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Unit7 My Family教學案例
(四)鞏固操練:this is my…(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
在本課的結尾處,我開展了一次全班性的活動:課前,我已經給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張胸卡,上面是一個可愛的小動物的圖案,由他們自己挑選喜愛的動物圖案貼在身上。
活動開始了,每個小動物都走出了自己的位置去尋找自己的家庭成員,并且還把自己的家庭成員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認識。" miao! miao! where are you, mum? miao! miao! i am here. miao! miao! where are you, dad?" " miao! miao! i am here." "woof! woof! where are you, mum?" "woof! woof! i am here." "woof! woof! where are you, dad?" "woof! woof! i am here." "woof! woof! where are you, little sister?" "woof! woof! i am here." "hello! mi-mi. 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this is my sister." "hello! how do you do?"
教學反思:
一、運用生動畫面,激起學生興趣。
“ 興趣是學習之源”。一年級小朋友生性好動,但在某些場合他們也是能夠安靜下來的,如:看電視,看卡通片等時候。投其所好,在課前引入時,我適時地播放一個動畫片場景。生動活潑的畫面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隨著動畫片的播放,學生不知不覺地投入了本課的學習中,此時他們多想向小鴨那樣把自己的家庭成員介紹給全班小朋友認識,可苦于不會說:“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這時學生對于這些單詞的學習欲望變得尤為強烈。這時外部的知識要求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需求,學生會學得更積極,更主動。
二、多種感官參與,開展游戲活動。
卡羅琳·原伯說過: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
對于從未學過字母的孩子來說,認讀單詞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傳統的教學手段是由教師反復地領讀抽讀,顯然這樣的教學方法會使一年級的小朋友感到枯燥乏味。一年級學生的記憶以無意識記為主,開展游戲活動可以使得學生感覺英語學習和平時的玩無多大差異,他們會主動地要求參與活動。在listen and touch這個游戲中,每次會輪到誰,他們都事先不知道。而且為了滿足一年級小朋友好勝的年齡特點,我又把這個游戲設計成一場競賽-----組與組之間的競賽。為了能為自己的小組爭光,所以每一次輪回,每個學生都在認真地聽著、想著、積極地記憶著這兩個單詞的讀音和字型。就在他們聽、摸、說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游戲過程中,學生們自覺地參與了學習活動,在玩中主動地完成了識記單詞的教學任務。同時這個游戲也加強了小朋友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
此外,課結尾時的一個角色扮演游戲,不僅滿足了一年級小朋友強烈的表演欲望,更鞏固了本課及以前學過的句型: hello!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訓練了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組內互助互學,學會語言知識。
在學生形成的自助自學網中,小朋友既是學生,也是老師。這種由學生教學生,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教學方法學生感到十分新鮮。每個學生都很想要做小老師,所以在他還沒學會句型時,他會靜靜地聽著別人的介紹,然后努力地學著。就是這樣,在小組內學生們通過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學會了句型:“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這樣既鍛煉了每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合作意識,創設了親切、和諧、平等、互助的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