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教學反思
3. 本節課的另一教學目標是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新課程提倡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促進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所以在量詞的教學上,我主要以生活中的事物為啟發點,引導學生理解量詞“堆、顆、群”的用法并學會運用。
4.對課文的閱讀時,我采取了自由讀、男女賽讀、老師參與讀、拍手讀的方式,使學生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課文目的。
5.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看范字、描紅,感知感悟,學生會主動觀察,細心書寫。在交流體會時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會有一種成功感,這種成功感又會變成一種動力,從而激發他們今后主動、自覺地觀察字形、練習寫字;將教師的示范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后,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生自己書寫中,再次以“智慧帽”激勵,讓他們能夠不自覺的在安靜、競爭的形式下完成生字的書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結課時,鼓勵學生和父母在家游戲“比一比”,促進量詞使用的生活化。
此次教學,我重在培養學生時時、處處有語文、學語文的意識和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課上采用寓學于樂的學習方式,適時倡議,引導學生將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觸手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有望達到葉老曾說的“不待老師講”、“達到不需要教”的境地。但是,課后,縱觀課堂程序,仍舊發現許多需要自己去努力和改進的地方。
不足之處:
1.量詞“堆”的講述上沒有區分運用的范圍,導致學生出現了“一群西瓜”的錯誤。另外,在學完《比一比》中的量詞后,還可以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詞,試舉例說明(如:一斤黃瓜、一枝鉛筆……)。了解量詞的運用有什么特點;體會漢語言在使用上的多樣性等等。教學上,不僅僅在于完成給定的教學目標,還要兼顧知識的拓展與外延,從而做到語文學習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2.課文的朗讀只達到了流利、通順,但卻缺乏一定的韻律,指導朗讀不夠充分。只是為了讀而讀,而非為了欣賞而讀。
3.課堂教學的語言還需多加錘煉。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比一比》后的反思,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加強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