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 單位換算(精選15篇)

單位換算

發布時間:2023-09-09

單位換算(精選15篇)

單位換算 篇1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初步掌握基本的方法.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答: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間是什么關系?角和分之間呢?

  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     1元=( )分

  學生填空以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愿意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理解換算方法

  師:有幾個同學托老師幫他們買卡片,卡片買回來以后,還剩了一些錢,你們看,剩了幾元幾角?

  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張1元的紙幣和2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2角

  師:每個同學要退還3角錢,我該怎么辦呢?(把1元錢換成10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原來的1元錢變成了10個1角錢) 下載

  師:原來的1元2角錢就是現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換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來的2角就是12角)

  板書:=12角

 。2)練習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一下.

  訂正時問:這道題應該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學例6

 。1)理解換算方法

  師:小芳攢了一些零錢,你們幫她數一數,一共是多少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5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5角

  師:媽媽怕小芳拿著不方便,就幫她兌換了一下,請你猜一猜兌換以后,小芳手里是幾元幾角呢?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進行驗證.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是怎么擺的?

  隨學生的回答,老師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10個1角換成1元) 下載

  師:15角就是幾元幾角?(板書:=1元5角)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把15角換算成幾元幾角.

  (2)練習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4頁做一做

  第1題: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學生獨立完成以后訂正,重點說一說第4小題是怎么想的.

  第2題: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匯報.

  訂正時,對“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1元-8角=”這道題要讓學生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2、利用換算關系擺指定的錢數

  老師說錢數學生擺學具:(要擺換算以后的錢數)

  如,師說:1角3分 生擺: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課題:)

  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設計 

單位換算 篇2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初步掌握基本的方法.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答: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間是什么關系?角和分之間呢?

  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     1元=( )分

  學生填空以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愿意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理解換算方法

  師:有幾個同學托老師幫他們買卡片,卡片買回來以后,還剩了一些錢,你們看,剩了幾元幾角?

  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張1元的紙幣和2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2角

  師:每個同學要退還3角錢,我該怎么辦呢?(把1元錢換成10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原來的1元錢變成了10個1角錢) 下載

  師:原來的1元2角錢就是現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換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來的2角就是12角)

  板書:=12角

 。2)練習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一下.

  訂正時問:這道題應該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學例6

  (1)理解換算方法

  師:小芳攢了一些零錢,你們幫她數一數,一共是多少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5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5角

  師:媽媽怕小芳拿著不方便,就幫她兌換了一下,請你猜一猜兌換以后,小芳手里是幾元幾角呢?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進行驗證.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是怎么擺的?

  隨學生的回答,老師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10個1角換成1元) 下載

  師:15角就是幾元幾角?(板書:=1元5角)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把15角換算成幾元幾角.

 。2)練習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4頁做一做

  第1題: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學生獨立完成以后訂正,重點說一說第4小題是怎么想的.

  第2題: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匯報.

  訂正時,對“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1元-8角=”這道題要讓學生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2、利用換算關系擺指定的錢數

  老師說錢數學生擺學具:(要擺換算以后的錢數)

  如,師說:1角3分 生擺: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課題:)

  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設計

單位換算 篇3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初步掌握基本的方法.

  2.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人民幣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答: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元和角之間是什么關系?角和分之間呢?

  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2、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2元=( )角 7角=( )分 50角=( )元

  30分=( )角     1元=( )分

  學生填空以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愿意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嗎?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理解換算方法

  師:有幾個同學托老師幫他們買卡片,卡片買回來以后,還剩了一些錢,你們看,剩了幾元幾角?

  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張1元的紙幣和2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2角

  師:每個同學要退還3角錢,我該怎么辦呢?(把1元錢換成10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原來的1元錢變成了10個1角錢) 下載

  師:原來的1元2角錢就是現在的多少角?(12角)

  你是怎么算的?(1元換成了10角,10角加上原來的2角就是12角)

  板書:=12角

  (2)練習

  猜一猜:1角4分=(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一下.

  訂正時問:這道題應該怎么想?(想:1角=10分,10分再加4分就是14分)

  2、教學例6

 。1)理解換算方法

  師:小芳攢了一些零錢,你們幫她數一數,一共是多少角?

