解決辦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已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也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滸傳》,你對《水滸傳》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滸傳》中的哪些人物?
2、《水滸傳》中有個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水滸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水滸傳》是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性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指讀課文,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理清脈絡,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以及每部分內容相對應的段落:
(1~4)武松進酒店喝酒,不聽勸告要過岡。
(5~6)武松上岡后的思想變化。
(7~11)武松打虎的經過。
(12)武松打虎后下岡。
3、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小標題:
⑴ 喝酒。
⑵ 上岡。
⑶ 打虎。
⑷ 下岡。
四、精彩段落講解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后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的特點。)
⑴ 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⑵ 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
3、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么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特點)
4、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五、學習第二段
1、指讀提問: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段與第三段有什么聯系?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段不是重點段,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下文作了鋪墊,對于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六、學習第四段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理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
(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過有大蟲。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對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板書設計】
《景陽岡》練習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課文第一段與第三段細致描寫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無畏、倔強的性格,是文章的重點,作者在“喝酒”和“打虎”兩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點詳細敘述的也是文章的重點。
(二)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詞語是文章的難點,體會“喝酒”、“打虎”兩件事如何詳細敘述的也是難點。
(三)解決辦法:采用教學時先從理清故事的內容入手,把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釋、字典解決重難點。
教學構想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采用了“為武松寫簡歷找工作”的形式,讓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把讀書變成學生自主的行為,自讀自悟,并在其中結合寫的訓練,從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內容和人物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讀《水滸傳》,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人物,重點閱讀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這樣做,一是能激發起學課文的興趣,而是更便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切題導入把握結構
1、今天咱們學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你肯定喜歡。(板書課題:景陽崗。)
(引起學生注意,發現問題,幫助老師糾正錯字:“崗”應作“岡”。)
這兩個字有什么區別?(一個是山岡,一個是崗位。)
畫字形幫助記憶:“崗”字形像崗樓。
2、題目既然叫景陽岡,那么這是一篇寫山水風光的文章。(這是寫事的文章。)
寫了什么事呢?(武松喝酒、打虎的事)
武松喝酒、打虎是在一個地方嗎?(還有上岡、下岡。)
(適時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3、根據板書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水滸傳》資料。
5、知道武松后來是怎樣當上捕頭的'嗎?當時很多人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跡,紛紛幫他寫求職簡歷,介紹他的特長,為他推薦工作,咱們也幫他寫一份求職簡歷吧。
二、重點導讀岡上打虎
1、填寫姓名、籍貫。
2、寫主要事跡:
(1)用一段話表現出他的英勇來。選黑板上哪一件事?(打虎)
(2)自讀課文,想一想當時怎么打的虎?應該怎么讀。
(3)分角色朗讀課文。
①男生讀老虎,女生讀武松,看看老虎怎樣,武松又怎樣。一人一句對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武松動作的詞和句子。
適時板書:描寫武松動作的詞:撲——閃
掀——閃
剪——閃
剛才這一段誰比較厲害?(老虎)
②請左邊這兩組讀老虎,右邊這兩組讀武松,看看這回誰厲害?
適時板書:描寫武松動作的詞:兜——掄劈
撲——跳退
搭——揪按
掙——按踢
剛才這一段誰比較厲害?(勢均力敵)
③接下來誰占上風了?那就讓男生讀武松,女生讀老虎。
適時板書:描寫武松動作的詞:沒力——揪打
不動——棒打
(4)整個打虎過程可分為幾部分?
這三個階段可以說是從防守轉向相持再進行反攻,你寫主要事跡的時候,也可以注意開始先寫虎的兇猛,再寫我如何拼力相持,最后寫我越戰越勇,制服老虎。可以用書上的好詞、好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寫,注意一定要表現出武松的英勇。還要注意語言要簡潔,聽懂了嗎?開始寫吧。(教師巡視,隨時選好的句子、段落讀給大家,開啟思路。)
(5)剛才我們是進行了一次縮寫練習,記住縮寫的方法了嗎:結構清晰、人物鮮明、語言簡潔(板書)
三、自讀課文合作交流
1、剛才寫的這段主要事跡充分表現出了武松的勇,但是這樣容易讓人感覺武松是個有勇無謀的人,不太合適。一個人能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也是有勇有謀的表現,介紹一下武松的優缺點吧。哪一部分能比較好的表現他的性格特點?(喝酒)
2、自己讀一讀這部分,畫出最能表現武松性格的語言、對話,練習讀一讀,并寫出他的特點來。同桌可以討論一下。
3、同桌分角色讀人物對話,不用讀旁白。再說說給你的感受,寫出武松的性格優缺點。
“你別說這樣的話來騙我------”(從這幾句里體會到武松是一個很直率的人,不理解別人的好心。)
從武松的一些心理活動也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特點。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哪兒有什么大蟲!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從這幾句可以體會到武松爭強好勝,不理解好人心。)
“轉身回酒店吧------”(從這幾句里體會到武松很愛面子。)
……
四、拓展創新激發閱讀
1、寫“求職意向”:武松該怎么說自己適合這項工作呢?
2、你覺得以武松的個性能做好這個工作嗎?(他太愛面子,容易意氣用事。)有時候本身是優點的性格如果過了度,也會成為缺點。
3、這節課用幫武松寫簡歷的辦法讀懂了課文,還練習了縮寫,你們佩服武松嗎?
4、后來武松怎么又上了梁山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回家看《水滸傳》。你還能認識更多英雄人物。
板書設計:
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