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說課稿
2、學習答句。
在整場比賽中,孩子是文本中的一員,他們是這場比尾巴大賽的裁判,由他們評比,自主到黑板上拼一拼,向獅子大王匯報結果等等調動多種感官感悟本課的六個答句。抓住此刻的愉快心情,男、女裁判利用直觀、形象的板書資源,賽讀,整個課堂充斥這愉快的氛圍。
3、多形式朗讀
比尾巴大賽結束了,可孩子的朗讀并沒有就此被打斷,通過一句:“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連記者都趕來采訪了,還當場寫下了一首兒歌。你們知道這首兒歌后來被發表在哪里嗎?引出文本,再通過:“森林王國來了幾只外國小動物他們不懂中文你們能給他們念念嗎?”
讓學生起立看課件中出示的全文加動作,齊讀課文
接下來,變換形式采用老師扮演外國小動物與裁判們一問一答:
同桌一人演外賓,一人演裁判,加動作一問一答
[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在豐富的朗讀形式中,讓學生感受讀的樂趣,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二)在趣味背誦中 (演示課件輔助)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體現其自主性,但這時孩子基本上能背誦課文內容。可以直接讓孩子參與到游戲活動中背誦。
1、玩猜一猜游戲,根據課件看圖猜出課文內容。
2、請猜得最好的小朋友上臺戴頭飾表演,再次突破難點。如:學生拿長長的尾巴,帶頭飾出場,頭飾上蓋個大問號。表演者側身站著把尾巴放在屁股后面搖一搖,轉頭讓大問號面向學生問:“誰的尾巴長?”下面的同學答:“猴子的尾巴長。”答完拿走“?”揭示答案。(加教具演示)
表演完后,由這六只比賽戴頭飾的比賽選手帶小裁判們去參加慶祝會大家一起唱響 《比尾巴》。[演示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他們與動物的距離,在表演和感悟中增強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二、新:
1、本節課的生字復習與寫字指導是由不識字的小猴引發的,一上課,小猴子就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爬一座識字山,過一條詞語河來到比賽現場。由于小猴子不識字心里很難受,最后一個環節由小裁判們發揮愛心教小猴學寫字。[前后呼應,情感真摯是對以往這一塊教學單一、只顯示工具性的一大突破。原來生字復習與寫字指導也能注入生命與活力,也能注入人文氣息。]
2、課標指出:低年級以識字為主,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讀,如何解決總目標與課時目標間的矛盾呢?
我通過問句中動物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答句中動物圖形與文字的巧妙結合,課件展示全文內容再用紅色把生字突出(指出板書與課件),趣味背誦中猜一猜游戲的圖字結合等細節處理,似乎只是朗讀指導,卻能在不多花一點時間的基礎上,隨文復習生字,讓生字復習多形式、趣味性地貫穿始終,既完成第二課時讀的目標又能把低年級以識字為主的理念落實到實處,一舉多得。
3、在教學中,我播放視頻,把孩子帶到生活、大自然中,尋找神奇的動物尾巴,讓學生的心飛出課堂框架,使文本活起來,不再抽象的文字。從小培養孩子的創作靈感,懂得尋找創作根源。
看完后,讓學生當當小作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引導自由創作不局限框架,一句、兩句,類似于課文或完全不同于課文都行,尋找創作者的感覺、感受,挖掘真實情感。]
學生說話中有了課文初形,引入課文內容,觀看課文動畫(演示課件)[這些小作者已與文本融為一體,利于為有感情朗讀、背誦作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