  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出示:15個1角的硬幣) 下載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5角

  師:媽媽怕小芳拿著不方便,就幫她兌換了一下,請你猜一猜兌換以后,小芳手里是幾元幾角呢?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進行驗證.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是怎么擺的?

  隨學生的回答,老師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計算”(10個1角換成1元) 下載

  師:15角就是幾元幾角?(板書:=1元5角)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把15角換算成幾元幾角.

 。2)練習

  猜一猜:16分=( )角( )分

  學生猜完以后,動手擺學具驗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4頁做一做

  第1題:1元1角=( )角 13角=( )元( )角

  1元7角=( )角 25角=( )元( )角

  學生獨立完成以后訂正,重點說一說第4小題是怎么想的.

  第2題:3角+7角= 9角-6角=

  5角+8角= 1元-8角=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匯報.

  訂正時,對“3角+7角=1元 5角+8角=1元3角”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1元-8角=”這道題要讓學生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2、利用換算關系擺指定的錢數

  老師說錢數學生擺學具:(要擺換算以后的錢數)

  如,師說:1角3分 生擺:13分

  2元1角 21角

  12分 1角2分

  18角 1元8角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板書課題:)

  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板書設計

單位換算 篇4

  課程要求與內容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單位換算更能體現小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本節課內容,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從而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學情分析

  單位換算是小學階段一個學習難點,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時,可能會忘記有關單位進率以及采用哪種方法,這兩點是關鍵。所以在預習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復習各種計量單位的進率;在小結時,讓學生明白單位變化與數的變化正好相反的道理。

  第—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理解單名數互化的理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

  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復名數化單名數用小數表示的方法。

  教學策略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出示4個小朋友的身高數據,按高矮順序排排隊。

  師問:1、你有什么感覺?怎樣比較方便呢?

  師談:2、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改成相同計量單位,這樣再比較就很方便了。(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師:把上面的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1、80cm=( )m

 。1)學生先獨立練習,然后總結自己的改寫方法。

 。2)策劃自己的表達方案,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4)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2、1m45

 。1)嘗試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經是用米作單位了,只要將45厘米改為米作單位,再將1米作整數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數作小數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米+0.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

 。4)小結:低級單位是如何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

  識記歌謠:

  1、單名數→單名數

  先看單位后看數,單位變大數變小,數要變小用除法,除以進率得結果。列個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動小數點。

  單位變小數變大,數要變大乘進率,列個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動小數點。

  例:80cm=( )m(單位變大,數80變小

  80÷100或把8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2、復名數→單名數

  復名數、要變單,中間一分異先變,變化方法還照前,單位變后兩數加。

  例:1m45cm=( )米(“異”代表45cm,45cm=0.45m,

  三、實踐應用

  第49頁第一個“做一做”

 。1)先引導學生判斷是由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

 。2)想一想:它們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那些知識?

  板書設計

  小數與單位換算

  把低級單位的數化成高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

  課時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進行單位改寫的對比,學會區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一種程序性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形成一種程序性思維方法。

  教學策略

  以學生自學、討論、歸納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生成情境

  師:我們可以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那么也應該可以將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我們先復習一下昨天的內容: 80cm=80÷100=0.80m=0.8m 或者:80cm=80/100m=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請說一說你是怎樣將低級單位的

單位換算 篇5

  ●設計說明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中48、49頁的例1、2和練習十二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熟練運用小數點位置移動的規律進行單位換算,能正確、迅速地進行改寫。

  2.掌握單名數和復名數,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單位換算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有條理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生活中各種數據的換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相互改寫的方法。

  難點:能綜合運用計量單位間的進率、小數的性質、小數點移位的規律等知識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利用“觀察、思考、討論、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體會改寫成相同計量單位的數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夯實基礎。

  1.課前準備

  ? 1千米=(?)米1千克=(?)克? ? 1米=(?)厘米?

  1噸=千克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1.25元……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叫做。這些小數分別表示什么含義呢?你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例子嗎?

  ?二、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48頁情景圖)

  ?

