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4 My bag的教后反思
我在黑板上貼出相關的英語教學單詞圖片,要求學生看到我貼一個讀一個。因為是復習課,之前也對學生作了課后跟讀磁帶錄音的要求,我以為學生會輕而易舉地讀出相應的單詞,所以剛開始時貼圖的速度較快。但馬上發現能做出正確回答的人寥寥無幾。無奈,我只有放慢速度,自問自答,將剩下的單詞圖片一一解讀:”pencil, pencil, 鉛筆”,同時讓學生在朗讀單詞的同時出示相應的文具: “this is a pencil. please show me your pencil!” 他們都很樂意把自己擁有的文具拿出來給老師看,個個把鉛筆等文具舉得高高的,一邊舉一邊大聲喊“pencil! i have a pencil!” 至此,教學目的達到。反思:1. 小學生學東西快,忘得更快。一年級英語口語每周只有三節課,且不作考試要求。由于課時的限制和學生對學科重視的程度不高,使得教學未能如預期進行。我只能從實際情況出發,放慢進度,不斷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以舊帶新,逐漸滲透。
2. 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不上簡單的知識重現問題(要求看圖片,讀單詞)暴露了學生課后作業的低質低量。今后我將加強課后作業的檢查和家校互動,爭取家長對英語口語教學工作的更大支持。
3. 雖然低年段英語教學不鼓勵語法翻譯法,提倡盡量借助情景和動作或是多次重復來增加目標語(英語)的輸入和避免使用過多的母語來解釋英語,但是在學生的水平較低,學習程度與教學進度相距較大時,母語的使用是必要的。我只有用”pencil, pencil, 鉛筆”才能讓他們記住單詞。
4. 年幼的學習者比較多動,傾向于動作記憶,如果在比較枯燥的單詞識記中添加適當的動作,(如:在拼讀pencil這個單詞和造句i have a pencil. 時,讓他們舉起自己的鉛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吸收知識,較之強迫他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機械跟讀,更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