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教學反思
一、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你們的家鄉在哪兒呢?
生1:我的家鄉在溫州。
生2:我的家鄉在上海。
生3:我的家鄉在海鹽。
師:那你能用一個字或是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自己的家鄉嗎?
生1:快樂。
生2:美麗。
生3:風景像畫一樣。
師:那我們可以說你的家鄉是風景如畫。
(師把學生說的詞語都寫在了黑板上)
師:我們今天也有幾位小朋友覺得自己的家鄉很美,他們還把他畫了下來,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他們的家鄉呢?
生齊答:想!
本來這一環節我沒有預設學生們來自那么多地方,而且學生們的家鄉區域性與書本上相比,顯得比較小,但是我想這并不影響學生對家鄉這種美的感受。在學生回答對家鄉印象的詞語時,我第一個設想到的就是學生會說“美麗”。因為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有同學提到了“快樂”,這剛好與書本上寫到的家鄉帶給孩子們童年的快樂相呼應,所以我把這些詞語都寫在了黑板上,讓他們在學習課文時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的家鄉,同時感受書本上小朋友的家鄉也是美麗的,也給他們帶來了快樂,由此產生共鳴。
二、理解語言文字
齊讀第二自然段。
生1: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小秘密,我知道大海上有許多船。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書上說到了“一艘艘”,這個意思就是說船很多,不是只有一艘船。
師:你的小眼睛真亮,那請你給我們讀一讀這句話。
生1讀“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突出了“一艘艘”。
師:誰還來讀讀這句話。
生2再讀此句,除了“一艘艘”以外,還在“滿”字上加了重音。
師:老師發現你的“滿”字讀得很重,能告訴我為什么這么讀嗎?
生2:我覺得“滿”是說船上有許多的魚和蝦。
生3:我覺得“滿”是指多得已經放不下了。
師:是呀,看來這次捕魚又是大有收獲啊!濤濤看見了會怎么想呢?
生1:我可以吃海鮮啦!
生2:濤濤看見了準會開心地笑了,又捕到這么多的魚啦!
師:那你能不能美美地讀一讀這一句話呢?
生齊讀。
在這一個環節中,學生能夠自己理解“一艘艘”和“滿”這些詞語中在句中的含義,并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感受到了這里用詞的準確性,省去了原來設計中,出示句子再來理解的步驟,學生的學習顯得更有主動性。
三、利用圖畫資源
在這篇課文中,2-6自然段都配以對應的圖片,這些圖片展現了家鄉帶給孩子們的歡樂。所以,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也利用了這些圖片。
出示圖片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1:藍藍的大海,有許多的漁船,海上有許多的海鷗。
生2:濤濤在海灘上撿貝殼。
生3:濤濤撿了很多貝殼,他的手里都拿不下了。
師: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呢。他撿的貝殼有什么樣的呢?
生1:有五角形的。
生2:有扇形的。
生3:有像蝸牛的殼。
生4:有三角形的。
師: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
生1:五顏六色。
生2:各種各樣。
生3:奇形怪狀。
師: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么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
生齊讀。
在這個環節里,我覺得自己是花了一定的時間去引導學生看圖,感受濤濤的快樂,并且進行了一些說話的訓練,但感覺時間比較緊,所以訓練的不夠到位,形式有點散。如果能夠用“海灘上有許許多多的貝殼,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_,還有 ___________,真是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進行完整的說話訓練,我覺得就顯得更系統,也更完整一些,所以在第二課時中,我想嘗試著讓學生用這樣的形式再進行一下訓練,以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