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樂園——大小比較》的課堂實錄及評析
3.靈動的語言富有魅力。
記住“>”“<”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語言,如怎么區分“>”“<”時,利用“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這樣的順口溜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解決了學生記憶和使用符號的困難。
4.注重和生活的緊密聯系。
在課堂的結尾,叫小朋友們去找找生活中關于“=”“>”“<”的數學問題,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從而增強了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5.強調數學學習的探索性、開放性
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出“=”“>”“<”的讀法,寫法、用法,因為學生在幼兒園時有過初步的表象,所以教師就層層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樣,學生參與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設計練習題時,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其中還特意設計了三道開放題,答案不唯一,鼓勵學生探索多種答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只有教師充分放手,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才能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放飛思維的舞臺。
6.生動的評價、適時的捕捉,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光彩。
徐老師毫不吝嗇對學生的贊揚與激勵,如教學“<”時,有學生說他還有另外一種表示方法時,老師馬上給予肯定與表揚,并趁機回到前面的熊貓和唐老鴨的問題中,引導學生說出兩種說法,再次強化鞏固了知識點,并說明了“>”“<”之間是有聯系,是可以互化的,徐老師善于抓住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并充分加以利用,這種教學機智真令人佩服。整節課教師收放自如,學生和諧發展。師生角色分明,關系親切融洽。一環扣一環的問題,促使學生層層深入思考,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