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大家要保持環境衛生,才有美好的生活。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戲劇化的效果,適宜分角色朗讀,在演讀課文中加深體驗。文中多次出現問句和和感嘆句,是學生朗讀體驗問句和感嘆句不同表達需要和情感的好機會。
教學理念:
1、以趣為前提,激發閱讀興趣
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讀書氛圍,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樂于讀、放膽讀,
2、重視學生的整體感知
在初讀感知環節,首先是引導學生主動識字,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讓學生認認真真讀全文,在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的過程中,初步認識生字,讀準音,接觸形,滲透義,并盡量讀出感情,從而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獲得初步的感受。
3、落實精讀環節,注意培養語感,鞏固字音,繼續滲透字形,理解字義。
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范文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是語感經驗不斷積淀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把朗讀放在較為突出的位置,注重對課文材料的感悟,做到以讀為本,把讀書的權利還給學生,朗讀時體現層次性,每次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形式多樣,如個人讀、分角色讀、自由讀、比賽讀等。
教學目標:
1、認識“先、鹿”等14個詞語。會寫“趕、起”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中,讀出每個角色的語氣。
3、能對美好事物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1、認識本課14個生字,讀通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三節
教學難點:1、區分“推”和“堆”的音、形。“干凈”的前后鼻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角色的語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天氣晴朗、春光明媚,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出示圖片)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誰看得最仔細,說得最完整!(生說)——這真是一條美麗的小路啊(出示課題)誰也想來夸夸它,讀讀課題?(個別讀,齊讀課題)
二、重點研讀第一小節
大家都這么喜歡這條美麗的小路,怪不得有人這么寫:
出示第一段:
鴨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條長長的小路,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1、自己讀一讀先去感受感受
2、誰想領著大家去這條小路上看看?(指名讀)
3、現在要增加難度了,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4、自己再讀讀看,讀了這段話,你覺得它美在哪兒?
(1) 鵝卵石。板貼:花花綠綠
(2) 這句話里還有一個詞跟他意思差不多。誰找到了?
(3) 小結(是啊,這樣花花綠綠的鵝卵石、這樣五顏六色的鮮花在這條長長的小路上,到處都是呢!真美啊!)
5、讓我們一起夸夸它!(齊讀)
過渡:這么美麗的小路還引來了許多朋友,發生了許多故事呢!快打開書去讀讀吧!把生字讀準了,把課文讀通順了!
三、學習生字
看到大家讀得這么認真,生字寶寶也都帶著禮物跟大家見面了!(出示詞語)同桌兩個人一起讀,同桌讀得好的,夸一夸,同桌讀不好的,幫一幫。
1、跑得最快的是“趕來”
2、做著鬼臉來的是“怪”(誰給這個淘氣的生字寶寶找個好朋友,組詞)在好朋友的幫助下,它又變成懂事的好孩子了。
3、穿著潔白的新衣服來的是“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