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瓶牛奶》 說課稿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二)、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六、聊聊我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游園嘛?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游園好嘛?”“售票員阿姨看到我們來,特別歡迎,當她看到我們每個小朋友都這么聰明可愛就想考考你們,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嘛?”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游園情境,將學生喜歡的活動引入課堂,將老師的語言轉換成售票員阿姨的語言,讓學生感到十分的有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討論算法。
“快來看,我們來到了誰的家?”創設猴園情境,“你能根據這2個盤子里桃子的個數提出問題嘛?”同學們在前面所學的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在對他們的表揚中導入到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你們可真聰明,今天我們就用數學的知識來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桃子這個問題?”生列式后,進入本課的重點環節,算法的研究。(會算的孩子請他們仔細思考怎么算出來的)
本環節的教學,我安排了5個小環節:1、獨立思考9加5的算法。2、小組交流9加5的算法,擺小棒,教師巡回指導。3、全班交流,小組匯報,教師整理板書,鼓勵學生有不同的算法。4、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在小組說說。5、課件演示算法,加深印象。
為什么要安排5個小環節呢?我認為探究性學習必須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對9加5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再則,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語言組織能力差,只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環節小組交流中有東西好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樣化”和 “鼓勵算法多樣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教學中,學生探討算法,擺小棒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經歷一個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再創造的過程。這種探究式思考的價值遠遠大于遵循某種方法的思考價值。教學中,學生的計算方法各異,不急于評價某種方法的優劣,而是讓學生介紹清楚各種方法的特點,引導學生“取其精華”,使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成為一個探索與創新的過程。因此,既要肯定他們逐個數的方法,又要盡量讓他們也學會湊十法,在集體反饋時,我這樣問:“這種方法你覺得對嘛? 這種方法你喜歡嘛?你能試著說一說嘛?”等問題,多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和其它同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小組交流環節,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