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畫家》案例與反思
(師范寫。第一筆撇,注意要緊靠著書中線。第二筆注意橫折彎鉤的寫法。生練寫。描一個,寫一個。展評。)
在書寫過程中要學著做個有心人。)
師:“用”字,要注意那些筆畫的位置?
生:第二個橫寫在橫中線上,豎寫在豎中線上。
(師范寫,豎要直,第二筆是橫折鉤。學生描一個,寫一個。給一個學生進行展評。)
五、延伸拓展,布置作業
師:小畫家畫得好,同學們學得也好,有的小朋友是有心人,看,他們也跟著小動物們學會了新的畫畫方法,一起欣賞一下!(出示課件)老師也認識一些用手指作畫的畫家呢!請你們也行動起來吧!
《雪地里的小畫家》課后反思
濟寧市實驗小學 王琨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思、有究,才能有所得。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然小,但他們的心中蘊藏了無數的小問題,頭腦中積蓄了無數的小問號。因此,在學習中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激活他們的小問號,無疑是落實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產生“我要學”這一心理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教學初,我就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下雪的場面:雪花紛紛揚揚,大地一片銀白,有些可愛的小動物不怕冷,紛紛來到了雪地上當起了小畫家,使學生進入情境,直入主題。學生產生了疑惑,我接著問“誰是雪地里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么?”“它們是怎樣畫的?”三個問題的提出,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的強制措施,也沒有任何的點撥引導,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學習生字詞,我追求穩抓穩打得原則,反復練習朗讀,進行識記方法指導,對方言進行糾正,生字組詞,學生互查。另外我發揮美術特長,把生字做成雪花卡片,并在學生識記正確后,貼在黑板上,以創設大雪紛飛的場景,讓學生在美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在學習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想怎樣解決就怎樣解決?可以自己讀書思考,可以找小朋友商量,也可以共同討論?傊,只要能把問題回答出來,怎么學都行,頓時,教室里人聲鼎沸,討論聲、爭辯聲、讀書聲以及回答出問題愉快的笑聲組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閱讀實踐中,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本節課,我注重對知識的拓展,如收集動物冬眠的知識,欣賞用各種方法作畫的美術作品,采用了拓展型的作業形式。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得到了提升。我注重了對學生心理的培養。
這節課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教學目標的設定,我預設的會寫“幾、用”兩個字,可是在這么大容量的課堂教學中,因為時間關系會使我草率的處理,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指導寫字的效果。
2、在設置課文理解程序上,我把第四句話“怎么畫?”放在了“畫什么?”之前理解,對學生來講有些難度。學生沒有完全掌握課文內容,如果老師不能正確引導,很容易產生誤解,要進行調整。
3、文章第三句話應該處理得更細致一些,學生容易把竹葉和楓葉搞混,并且在不熟練、不理解的基礎上,很難較好的完成后面的鞏固練習。在處理完第三句以后,應該加一個朗讀練習,而課后練習的程序過于復雜,可以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