  2.你們能按高矮順序,給他們排排隊嗎?

  3.觀察數據,教師提出問題:

 。1)觀察數據你有什么感覺?

  預設:這些數據太亂了,既有單名數又有復名數,既有單位“米”又有“厘米”。從直觀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斷。

  (2)怎樣比較方便呢?

  預設:我們可以把它們改寫成相同計量單位后,在排隊。

  三、自主探究,層層推進。

 。ㄐ〗M討論問題。)

  預設:

 。1)4個數據中,后兩個數據是以“米”為單位的,我們可以把前兩個“厘米”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據,就可以排隊了。

 。2)4個數據中,前兩個數據是以“厘米”為單位的,我們可以把后兩個單位是“米”的數據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數據,也可以排隊。

  同學們,可真聰明,下面我們就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習低級單位改寫高級單位。

  課件出示例1

 。1)學生先獨立練習,然后總結自己的改寫方法。

 。2)策劃自己的表達方案,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方法一:因為1cm=,80cm有80個1cm,也就是80cm=m=0.8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0m=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4)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5)明確低級單位和高級單位。

  是米這個單位大些,還是厘米這個單位大些?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而把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這道題就是把低級單位“厘米”作單位的名數改稱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名數。

  2.教學1米45厘米=米

 。1)學生按照老師的問題討論、交流:

 。2)課件出示問題:

  (1米用改寫嗎?

  (45厘米用改寫嗎?應該怎么改寫?

  (改寫后的結果是多少?

 。3)根據學生匯報,教師總結:

  1米45厘米,1米已經是用米作單位了,只要將45厘米改為“米”作單位,再將1米作整數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數作小數部分就可以了。

  (教師板書)

  45厘米=45÷100=0.45米。

  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1.45>1.32>0.95>0.8,所以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4)小結:低級單位是如何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

  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據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就改寫成高級單位。

  用公式表示:低級單位÷進率=高級單位

 。5)完成第49頁“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判斷是由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

  (想一想:它們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們,可真棒!我們可以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那么也應該可以將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下面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

  教學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

  課件出示例2:

 。1)學生獨立思考。

  (2)交流。

 。3)教師小結:

  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方法一:0.95米的意義可以理解為9分米加5厘米,合起來就是95厘米。

  方法二:也可以用0.95×100=95厘米。計算時直接移動小數點。

  4.想一想:1.32米=厘米。

 。1)學生獨立思考,策劃自己的表現方案。

 。2)全班交流。

 。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幾種方法去理解?

  5.想一想:1米45厘米=厘米呢?

  (1)學生獨立思考,策劃自己的表現方案。

  (2)全班交流。

 。3)1米45厘米=145厘米。

  145>132>95>80,所以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4)小結:高級單位是如何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的?

  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用高級單位的數據乘以它們之間的進率,就改寫成低級單位。

  6.對比總結:對單位的改寫,首先判斷兩個單位名稱相對而言,誰是高級單位,誰是低級單位,然后掌握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要乘以進率。是通過移動小數點來實現的。

  四、復習鞏固,實踐應用:

  1.第49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十二的1、2、3、4、5題

  五、課堂總結

  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作業

  練習十二的6、7、8題

  板書設計《小數與單位換算》

  80cm=80÷100=0.80m=0.8m

  45厘米=45÷100=0.45米

  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0.8m 1.45m

  0.95×100=95厘米145cm 132cm 95cm

  1.32米=132厘米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1米45厘米=145厘米

單位換算 篇6

  課程要求與內容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單位換算更能體現小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本節課內容,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從而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學情分析

  單位換算是小學階段一個學習難點,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時,可能會忘記有關單位進率以及采用哪種方法,這兩點是關鍵。所以在預習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復習各種計量單位的進率;在小結時,讓學生明白單位變化與數的變化正好相反的道理。

  第—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理解單名數互化的理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

  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復名數化單名數用小數表示的方法。

  教學策略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出示個小朋友的身高數據,按高矮順序排排隊。

  師問:、你有什么感覺?怎樣比較方便呢?

