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 數一數
一、知識梳理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數出個數在10個以內的物體或人。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經歷的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的積累,對10以內的數數應該有一定的基礎。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數數的已有基礎,以便確定數學教學起點。同時它也是后續認數學習的基石。
主要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初步接觸1-10各數,初步學會數出個數在10以內的物或人,初步學會用1-10個數和同學交流物體的個數。
2、在數數的過程中,了解分類數數的方法,感受從“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獨特價值,初步體會符號化思想。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喜歡數學的積極情感。
有些教師感覺這樣的課太簡單,沒什么意思,上的時候容易拔高要求或是簡單的完成課本上的點圖對應練習,作為開學的第一課,本單元的教學對于學生了解數學學習、建立數學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影響。同時,通過教學可以讓學生初步學習數數,初步接觸1-10各數,為后面的認數和計算作一些準備;也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對10以內數的已有知識,從而為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供依據。
二、教材細讀
因為這是小學階段的第一堂數學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喜歡數學的情感。所以教材選擇了兒童樂園的一些場景,組成生動活潑、惹人喜愛的畫面,吸引學生學習。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場景圖,里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相應的點子圖。每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是從綜合場景里分離出來的。點子圖表示物體的數量。
教學時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組織學生觀察)
場景圖里的內容很豐富,其中的各種物體及其數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的。有些物體數量較少,有些物體數量較多;有些物體比較集中,有些物體比較分散;有些物體容易看到,個別物體有較隱蔽的部分。觀察和交流是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活動。容易興奮但不能持久是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的觀察比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體就不再關注其他物體;在交流的時候不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不善于傾聽同伴的發言。因此,要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指指這些物體在哪里。帶領學生經歷“從整體到部分”“從粗略到細致”的觀察過程,不但了解圖的內容,而且學習觀察的方法。要組織學生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補充,使觀察的效果更好,還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常規。
2、讓學生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十幅小圖都是從場景中分離出來的,一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便于計數和表示數量。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尚未進行認數教學,暫時不宜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二是幾個物體畫幾個圓點,圓點與物體的個數相同,滲透對應思想;三是圓點能且只能表示各種物體數量方面的屬性,不表示物體的其他屬性。這種初步的抽象,對后面的認數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圖,物體及圓點都已畫好。可以通過“滑梯下為什么畫一個圓點”“秋千下為什么畫兩個圓點”“圓點表示什么意思”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圓點的作用。這樣,在飛機、蝴蝶、鳥下面畫表示個數的圓點就不會有困難了。至于根據已經畫出的七個、八個、十個圓點,說出小圖中的物體,只要在情境圖里指一指有關的物體,數一數是這樣的幾個,不要求學生畫這些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