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烏鴉喝不著。怎么辦呢?
小朋友,聽到這,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烏鴉喝水》(師板書)
[講述了一個故事,提出了一個問題,再引發學生思考,似乎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但感到力量不足。如果是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導入課文,建立平日的經驗與文本的聯系,可能更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老師先拿出一個烏鴉的圖片,讓學生認識烏鴉,再讓學生說說對烏鴉的印象,可聯系學過的童話來談感受,然后導出烏鴉是很聰明的,這節可我們來學習《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看到文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二.初讀感悟
1.請生自讀課文
要求:看清拼音,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聽師范讀,請生選出自己喜歡的那一段。
4.生分段讀自己喜歡的那一段。
師生共評。
[學生借助拼音是完全能自己把課文讀下來的,這里要注意讓學生找出不認識的生字,相互交流,初步感知字的音形義,為學文奠定基礎。教師的范讀要根據孩子的需要,最好與學生商量,突出民主氛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來讀,這是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讀過之后,要說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這是從整體入手,有利于提出問題,抓住要點,有的放矢。]
三.精讀第一段
1.請生自讀第一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師: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板書:口渴了
a.小朋友,你口渴過嗎?誰來說說感受?
這只烏鴉就是和你們一樣的,誰能讀好“一只烏鴉口渴了”?
b.你口渴的時候會想什么?會怎么做?
小朋友你好象看到這只烏鴉在干什么?(生交流)
你們看到的就是烏鴉到處找水喝的情景。
誰能讀好“到處找水喝。”本事大的小朋友還可以用你的手演演烏鴉到處找水喝的情景。
3.這只烏鴉非?诳实教幷宜,心里肯定----?
板書急。
師:有多急?指導讀好第一句話。
4.來烏鴉找著水了嗎?請生再讀第一段找找句子。
師板書:找著水
這時烏鴉心里覺得——
板書:樂 指導讀好“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
[精讀就是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明確意思,體會情感,提出問題,解決矛盾沖突。同時注意詞語的積累,語感的訓練。教學這段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是: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這是個寬泛的問題,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關鍵反問:小朋友,你口渴過嗎?誰來說說感受?這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體驗說出感受,情真情切情實。接著讓學生展開想象,模擬表演烏鴉找水喝的情境,活化了教學。
關于烏鴉心情的引導,是“逼”出來的,因為是讓學生接老師的話茬。學生的感悟不一定是老師所想的,應讓他們自己發揮。教師可這樣問:“通過表演你體會到烏鴉是什么心情啊?你能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嗎?”再問:“他讀得怎么樣?”這是關注學生的個性感受,標準是不統一的。]
6.可麻煩的是:瓶口(生接),烏鴉(生接)。板書:喝不著
烏鴉心里又會覺得怎樣了?(更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