  師談:、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改成相同計量單位,這樣再比較就很方便了。(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師:把上面的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

  學生先獨立練習,然后總結自己的改寫方法。

  策劃自己的表達方案,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可以直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

  嘗試

  交流

  米厘米,米已經是用米作單位了,只要將厘米改為米作單位,再將米作整數部分,厘米化成米的小數作小數部分就可以了,厘米=米,因此米厘米=米+米﹦米。

  理解米厘米表達的意義

  小結:低級單位是如何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

  識記歌謠:

  、單名數→單名數

  先看單位后看數,單位變大數變小,數要變小用除法,除以進率得結果。列個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動小數點。

  單位變小數變大,數要變大乘進率,列個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動小數點。

  例:(單位變大,數變小,進率是,

  ÷或把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復名數→單名數

  復名數、要變單,中間一分異先變,變化方法還照前,單位變后兩數加。

  例:米(“異”代表,,)

  三、實踐應用

  第頁第一個“做一做”

  先引導學生判斷是由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

  想一想:它們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那些知識?

  板書設計

  小數與單位換算

  把低級單位的數化成高級單位的數除以進率。

  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進行單位改寫的對比,學會區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一種程序性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形成一種程序性思維方法。

  教學策略

  以學生自學、討論、歸納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生成情境

  師:我們可以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那么也應該可以將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我們先復習一下昨天的內容:=÷==或者:===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請說一說你是怎樣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的。

  、揭示課題: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

  師:如果把情境圖中的數據都轉化成用為單位的數,需要轉化那些數據?

  生:、和。

  、學習例。

  學生獨立閱讀.

 。,你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的意義可以理解為加,合起來就是。也可以用×=也就是把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想一想:=。

  學生獨立思考,策劃自己的表現方案。

  全班交流。

 。,你能用幾種方法去理解?

  、拓展延伸

 。

  師:把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你能用前一節課學習的方法獨立完成嗎?考考你!

  、對比總結、識記歌謠:

  高級單名數→低級單名數

  單位變小數變大,數要變大乘進率,列個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動小數點。

  例:(單位變小,數變小,進率是,

  ×或把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

  三、實踐應用:第頁第二個“做一做”。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那些知識?

  板書設計

  高變低

  把高級單位的數化成低級單位的數乘進率。

單位換算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例1,第49頁“做一做”及第50頁練習十二第1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單名數和復名數、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在明確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進率的基礎上,把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

  2.讓學生用歸納、比較的方法掌握新知識。

  【重點難點】

  學生學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掌握一般名數改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情境導入】

  提問: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噸=千克1千克=克

  1元=角=分1平方米=平方分米

  提問:什么是高級單位?什么是低級單位?

  【新課講授】

  知識點掌握單位之間的轉換

  1.收集生活中的小數。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小數。在課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數,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學生匯報各自收集到的小數,并說一說每個小數表示的含義。

  提問: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你覺得這個成績怎么樣?

  提問:小麗的體溫是38.5℃,你覺得她的體溫正常嗎?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點評。

  2.名數的認識。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5米,5厘米,78平方厘米,12千克,4分鐘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提問:這些名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相同點:都是測量的結果,有數有單位;不同點: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我們叫單名數。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我們叫復名數。不同名數的單位之間進率不一樣。

  3.教學教材第48頁例1情境圖。

  請你按高矮的順序,給下面的小朋友排隊: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個名數,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要想比較它們的大小,怎么辦?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把它們都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或者把它們都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數,再比較。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把它們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80厘米=米

  提問:應該怎樣改寫?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學生匯報

  小結:

  方法一: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

  方法二:100厘米=1米,其中的80÷100縮小100倍也就是小數點向左移動2位,所以80÷100=0.80,小數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提問:1米45厘米=米

  提問: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結:是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提問:怎樣將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因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來是1.45米,所以1米45厘米=1.45米。

  提問:四位小朋友身高的單位統一了,你能給他們按高矮順序排位嗎?

