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輛車”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
2.師:走進公園后,兩個人看到了許多美麗的花,笑笑指著路邊一叢黃色的花說:“我能根據這些花列出不一樣的算式,你能算出來嗎?(用磁力貼片模擬花叢,列出算式1+2=?2+1=?)淘淘看過后,一下子就得出了答案,你知道他為什么能這么快就算出來嗎?
生:因為他用了加法交換律,他看到兩個算式的加數沒變,只要算出一個得數,另外一個就知道了。
師:淘淘也要考考笑笑,他指著另外一叢紅花說:你能用一樣的兩個加數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嗎?(用磁力貼片貼出花叢,一邊是一朵,另一邊是三朵。)請同學們幫淘淘解決這個問題。
生甲:1+3=4
生乙:3+1=4
師:誰發現這組算式中的規律了?
生丙:加法交換律。
3.師:兩個小朋友走著走著忽然發現有很多人在排隊,他們在干什么呢?現在我請五位同學來扮演這些小朋友。老師也來扮演其中的一個人,那位同學能說一說,我排在第幾?
生甲:老師排在第三。
生乙:不對,應該是第四
師:到底是第三還是第四?
生丙:他們兩個說得都對,從左邊數老師排在第三,從右邊數就是排在第四。
師:誰能用我左邊和右邊的同學列出兩個不同算式?
生:2+3=5和3+2=5。
(依照上面的方法,老師再換位置多做了幾組練習。)
4.師:到了隊伍中,兩個小朋友才發現,原來大家是要排隊一起看動畫片,我們也一起去看看是什么動畫片!(出示一組小兔拔籮卜的圖片)哪位同學能根據你看到的圖片給大家講一講小兔拔蘿卜的故事?并根據故事列出一組算式。
生甲:(故事略)我列的算式是,一只小兔加四只小兔等于五只小兔,四只小兔加一只小兔等于五只小兔。
生乙:(故事略)我列的是,一個蘿卜加兩個籮卜等于三個蘿卜,兩個蘿卜加一個蘿卜等于三個蘿卜。
5.師:現在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做個手指游戲,請舉起你的右手,試著把你的手指分成兩部分,看看5都可以分成幾和幾?可以同桌兩個人一起玩。
6.課中休息:手指數字操
7.師:請小組合作,拿出5個小圓片,把它們分成兩堆,開動腦筋思考,看能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同時,在紙上記錄下你們分的算式。(活動后請兩組同學上來說一說,他們是怎么分的,都列出了哪些算式。)
8.師:笑笑和淘淘繼續向前走,發現了一棵大樹,周圍有幾只可愛的小鳥,(出示掛圖)請你仔細觀察,看能列出幾種不同的算式?
生甲:2+3=5,樹上有兩只,樹下有三只。
生乙:1+4=5,一只大鳥,四只小鳥。
(三)小結
師:今天我們和這兩個小朋友去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又好玩還學到了這么多數學知識。最后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聽一聽,故事里有沒有我們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略)
第三部分:教學反思
大多數教師在設計一節課時都花費了大量心思,但往往課上完后,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節課也不例外,最初的設計方案在經過實踐后就顯出了諸多不足之處。
1.規律的總結 這一節課中的教學重點就是體會加法交換律,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的笑笑與淘淘爭論“有幾輛車”,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換律,但在課中學生只能說出 2+3=5,3+2也等于5,卻不能總結出規律性的話,在這里我便出示了2+3=3+2的規律性總結,并引出了加法交換律的概念。后來發現,其實類似這種規律性的總結不必過早出示,應繼續讓學生通過進一步學習自己探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