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里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師:我們班小朋友大都在學校吃午飯,老師發現你們胃口都很好,什么都愛吃。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最愛吃的蔬菜是什么?
生:我最愛吃雞腿。
師:雞腿不是蔬菜。誰再來說說你最愛吃的蔬菜是什么?
生1:我最愛吃青菜。
生2:我最愛吃蘿卜。
生3:我最愛吃茄子。
……
師:小朋友們愛吃的蔬菜真多啊!你們知道蔬菜生長在哪里嗎?一起回答。(原本以為學生會一口同聲回答:菜園里。沒想到答案出現了三種,可沒一種是我想要的。以至我無法揭示課題了。)
生1:蔬菜長在泥土里。
生2:蔬菜長在地里。
生3:蔬菜長在田里。
(學生的回答,讓我無法完成預設。所以只能由我把他們拉回來。)
師:蔬菜生長的地方,老師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菜園(板書:菜園里)今天老師就要帶你們到菜園里去參觀。
……
教學反思:
這是我教《菜園里》的一個教學片段,因為預設時沒有從學生的未知出發進行設計,因此出現了許多問題,也打亂了我原來的預設。我原想聯系實際導入更加自然,可沒有考慮到學生對哪些是蔬菜的理解。導致學生回答:“我最愛吃雞腿。”在出現這樣的回答以后也沒能進行及時補充,如舉幾個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蔬菜的概念,而只是否定了雞腿不是蔬菜,此時可能還有一些學生分不清哪些是蔬菜哪些是葷菜。
由此,是我深深感到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上好課的前提
之一。只有按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備課,才能使學生學到更多他們易于接受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快樂。
在揭示課題的過程中,我問了:“你們知道蔬菜生長在哪里嗎?”我以為學生原本以為學生會一口同聲回答:菜園里。沒想到答案出現了三種,可沒一種是我預設的。以至我無法揭示課題了。學生的回答,讓我無法完成預設。所以只能由我把他們拉回來。原本自以為流暢的導入卻三路十八彎,仔細分析原因,就是我備課是沒有充分的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只是想到按照我的思路下去學生應該會這樣回答的,學生會想到的。
由此想到當老師的預設充分而有彈性的重要:可以這么說,預設得越充分,生成的就越精彩。因為在備課時,準備得越充分,設計得越到位,考慮得越全面,就越容易抓住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教師的預設是為了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正如葉瀾所說:“一個真正把人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使師生教學過程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余地”。課堂中的“生成”,這既是考驗教師課堂的應變能力,也產生了許多課堂的亮點,成就了一堂好課。
評析:
對該案例的實踐和分析,足見韓老師對課堂的用心。課堂預設與課堂生成是一對矛盾的統一,正如分析中所說的,預設的更充分,生成的便更豐富,更準確。其實,正確處理教學“故障”時,更重要的是教師豐富的知識積累和教學機智。通過有針對性的啟示或過渡,或許可以順利地引導到自己的預設之中,這便是統一。比如,教師可以提示:專門種植蔬菜的地方,我們稱做什么呢?問題便迎刃而解了。總之,預設不僅指預先設定各種答案,還是預先設定對各種教學事故的解決方案,達到教與學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