  小結: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所以高矮順序是:東東、歡歡、樂樂、剛剛。

  提問:如何將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

  小結:將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要除以單位之間的進率,實際上也就是向左移動小數點。

  【課堂作業】

  1.填空。

  760千克=噸

  8050米=千米

  43分米=米

  350克=千克

  2.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這節課我們探討了生活中的小數,能將低級單位名數化為高級單位名數,同時能將復名數化為單名數。能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后作業】

  1.完成教材50頁練習十二第1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練習。

單位換算 篇8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的選取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便于學生思考和探究。小數與單位換算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在設計本節課的教案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自主探究后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重組知識結構。

  1.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實現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情境,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為切入點,從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對多個實例的討論,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探究知識的過程,經歷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過程。同時,進一步體會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注重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明確是什么名數改寫成什么名數,是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根據各單位間的進率進行轉化,然后按照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實現名數間的改寫,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數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直接寫得數。

  0.75×100= 5.67×1000=

  60.4÷100= 28÷1000=

  2.填空。

  1米 =( )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噸=( )千克

  1千克=( )克 1時=( )分

  1分=( )秒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復習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和單位之間的進率,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了解生活中的小數。

  (1)討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小數,找一找,在哪兒見過?(教師指名匯報,學生可能會說:商品的標價、身高、體重、體溫等)

  師:在同學們匯報的這些小數中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厘米,1米20厘米5毫米,30.4千克,36.5℃等。通常把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觀察同學們說出的這些名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這些數據都是名數;不同點是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師: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復名數。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例子嗎?(學生舉手發言)

  (2)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小數和整數。(課件出示教材48頁情境圖)

  2.學習名數的改寫。

  師:通過剛才所舉的例子,大家發現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這里就有四個小朋友,他們在比身高,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吧!

  (1)提問:觀察情境圖,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 cm、1 m45 cm、1.32 m、0.95 m)

  (2)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個數據,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要想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

  預設

  生1:把它們都化成相同的單位再比較。

  生2:把它們都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再比較。

  生3:把它們都改寫成用厘米作單位的數再比較。

  (3)教學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①課件出示例1。

  ②看一看厘米和米這兩個單位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教師小結: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這道題就是把用低級單位“厘米”作單位的名數改寫成用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名數。

 、蹜撛鯓痈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合作完成 。(詳見課堂活動卡)

  ④指名匯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 因為100 cm=1 m,所以80 cm= m=0.80 m。

  方法二 80 cm=(80÷100)m,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把8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80÷100=0.80(m)。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教師板書:80 cm=0.80 m=0.8 m)

  (4)討論: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教師小結: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就用這個數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也可以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相應的位數。

  (5)教師出示:1 m45 cm=( )m。

  ①提問: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谝龑W生討論交流:怎樣將1 m45 cm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小組討論一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 45 cm=0.45 m, 0.45 m和1 m合起來是1.45 m)

  教師小結:把復名數改寫成小數,復名數中高級單位的數不變,作為小數的整數部分;把復名數中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作為小數的小數部分,再把兩者合起來。(教師板書:1 m45 cm=1.45 m)

  (6)給四個小朋友排隊。

單位換算 篇9

  【自主預習要求】

  1.個人預習要求:結合預習提綱自學課本第8頁例5,獨立思考完成基本問題和基本習題,并總結規律方法。20—30分鐘完成。

  2.組內預習要求:小組討論時,要抓住提綱中的重點問題來進行探究學習。10—15分鐘內完成討論內容。

  3.交流展示準備要求:預習完成后,組長布置好組員的匯報任務,在5—8分鐘內做好交流展示準備。

  【自主預習提綱】

  基本問題:

  1、我能填。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100毫米=( )厘米 7米=( )厘米=( )毫米

  通過觀察,我發現都是關于 單位換算的題。

  2、學習例5:我們知道1千米=( )米,根據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我們就會換算出: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3、請你認真完成課本第8頁例5下面的”做一做”。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換算:8千米2米=( )米 20千米-XX米=( )千米

  我發現等是左邊的單位是(統一 、 不統一 )的,所以首先要(統一 、 不統一 )單位,在進行換算。

  基本習題:

