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字,重點指導“果”字和“條”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感受小山村的美麗、富饒、淳樸、可愛,并且熱愛小山村。
4.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
2.理解課文,體會小山村的美麗、可愛和它的變化。
教具準備: 課件和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一起背誦了近40 首古詩,還記得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嗎?我們一起背一背。(學生大聲背誦。)是呀,每一個出門在外的游子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故鄉。每當逢年過節,放假休息,大家都會回到故鄉看望自己的親人,看看家鄉的變化。秦老師的老家就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如今那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我就邀請你們到我的家鄉看一看,感受小山村獨有的那份淳樸、美麗與可愛。(范讀課文并放課件,音樂響起。)
點評: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感染熏陶,給學生們一種美的享受。
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和老師一起讀起課文,一定是被什么吸引了、打動了。能和老師說說嗎?(學生:我覺得小山村太美了,秦老師讀得聲音洪亮,而且特別有語氣,我愿意向您學習。)你說得真好,聽得又認真,一會兒一定能比老師讀得更好!(學生:謝謝老師!)
點評:學生對老師的范讀進行評價,體現了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朗讀課文,或者用小手指著看看課文,思考:課文中寫了小山村的哪些景物。(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學生邊說,老師邊畫簡筆畫。)
點評:教師在了解學生認知的同時,注重了人文關懷。利用插圖豐富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也體現出老師的語文基本功。
二、看課文,自主識字,初讀課文。
集體識字。(了解學生掌握生字情況,并根據學生情況選出難學難記的生字,縮小生字范圍。)要求:齊讀生字卡,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舉手示意老師。把這些字帖在黑板上簡筆畫的相應位置。)
點評:教師用測讀的方式學生字,了解學生對本課生字的已知情況,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已知經驗,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教學。
1.同學互相幫助學習。要求:找小伙伴一起學生字。先一起讀讀課文,再一起找到記字的好方法記這個生字,都掌握后互相用生字卡檢查檢查。最后再一起讀讀課文。
點評:低年級同學的自主學習有一個培養過程,老師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先讓學生隨文識字,再用好方法記字,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為今后的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
2.同學們自己再選出難字:腳、望、底。(請小老師給同學們講這幾個字,幫助加深記憶。方法:帶讀這個字,讓大家說說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記這個字,組組詞,說說謎語,說說自己編的順口溜等等都可以,小老師能對回答問題的同學進行評價。)
點評: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出示了一些識字方法。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進行生字教學,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認真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同時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生字的積極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