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一朵花兒,不同的綻放──《司馬光》教學反思
浙江省桐鄉市第一實驗小學 孫巧玲
那天,在教學完課文《司馬光》之后,我照例在課后拓展延伸環節提出了那個不知被多少位老師復制了上千遍的問題:如果你是司馬光,你會想出什么好辦法?不出所料,一個個小腦袋里轉眼間就冒出一個個好辦法:
王翀說:“我可以用一張漁網,把水缸里的小朋友網上來。”
章朱祎說:“我可以找來一要大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沈均說:“我用臉盆把水一盆一盆刮出去”
……
聽著孩子們自鳴得意的好辦法,我心里卻想著這一個個“好辦法”的不足之處,于是我隨機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小朋友們,請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比一比,你覺得是司馬光的辦法好,還是我們想出的辦法好呢?請你們和小組里的成員一起討論一下。”
于是,轟的一聲幾個小頭已聚在一塊兒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不一會兒,各組代表舉起了小手。
首先是第二組的沈一格發言:我們小組覺得司馬光的辦法好,因為從圖上看大水缸很高,要想用繩子把缸里的小朋友拉上來,需要站到很高的地方地,那樣拉繩子的小朋友要是一不小心,他自己也可能掉進大水缸里。
顏漪銘補充說:要是幾個人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但是水缸這么大,缸里雙裝潢了水,小朋友們哪有那么大的力氣呢?
鐘煒煒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想法說:我有不同意見!他們想用漁網撈,用臉盆刮水,這些方法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找工具。而這時要是慢一些缸里的小朋友就會有生命危險。(是呀,此時時間就是生命。)而司馬光用石頭咂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把缸里的小朋友救出來。
我不禁為這些孩子有理有據的思考拍手叫好!
第一小組的許多發言了:我們認為章朱祎的辦法好。因為司馬光用石頭砸破大水缸,水缸的碎片可能飛到或弄傷不朋友。
“嘩……”教室里一下子失去了寧靜,許多的話似乎啟發了大家,或說使大部分同學產生了共鳴,有的小朋友還站起來補充到“對,還有可能這塊大石頭也會把水缸里的小朋友的頭砸破。”
看著孩子們為自己猶如“新大陸”般的神奇發現神采飛揚時,我不禁為此動容。看,就連平常上課時常走神的楊行,這回也著實讓他專注了一回,這不他正與同桌的王宇洋切磋著他了不起的發現呢!
孩子們膨脹的熱情迅速感染了我!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的回答完全在我預設之外呀!如此熱情高漲,有爭議的課堂不是天天都有的。我可不能輕易打消孩子們的積極性。對,此時課堂隨機生成的這一問題資源可不能浪費哦!
于是,我接著引導:“小朋友們,你們的想像力越來越豐富了。思考的問題也越來越深刻了。那么水缸的碎片到底會不會飛進大水缸里,司馬光的石頭會不會砸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想……” 用不著組織,孩子們一個個正襟危坐,一雙雙饑渴的眼睛盯著我看。
“這個問題有點復雜,關系到一個物理上的阻力問題。你看!”我隨手在黑板上用簡筆勾畫出大水缸,并說:“這是一口裝滿水的大水缸,是裝滿水的哦!現在請你們想像一下,一旦被砸破,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景呢?碎片會不會飛進去,大石頭會不會砸進去呢?聰明的小朋友們,開動你們的小腦筋,發揮小組的力量,再討論討論,孫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