  8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7000米+8000米=( )千米

  3千米-1000米=( )米 720米+300米=( )千米( )米

  【達標訓練】

  一、要求 10--15分鐘完成 獨立做---自評---互評-----師評

  二、達標訓練測試題。

  1、完成課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2、完成課本9頁練習二的第4題。

  3、選鑰匙開鎖

 。1)第一道門上有兩把鎖,分別是400厘米、5分米,鑰匙是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0毫米。用( )的鑰匙開400厘米的鎖,用

  鑰匙開5分米的鎖。

 。2)第二道門上有兩把鎖,分別是7千米、4000米,鑰匙是7000米、300米、4千米、50千米。我會用( )的鑰匙開7千米的鎖,用( )的鑰匙開4000米的鎖。

  (3)第三道門上有兩把鎖,分別是5千米-XX米,1000米+4千米。鑰匙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我會用( )的鑰匙開5千米-XX米的鎖,用( )的鑰匙開1000米+4千米的鎖。

  選做題: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單位換算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2.理解單名數互化的理由.

  3.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進行單名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復名數化單名數用小數表示的方法.

  學環節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導入新課一、創設情境

  出示4個小朋友的身高數據,按高矮順序排排隊。

  1、你有什么感覺?怎樣比較方便呢?

  2、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的數據進行改寫,改成相同計量單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數據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1、80cm=m

 。1)學生先獨立練習,然后總結自己的改寫方法.

  (2)策劃自己的表達方案,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80cm=80÷100=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4)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2、1米45厘米=米

 。1)嘗試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經是用米作單位了,只要將45厘米改為米作單位,再將1米作整數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數作小數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達的意義

 。4)小結:低級單位是如何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

  三、實踐應用

  第50頁“做一做”

  (1)先引導學生判斷是由低級單位換算成高級單位.

 。2)想一想:它們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練習.

  四、課堂總結

  教學目標

  1.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2.進行單位改寫的對比,學會區分.

  3.形成一種程序性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形成一種程序性思維方法.

  教學環節問題情境與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導入新課一、生成情境

  我們可以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那么也應該可以將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我們先復習一下昨天的內容:80厘米=80÷100=0.80米=0.8米

  或者: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

  二、自主探究

  1、請說一說你是怎樣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的.

  2、揭示課題: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

  3、從左至右是低級化高級,那么從右至左呢?90厘米=0.9米,0.9米=90厘米.

  4、0.9米=90厘米是怎樣換算出來的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交流.

  0.9米化成多少厘米,是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應該是乘以進率100,因為1米=100厘米,也就是說1米相當于100厘米,那么0.9米是100厘米的90/100,因此,0.9米=90厘米.

  5、學習例2.

  (1)學生獨立閱讀.

 。2)0.95米=厘米,你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3)0.95米的意義可以理解為9分米加5厘米,合起來就是95厘米.也可以用0.95×100=95厘米.計算時直接移動小數點.

  6、想一想:1.32米=厘米.

 。1)學生獨立思考,策劃自己的表現方案.

  (2)全班交流.

 。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幾種方法去理解?

  7、對比總結:對單位的改寫,我覺得首先判斷兩個單位名稱相對而言,誰是高級單位,誰是低級單位,然后掌握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高級單位換算成低級單位要乘以進率.是通過移動小數點來實現的.

  三、實踐應用:第50頁“做一做”.

  四、課堂總結

單位換算 篇11

  一、導學:

  (1)生成情境

  我們可以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那么也應該可以將高級單位的數換算成低級單位的數.我們先復習一下昨天的內容:80厘米=80÷100=0.80米=0.8米

  或者: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

  (板書課題:小數與單位換算)

  2、出示教學目標

 。1)掌握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的方法.

  (2)進行單位改寫的對比,學會區分.

 。3)形成一種程序性的思維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請說一說你是怎樣將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的.

  2、揭示課題: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

  3、從左至右是低級化高級,那么從右至左呢?90厘米=0.9米,0.9米=90厘米.

  4、0.9米=90厘米是怎樣換算出來的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交流.

  5、學習例2.

 。1)學生獨立閱讀.

 。2)0.95米=厘米,你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6、想一想:1.32米=厘米.

 。1)學生獨立思考,策劃自己的表現方案.

 。2)全班交流.

  (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幾種方法去理解?

