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說課稿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一只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fā)現(xiàn)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里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為了教好這篇課文,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認清實質(zhì),教給方法,培養(yǎng)才能。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通過課堂教學(1)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要內(nèi)容,在學課文的過程中理解生字詞;(2)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3)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前后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烏鴉想辦法終于喝到水;(4)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以喝水為線索,在學習課文時,從圖來說,既要能看懂每幅圖,又要能比較每幅圖的不同點,從文來說,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達到上述要求的過程中,要通過看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事物能力,通過學文,培養(yǎng)學生理解語言言字的能力,在培養(yǎng)這兩種能力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并運用視聽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形象直觀的引導方法。力求做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尤其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好動,好勝,個性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這一表現(xiàn)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教給學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觀、優(yōu)化組合,寓學于樂
低年級學生智力發(fā)展非常迅速,求知欲較強,但幼稚好動,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烏鴉喝水》一文時,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快樂因素,精選媒體,系統(tǒng)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快樂教學于一爐。優(yōu)化組合,融為一體,使之具有明顯的綜合,又體現(xiàn)出了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習于快樂之中。
下面說說幾種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手段。
(1)游戲。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愛的游戲------猜謎語,把烏鴉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烏鴉在學生大腦中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學生對烏鴉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的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而較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較自然的引出課題。
(2)掛圖,根據(jù)看圖學文的特點,為了使學生對烏鴉當時口渴到處找水喝的感性認識,我選用了掛圖作為看圖材料,這樣讓學生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為進一步學文做好鋪墊,通過掛圖讓學生找到圖文間的巧妙聯(lián)系。
(3)演示。在講解課文時,當講到烏鴉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的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句中的 “漸漸",我拿出一個小瓶子并裝上半瓶水,再一顆一顆的放石子,讓學生理解水漸漸升高,這樣變抽象為直觀,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4)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fā)現(xiàn),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