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搭積木》開放性識字教學研究個案
設(shè)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我們細分析其所要認識的1600~1800個漢字的分布,有80%左右的生字在閱讀文本中出現(xiàn),那么如何以文本為載體,依托文本進行有效的識字教學,做到識字、讀文兩不誤,就成了小學低段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下述列舉的幾個教學片段中,識字教學以文本為依托展開,學文與識字緊密結(jié)合,堅持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原則,教學飽滿、充實,至少給了我們這樣一些啟發(fā):1.依托文本中的人、物識字。
生字“平”是出現(xiàn)在文中人物名字中的一個生字,在片段一的教學中教師利用揭示課題,介紹學生認識文中人物的教學時機,引導學生認識生字,讀準字音。這樣開門見山、不著痕跡地進行識字教學,吸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抓住了教學的有效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依此類推,我們還可以依托文本景物、事物等名稱進行自然合理的設(shè)計,展開識字教學。
2.依托文本的插圖識字。
還是片段一中的教學,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回答問題,引出生字“搭”,讀準字音,并通過插圖對人物動作的形象展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搭”的意思,最后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看字說詞練習。這個過程根據(jù)生字的詞性特點和構(gòu)詞規(guī)律,依托文本插圖將正音、會意與運用緊密結(jié)合,循環(huán)遞進,節(jié)奏明快,生字復現(xiàn)率高,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
3.依托文本語句識字。
在片段二中教學的“這些”、“都”是兩個十分常用的詞語,對于這一類詞語的教學,我們不能夠僅停留于讓學生會認讀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正確的使用這一類詞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文本提供的規(guī)范句式──“這些房子都給誰住”這一句子展開教學,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遷移、辨析、模仿等方式,幫助學生在正確理解詞義的基礎(chǔ)上,正確地使用詞語,識字教學與語言訓練緊密結(jié)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依托文本朗讀識字。
生字“呢”和“啊”在用法上雖然不同,但都是語氣助詞,沒有特定的意義,無法在教學中分析講解。那么對于這一類的詞語,如何教學才能夠讓學生記住它們呢?在片段三的教學中,教師根據(jù)生字特點,把這兩個詞語結(jié)合起來進行教學,把這兩個字放在文句中,通過朗讀,復現(xiàn)生字,記住字形;通過朗讀,體驗情感,體會詞語的用處;通過朗讀,比較發(fā)現(xiàn)詞語的差異。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學生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晰,越來越深刻。
每個字都有其自身的特質(zhì),而把它放入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又將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因此,根據(jù)生字的不同特點,依托文本進行識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提升識字質(zhì)量,增進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片段一]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平平。(投影出示平平在搭積木的圖片和文字“平平”)我們跟平平打個招呼吧。
生:平平。
師:稱呼別人的名字一定要正確,這樣表示尊重。看清“平”的注音,我們來讀正確。
生:(先個別讀,再集體讀)。
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平平在干什么呢?
生:平平在搭積木。
師:(出示句子“平平搭積木”,指住“搭”字)你們看圖中的平平搭了些什么呢?
生:平平搭了很多房子。
師:你搭過積木嗎?你都搭了些什么?
生:(看字說詞)搭橋。
生:搭亭子。
……
[片段二]
師:(出示文句“這些房子都給誰住?”)這些房子指的是哪些房子?
生:(指著投影片上的三間房)平平搭的這幾間房子。
師:(指著教室里的一排排課桌)這么多的桌子我們就可以說“這些──”
生:這些課桌。
師:(指著教室的一扇扇窗戶)這么多的窗戶我們也可以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