  二、學生自學

  學生按自主探究中的問題要求看書、自學例題。教師巡視發現學生好的方法及時表揚、獎勵星章一枚,同進注意多關注后進生。

  三、小組內互學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解決自學指導中的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討論積極的小組及時表揚、全組獎勵星章一枚,多關注出現困難的小組。

  四、展示

  1、分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回答自學指導中的問題,并提出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其它小組作補充、質疑。

  2、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補充教學,歸納總結。

  五、測評。

  第50頁“做一做”

單位換算 篇12

  1.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學得輕松。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課件和教師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新知,引導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計量單位間的關系,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等舊知識來學習新課,收到良好的效果!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教學中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給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

  3.課件的應用與教學完美結合。能用課件展示名數改寫過程中是該除以進率還是乘進率。并且演示了小數點的移動,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了怎樣進行名數的改寫。這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學的難度降低,為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單位換算 篇13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熟悉了常用的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很多知識出現了斷層,首先學生對字母表示的計量單位不熟悉,給單位換算帶來了困擾。所以除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外,還要讓學生記住常用的單位的字母表示形式,這樣就給教學增加了難度。第二,由于長時間沒有學習單位換算,學生對一些單位間的進率遺忘了,特別是不常用的單位換算,如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遺忘較嚴重,需要提前復習,熟記。第三,學生前面只認識了單名數,對復名數不了解,還需要介紹單名數、復名數的概念。

  通過本節教學,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將低級單位的單名數或復名數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數。經歷了單位換算的過程,體驗了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思路的多樣化。體會到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了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師在備課中的預設比較準確,同時對于生成的處理能夠靈活的處理。教師使用了嘗試教學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的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動性。學生通過這些經歷進一步體會了自主學習的成就感,收獲了更多學習的快樂。

  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對單名數之間的換算掌握的還可以,對單名數與復名數之間的換算錯誤較多。特別是如1.2千米=千米米錯誤較多,錯誤原因主要是①把小數1.2拆成1千米和2千米,②換算思路不清。需要進行強化訓練。

單位換算 篇14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例7及“做一做”練習中的第2、5題,練習三的第2---3題。

  二、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和千克的簡單換算。

  2、實踐中,體會數學與生活地密切關系,增強學習數學地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和千克的簡單換算。

  2、難點:掌握單位換算過程中的推算過程。

  四、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復習

  五、教學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

  (二)教學例7

  1、出示: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1)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2)小組內交流

  2、匯報: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ㄈ┳鲆蛔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四)鞏固練習

  1、填空(課件出示)

  2噸=( )千克 5噸=( )千克 7噸=( )千克

  問:把噸換算成千克,在方法上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000千克=( )噸 9000千克=( )噸 8000千克=( )噸

  問:把千克換算成噸,在方法上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口答:(課件出示)

  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那么是多少噸呢?

  一堆鋼材6噸,是多少千克?

  3、一個糧店運來5噸大米,前2天賣出1700千克,剩下的3天賣完,前2天平均每天賣多少千克?后三天平均每天賣多少千克?

 。ㄎ澹┱n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板書設計:

  噸和千克的單位換算

  1噸=1000千克

單位換算 篇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例1,第49頁“做一做”及第50頁練習十二第1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單名數和復名數、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在明確各種計量單位和單位間進率的基礎上,把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

  2.讓學生用歸納、比較的方法掌握新知識。

  【重點難點】

  學生學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掌握一般名數改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情境導入】

  提問: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噸=千克1千克=克

  1元=角=分1平方米=平方分米

  提問:什么是高級單位?什么是低級單位?

  【新課講授】

  知識點掌握單位之間的轉換

  1.收集生活中的小數。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小數。在課前大家都收集了生活中的小數,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學生匯報各自收集到的小數,并說一說每個小數表示的含義。

  提問:小紅體操得分是9.25分,你覺得這個成績怎么樣?

