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
1.數量詞教學
在教學一節、一列、一名三個數量詞時,首先引導學生讀這三個詞,發現他們都是數量詞,接著結合圖片直觀感受“這就是一列火車”“這就是一節一節的車廂”,最后再讀課文找找書上說“一名什么“?還可以說一名什么?進行理解運用,真正落實。
2.形近字教學
在教學“建”字時,首先明確這個字的偏旁——建之旁,繼而找出這個偏旁和哪個偏旁差不多?學生很快找出了“走之旁”,根據我的教學經驗,這兩個偏旁是學生在平時作業中經常出錯的,所以接下來我設計了偏旁比較環節:找不同,一個三筆,一個兩筆,第一筆叫橫折折撇。第二次比較,帶有建之旁和走之旁的生字,以次夯實基礎。
二、巧設語境 理解詞句
在閱讀中識字就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寓識字于閱讀中,讓識字與閱讀相輔相成。我還注意了創設情景,有側重點地將識字與閱讀進行有機結合。
在初讀課文環節,我注意了創設情景理解“飛馳而過”一詞。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他們看到一列火車,是怎樣形容火車開得快的?再讀讀這個詞“飛馳而過”這個詞,問學生知道飛馳而過是什么意思嗎?然后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字義的同時再將該字送回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學生也理解了課文內容。
三、適當拓展 一文帶多文
1.《火車的故事》這樣的常識性課文,需要老師做大量的補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則便會十分枯燥乏味。于是,我查找了有關機車、電力機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磁懸浮火車的圖片,打印出來作為板書。并通過介紹他們的特點豐富了課文所介紹的幾種火車的形象,并讓學生體驗了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輕松地了解火車的幾種類型,同時訓練學生用上“最早……后來…….再后來 越來越……. ”練習說話并了解了火車的發展歷史。
2.在理解“夕發朝至”時,逐字理解之后又補充過了一張北京——上海的火車時刻表,進一步理解夕發朝至的速度是越來越快。
3.在理解‘屋脊’時,通過看圖片,了解世界屋脊,補充資料感受修建‘青藏鐵路’的艱難險阻。讓學生明白青藏鐵路真是一天路,這真是一個創舉,一個了不起的創舉,這時的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