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說課材料
一、說教材分析:《烏鴉喝水》是長春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版塊的第一課。本文是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也是孩子們所熟知的。所以,我就借助烏鴉這一孩子們喜歡的形象所設計了第一課時:“集中識字”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識字情境的創設和識字方法的總結,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為今后識字奠定了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一年級的識字和閱讀的要求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和能力:
1、認識喝、渴、處、瓶、辦、旁、法、銜、進、慢 、升11個字,會寫、進2個字。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和總結識字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認真觀察、善于動腦、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三、說重點難點
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雖然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對識字方法掌握的并不多。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這樣一來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依據這一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本課11個字。
難點:能利用多種方法識字。
四、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五、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采用了親切自然的談話導入法“同學們,在《鳥的樂園》一課我們結識了很多的鳥類朋友,其中有一位鳥類朋友雖然它長得又黑又丑,但是它既能捉害蟲有很孝順媽媽。你還記得它嗎?這節課,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烏鴉喝水》(播放動畫片)”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觀看結合課文制作的動畫片,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
(二)激發興趣,自主識字
興趣激發容易,興趣保持難,尤其是一向被大家認為是枯燥無味的識字課。針對這一弊端,我創設了“你們還想見到小烏鴉就必須完成它交給你們的兩項任務識字、寫字”,這樣即達到了激發興趣的目的,又能使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朝著既定的目標出發。學生們因為有了與小烏鴉的再次見面的這種期待,所以他們積極地圈畫生字,讀音認字交流識字方法,集體的智慧便能熠熠生輝。在學生的匯報中我們總結了以下生動有趣、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編兒歌“有水喝喝喝,見水渴渴渴”;變一變:外變一筆就是處;加一加:并+瓦=瓶、井+辶 =進、斤+辶 =近力左右加兩點就念辦、去+ 氵=法。比一比:辦——為。反義詞:退的反義詞是進快的反義詞是慢。做動作:升。減一減 :傍去亻 是旁。編故事:行的左右兩部分吵架了,他們誰也不理誰 。這時,“钅”走到他們中間,告訴他們要團結友愛,于是他們就手拉手成為了好朋友。在識字過程中我還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訓練,結合不同的字進行了“給字寶寶找詞朋友”,“用你喜歡的詞說一句完整的話”。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認識喝、渴、處、瓶、辦、旁、法、銜、進、慢 、升11個字,通過主動探索總結出了本科的識字方法。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