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教學實錄
教材分析
《小山村》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體課文。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1段是開篇總起,交代人物和小山村的地理位置;2至5段是描寫的重點,對小山村作具體介紹;第6段用“我愛我的家鄉”點題作結,滲透著熱愛家鄉土地的感情。文中既重視觀景位置的變化,還注意到取景視角的變化。比如,先說“山坡上”開滿了鮮艷花朵的果樹林;又寫到“山腳下”小學校的新校舍;再交代“學校門前”的小河。比如,由仰視“山坡上”到俯視“山腳下”與河里的游魚;由近看“校門前”到遠觀“伸向遠方的山間公路”。這樣的小山村,多么美麗,多么富饒,多么純樸,多么可愛!真叫人不能不愛它!而且,這個小山村還與外面的世界緊密相連。彎彎曲曲、伸向遠方的山間公路更能激發學生們無限美妙的遐思。
學生分析
我們這里的一年級學生年齡雖小,見識不多,但對于文中所描寫的果樹、新校舍、清澈的河水、彎曲的公路等都比較熟悉,不必費太多的時間去講解,只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結合實際觀察即可。同時,學生又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欲,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非常專注。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較自覺、主動地獲取信息。課堂中所采用的看圖、填空、游戲等多種形式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讀書等各項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15個,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通過課文學習,了解小山村的美麗、富饒,熱愛小山村。
3、掌握運用插圖想像課文內容的方法。
4、繼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意識。
教學實錄過程
一、以圖激趣,導入課題。
師:(出示課本插圖的放大圖,指圖。)小朋友們看看,這幅圖美嗎?
生:(齊聲)美。
師:這里沒有險峻的山嶺,沒有巍峨的高山。小朋友們能說說這是什么嗎?
生:(齊聲)這是一個山村。
師:觀察得真好。要是在山村的前面加上一個“小”字,山村就顯得更加可愛了。(邊說邊板書課題)
師:小朋友們想讀一讀嗎?
生:想。
師:指讀課題,引導學生讀出小山村美麗、可愛的樣子。
生:齊讀課題。
[圖畫對低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這個導入借助讓學生觀察小山村美麗的圖畫,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