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看電視》教學設計
評袁伍玲老師《看電視》一課
周 敏
《看電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中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首短小的詩歌。課文中用有趣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袁老師在教授本節課時,采用了小組合作、多種形式的朗讀、提問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完成本節課教學內容之后都能懂得一家人之間要相互謙讓的美好品質。在聽完袁老師的這節課后,我認為這節課的最大優點在于:
一、導入課文的方式新穎有趣
袁老師采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巧妙而又自然,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接著又運用談話的方式“你喜歡看電視嗎?” “都喜歡看什么頻道?”“有誰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喜歡看什么頻道?”引導學生逐步進入課文。
二、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本課作為第一課時,對于識字量少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剛剛接觸到一篇新的課文首要的任務當然是要將本課的生字學會,然后在朗讀課文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袁老師在教學生字時主要采用齊讀、男女聲比賽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搶讀生字等方法,進行反復識記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教師整節課教態和藹可親,生動自然。板書工整大方,可以看出深得學生喜愛。最后老師運用一首自己寫的詩來小結課文,非常富有創新意識。
此外,我還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想和袁老師切磋、探討一下:
首先,我在聽這一節課時感覺,整節課氣氛雖然融洽,師生雖然很和諧,可是結構稍微有一些不嚴謹,在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猜一猜他們在看什么節目?”時費時有點太多;一學生問到“打盹是什么意思?”時,老師的回答“閉著眼睛睡覺”這個解釋不準確,應該是“小睡。多指坐著或靠著斷斷續續地入睡。”
其次,讀的環節太過倉促,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到一篇新課文肯定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讀流利。在指名學生分節朗讀課文時,很明顯學生讀得不流利,有點唱讀,老師應該多些時間花在朗讀指導上,讓學生邊讀邊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