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瓶牛奶”案例及反思
2、關注“教材信息”,更應該關注“兒童經驗”。在眾多的教學資源中,就具體的一節課來說,重要的一是教材信息,二是學生的經驗,而教材信息必須通過學生的經驗去內化、去“經驗化”,才能被學生所接納,被學生所吸收,變成新經驗。“如果沒有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習者個人經驗的經驗化過程,學習就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此,兒童的經驗相對于教材信息來說,是更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學中要充分的利用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努力將“教材信息”和“兒童經驗”有機的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教學才能豐富多彩、精彩不斷。就本例來說,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多種算法,而教師只關注教學設計的“預設性”,卻忽視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不關注兒童的經驗,被教材提供的信息所束縛,千方百計地非要學生說出教材中出現的方法計算“9+5=?” 因為這種方法教材上出現了。自以為教材提倡算法多樣化,就必須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種方法。學生在這十幾分鐘里知識無增,認知水平降低,只有失敗的體驗。這樣的教學,無論是從教學目標的哪個維度來衡量,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反而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本例的失敗就在于教師沒有關注兒童的經驗,根據課堂的生成性,及時的調整教學預案,而是忠實的執行教學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