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說課稿(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艷.
1,本課作者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學中抓住"到處"一詞理解烏鴉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理解課文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qū)分成了本課時一年級學生的難點.
2,本文在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tài)度來學習課文,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在烏鴉找到水的畫面中有意添加幾塊小石子,給學生一些暗示,也給學生的聯(lián)想作一鋪墊.
3,本課設計的第二個實驗點是如何充分挖掘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影,音結合優(yōu)勢及動畫功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瓶子的形狀,裝水的多少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烏鴉喝不到水.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會有一個難點,加入小石子后為什么烏鴉就能喝到水于是我就設計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動畫,相信學生看了動畫以后就能比較容易地理解烏鴉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學生在背誦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把烏鴉找石子喝到水的動畫再重放一遍,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條理的梳理,提高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4,在教學生字的時候,通過對課文中句子的講解而滲透句不離詞,詞不離字,讓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課生字.
5,本篇課文分兩課時完成,本次講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 ⑴復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字詞.
⑵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誦.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于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guī)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jié)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聯(lián)想到識字二里三字經練習冊中的"鴉反哺"這一內容,也便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