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教學反思
為此我作如下教學設計:
1、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⑴ 上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啟發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激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⑵ 播放《春曉》教學課件:
讓學生觀看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聽配樂朗讀。
教師簡要介紹作者孟浩然。
2、初讀感知:
教師在范讀的同時演示課件。
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所注的漢語拼音朗讀這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得連貫。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指導學生讀出停頓和重音,讀出韻腳。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3、精讀理解:
⑴ 指導學生重點理解“曉”“眠”“覺”“啼”“聞”等詞的意思。
⑵ 在游戲過程中理解詩意。玩尋找最佳搭檔的游戲。提供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尋找詩句來搭配。
同時告訴學生,古詩語句由于字數的嚴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詞語,要聯系上下文和題目補充出來。如“夜來風雨聲”一句,聯系詩題,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風雨聲”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處處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只要同學細心觀察,就會在春天里發現更多更美好的東西。讓我們踏著春天的腳步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更美的景色。
5、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全方位發展,我還布置了如下作業:
⑴ 給古詩配幅圖畫,把詩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下來,畫好之后同學之間交流,共同分享這美麗的景色。
⑵ 把古詩變成描寫春天的小短文,讀給同學聽,比比看誰寫的好。
⑶ 把《春曉》寫成書法作品,在板報中展覽。
【教學反思】
然而,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
首先,應讓學生在“問”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里面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于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并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