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教學設計
⑵ 課堂中,學生的表演很形象:
在讀第二個小節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想一下,這時焦急不安的鳥媽媽可能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帶上動作進行表演嗎?”趙子健同學這樣表演:(雙手拍著桌子)哎呀!我的孩子呢?它究竟到哪去了?胡云天同學的表演更生動,他一邊跺著腳,一邊喊:“天啊!我的孩子怎么不見了,難道它還能長腿走了嗎?”這些投入的表演不僅贏得了大家的笑聲還有大家的掌聲。
⑶ 學生們聯系生活說話很到位:
讀第三小節時,我問學生“生活中,你干什么事時,也是輕輕的?學生甲:上課了,我們在樓道走,應是輕輕的,因為別的同學在上課。學生乙:爸爸媽媽休息時,我應輕輕的做事。學生丙:我去媽媽單位時,媽媽和同事們工作時,我在一邊輕輕的寫作業,不打擾別人工作……孩子們的話雖然有些羅嗦,但表達的意思非常準確,甚至超乎我的想象。
⑷ 學生們的感情朗讀也有所體現:
感覺這節課孩子們的朗讀比較投入。尤其是讀“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時,趙麒同學眉頭緊鎖,那焦急不安的語氣立刻帶動了所有的孩子,使課堂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我也及時獎勵給他一只“百靈鳥”。
2、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外,更多的還是不足:
⑴ 課堂過于拘謹:
我本身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心理素質不夠強硬,課堂上顯得過于拘謹。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雖然孩子們在課堂中和我配合默契,但我自己卻沒有做到激qing完全釋放,很大程度上在“走教案”。如課前設計了獎勵全班同學一個大拇指,這一環節中我卻沒有把握住煽情的機會,只是語調平淡的把大拇指貼到了黑板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中,教師自身隨時生成的亮點很少,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夠優美。這些還有待于我以后在課堂中不斷的鍛煉和提高。
⑵ 個別環節好似走過場,不夠真實:
如讓學生在讀課文,并從文中圈出自己還不認識的字,并借助上面的拼音讀一讀,認一認,記一記。結果全班同學幾乎齊讀了全文,只有少數學生在書中進行了圈點和識記。失去了課堂的真效性。這一環節有些走過場,我想這與自己課前讓學生熟記了生字有關。所以課堂上學生們就沒有了可圈記的生字。看來,我們的課堂就應該呼喚真實的課堂,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更不能摻雜半點的虛假。
⑶ 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講課前,自己的課件放在了c3網上的文件夾里,沒把課件發送到本機桌面上。致使c3網被突然關閉的情況下,課堂被耽誤了3分鐘。學生和我本人的情緒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使課堂顯得不夠連貫。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雖然留給了我不少的遺憾,但它也讓我成熟了不少。尤其趙校長在給我做指導時,告訴我:一個成功的老師盡管課下平和如水,但是課上一定是激qing如火。我想這句話也應成為我今后努力的目標。
【總評】
1、首先這是一節低年級比較成功的語文閱讀課。成功之處有三:
⑴ 課堂二條主線:
讀為主線是明線,情為主線是隱線。
讀是語文教學之本,只有充分發揮“讀”的作用,才能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吸引學生在語文的天地盡情徜徉,也只有充分的有情韻有滋味的讀,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語文實踐,動口、動腦、動心、動情,從而得到全面的提高。要把書本中的語言換化成活的語氣”(朱自清語)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氣韻聲調、思想情感傳達出來,在于“得他滋味”(朱熹)這是說要學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讀,美美地讀,讀出感悟和情趣,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讀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從而達到“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司空圖語)的程度。因此,聲情并茂地個性十足的朗讀是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的外在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