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情境、快樂學文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
(4)分角色朗讀這自然段內容。
4.結合圖畫,理解第四自然段:
(1)觀察圖畫,,說一說小蝌蚪的變化,圖上還有誰?(用課文話回答,培養學生的想、看、說能力。)
(2)表演領會、“蹬”、“跳”“蹦”等動詞的準確性,說明了小蝌蚪心情。(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分角色朗讀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可自由加動作。全班齊讀,體驗成功快感。
(4)理解重點語句,體會“蹲著”“披著”“鼓著”等詞語的準確運用。(通過對比表演,加深對詞語的印象。)
(5)小蝌蚪找到媽媽后又怎樣呢?它們去干什么?引出了最后一個自然段。(發揮學生想象,啟發學生的思維。)
三.總結,知識延伸
1. 大家都知道小蝌蚪長大后是青蛙,誰能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總結課文,通過說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2.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小蝌蚪和青蛙,除了它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生長過程,能介紹一下嗎?(讓學生自由暢言,鼓勵學生全面、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評析:
此教學設計在熟悉教材和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采用了新課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創設了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抱著濃厚的興趣、興高采烈、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