  提問:小麗的體溫是38.5℃,你覺得她的體溫正常嗎?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點評。

  2.名數的認識。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時,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5米,5厘米,78平方厘米,12千克,4分鐘等。通常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提問:這些名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相同點:都是測量的結果,有數有單位;不同點: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我們叫單名數。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我們叫復名數。不同名數的單位之間進率不一樣。

  3.教學教材第48頁例1情境圖。

  請你按高矮的順序,給下面的小朋友排隊:

  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個名數,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要想比較它們的大小,怎么辦?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把它們都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或者把它們都改寫成以厘米為單位的數,再比較。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把它們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數。

  80厘米=米

  提問:應該怎樣改寫?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學生匯報

  小結:

  方法一:100厘米=1米,80厘米=米=0.80米

  方法二:100厘米=1米,其中的80÷100縮小100倍也就是小數點向左移動2位,所以80÷100=0.80,小數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提問:1米45厘米=米

  提問: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小結:是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

  提問:怎樣將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因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來是1.45米,所以1米45厘米=1.45米。

  提問:四位小朋友身高的單位統一了,你能給他們按高矮順序排位嗎?

  小結: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所以高矮順序是:東東、歡歡、樂樂、剛剛。

  提問:如何將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

  小結:將低級單位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要除以單位之間的進率,實際上也就是向左移動小數點。

  【課堂作業】

  1.填空。

  760千克=噸

  8050米=千米

  43分米=米

  350克=千克

  2.完成教材第49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這節課我們探討了生活中的小數,能將低級單位名數化為高級單位名數,同時能將復名數化為單名數。能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后作業】

  1.完成教材50頁練習十二第1題。

  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小數與單位換算(1)

  請你按高矮的順序,給下面的小朋友排隊:

  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高矮順序是:東東歡歡樂樂剛剛

  低級單位名數除以進率高級單位名數

  這節課重在關注生活中的小數,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高級單位名數與低級單位名數之間的互相轉換。通過身邊的小數入手,主要讓學生學會一般名數改寫的方法。結合生活中的數學,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教學安排有層次有坡度,也能按照知識遷移的方式讓學生去學習,體現了方法的多樣化與化。

單位換算(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1和2的認識(精選17篇)

    教材簡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是學生已經認識了0~5各數之后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展。教材中提供給學生數數的資源比較明顯、豐富,數椅子數、課桌數、數人數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數。...

  • 3的認識(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正確數出數量是5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數字5.2.了解5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掌握5的組成.3.進一步理解序數概念.4.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學重點理解5的含義,...

  • 《10的認識》導學案蘇教版(通用15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教材分析]認識10的教學仍然按“數物體個數—用算珠表示個數—用數表示個數—寫數指導與練習”的線索進行!跋胂胱鲎觥敝性O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認識。...

  • 得數是4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2.通過操作初步認識加減法算式中各數之間的關系,滲透函數思想.3.結合教學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積極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學會計算.教學難點理解算理,認識加減法算式中各數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復...

  • 一年級《加減混合》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2.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 11~20各數的認識(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表達能力.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

  • 《有幾棵樹》(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己得出計算8加幾的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理解和掌握8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8加幾。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

  • 11--20各數的認識(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十位”和“個位”,能夠正確地寫出11~20各數.2.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教學重點正確地書寫11~20各數.教學難點理解數位概念.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數20以內的數(1)從1數到20.(2)從2...

  • 《加減混合》的(精選12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5頁。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 10 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学生妹人人摸碰 | 日韩欧美亚洲天堂 | 亚洲精品黄色在线观看 | 奇米四色影院 |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韩国男男腐啪GV肉视频 | 国产一级淫片久久久片a级 亚洲精品色播 | 国产3级在线 | av免费提供| 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 av在线资源观看 | 日本极品少妇 | 黑人大荫蒂高潮视频 | 大地资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日韩1页|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大师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二区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蜜臀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88888888国产一区二区 | 久操福利 | 涩色在线| 欧美一级美女视频 | 久久福利影视 | 久久久亚洲欧美 | 情一色一乱一欲一区二区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小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视频你懂的 | 国产欧美成αⅴ人高清 | 青青色综合 |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 欧美一二三视频 | 曰本A级毛片无卡免费视频 江湖艳事之巨臀榨精 |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 女人一级毛片 | 久久久女女女女999久久 |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