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姑娘》評課
《棉花姑娘》評課《棉花姑娘》一文是小學語文試驗教材第二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她請求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為她捉害蟲,可燕子只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捉樹上的害蟲,青蛙只捉稻田里的害蟲,他們都沒能幫上棉花姑娘的忙。最后,是七星瓢蟲吃掉了這些蚜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通過學習,使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一些相關的語言知識,還知道了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是益鳥和益蟲,它們各有各的捉蟲本領。
韓奕老師執教的《棉花姑娘》,無論是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方式的完善以及教學評價的實施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二期課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亮點:
一、結合教學實際 整合三維目標
教師在認真解讀文本,正確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本課10個生字“棉、許、盼、惡、幫、啄、害、稻、忽、碧”;在閱讀過程中重點積累“可惡”、“碧綠碧綠” 等詞語;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只、請”字。
2、正確地朗讀課文,并嘗試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3、初步讀懂課文,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是益鳥和益蟲,它們各有各的捉蟲本領。
教學目標的制定明確、集中、適切,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采用一系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以達成本課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不僅掌握了本課所學的生字和詞語,而且能在正確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嘗試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都是益鳥和益蟲,他們各有各的捉蟲本領的道理,使教學目標得以很好地落實。
二、把握教學主線,激發閱讀興趣
1、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根據文本內容,教師抓住“為棉花姑娘治病”這一教學主線,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和生動而富于變化的教學手段,串聯起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注重整體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以田野里棉花豐收的情景和棉花姑娘生病的畫面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對“棉花姑娘生病原因”的探究;以“蚜蟲的自述”引入課文第1 小節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可惡蚜蟲的痛恨,對“棉花姑娘盼望有人來為自己治病”急切心情的領會;以生動的多媒體動畫引發學生對“病中的棉花姑娘請了哪些醫生來為自己治病,他們有沒有治好棉花姑娘的病” 這一問題的關注;又以棉花姑娘和燕子、啄木鳥、青蛙對話的朗讀指導和分角色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棉花姑娘的焦急與痛楚,以及燕子、青蛙和啄木鳥的歉疚與無奈;最后以對七星瓢蟲的認識和對全文的總結歸納,使學生懂得燕子只捉空中飛的害蟲,啄木鳥只捉樹上的害蟲,青蛙只捉稻田里的害蟲;七星瓢蟲之所以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是因為七星瓢蟲只吃棉花葉子上的蚜蟲,從而懂得“動物各有各的本領”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整體感強。
2、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是高質量學習生活的基礎。教師十分注重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以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采用情景表演等方法,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引領學生進入文本語言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并巧妙借助文本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中我們看到,學生們時而為棉花姑娘病重而擔心,時而為棉花姑娘的請求得不到幫助而著急,時而又為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而感到高興。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他們的智力潛能得以開發,主觀能動性得以調動,語文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