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教學設計
b、“遠方”會是什么地方?這條伸向遠方的公路會給小山村帶來什么又帶走什么?(能通向城市,與外界溝通的路)
c、積累詞語:彎彎曲曲
3、聽完小作者介紹,你覺得這是個什么樣的小山村?(美麗、富饒、可愛……)
你喜歡它嗎?想對它說些什么?
生:·小山村,我愛你! ·小山村,你真美! ·小山村,我想去你那里生活!
4、齊讀最后一段。 練習說話“我愛 ,我愛 。”
[學以致用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在學后及時遷移說話,既有利于課文理解又豐富語言鍛煉表達能力。]
(四)拓展應用
假如有一批外國游客來小山村旅游觀光,你是導游會怎樣介紹小山村呢?
[語文是一門應用學科,在生活中用到的知識才是經久不忘的,這個環節既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課文又使學生感到語文很有用。]
三、識字教學
1、師舉字卡,生齊讀。不認識的字舉手示意。據學生識認情況,將多數學生不認識的字單獨拿出來。
2、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這些不認識的字。
3、交流匯報。
4、課件檢查。闖關成功的可以進入小山村成為“榮譽村民”。
(1)抽讀生字及詞語。
(2)填空 的桃花 的梨花 彎曲的 清澈的 漂亮的
四、總結 同學們只要我們學好本領,小山村一定會歡迎更多的人到它那里安家,小山村也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教學后記:
《小山村》這篇課文在情感教學目標中滲透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教育,在教學設計中這點并不容易體現。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卻意外地輕松地完成了這個目標。事情是這樣的:
在新課的第三個環節學生自讀課文,畫喜歡的句子時,我在巡視中發現一個小男孩沒有專心去讀書,我問他為什么,他的同桌告訴我:“老師,說這幅圖一點也不美,他不喜歡這個小山村。”我問那個男孩不喜歡的原因。他猶豫了一會兒,小聲囁嚅著: “因為這里什么都沒有。”我想到新課標中提倡要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方法而不要生硬地說教,于是就耐心地繼續問他:“這里沒有什么?你希望這里有什么?”“這里沒有小汽車。我想讓這里有市場,到處都像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
這時同學們的讀書聲已停止,我就把這個男孩的想法拿到了全班來討論。學生們的發言可熱烈了。 主動站起來說:“老師,我想告訴你一件事情,農村不可能總是那樣窮的,過去農村人的日子過得苦苦的,可是慢慢地他們的日子就好起來了。我姥姥家的房子以前是用磚土蓋的,現在還在磚頭外面刷了白漆呢!” 又站起來說:“小山村現在看起來是很窮,慢慢地人們建樓房,修公路,蓋市場,日子就一點一點好起來了,但不可能一下子就全有了。” 補充道:“小山村現在窮不怕,村里的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干活,過上幸福富裕的日子!”還有的同學反駁那個男孩:“你說小山村什么都沒有,可是小山村有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而咱們這里只有樓房,沒有那么多好看的花,空氣也不如農村新鮮,有什么好呢?”還有人說:“如果沒有小山村里的農民種菜,我們城里的人就吃不上飯和新鮮蔬菜,我喜歡這個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