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教案
教學目標:1、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生字、新詞,繼續學寫部分生字。2、進一步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1、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過程:教學環節達成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復習導入鞏固上節課所學的有關內容,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進入情境中。1、 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復習。 2、 你們讀了《雨點》這篇課文,知道了什么呀?3、 這節課,我們再變成雨點去玩一玩。1、 讀生字、新詞,做鞏固字、詞的相關游戲。2、 說自己對課文的了解。 3、進入角色。二、精讀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理解句子、詞語的意思,充分交流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并能饒有興趣地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讀好課文中的句子。1、 小雨點,你們落到了什么地方?(板書)出示第一句。2、 你們在池塘里干什么呀?(抓住“睡覺”)有什么感覺?誰能讀出這種感覺。3、 依此出示以下幾句,分別理解“散步、奔跑、跳躍”指導讀好有關句子。 1、 學生說出自己的位置,讀句子 2、 說出雨點的感受。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好句子。 3、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詞語,讀好句子。三、美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和感受,從學生出發,引導學生美讀課文。1、 小雨點,你最喜歡落到哪里去呢?2、 哪個雨點愿意來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3、 把你的想法在小組里說一說。4、 看來,你們的旅途十分愉快,那你來把課文讀好好嗎?1、 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 2、 學生交流。 3、 組際交流。 4、學生美讀課文。四、學字作業布置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作業,有利于學生樹立生活中到處都可學語文的思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1、 出示本課要學寫的生字。學習1個偏旁。指導書寫。2、 作業:1)背誦課文;2)了解下雨的原理。1、 讀生字,學偏旁。練習按筆順書寫。 2、 完成課內和課外的作業。 五、教學反思原以為教學這片課文應該是很簡單的,因為課文篇幅短小,只有簡單四句話。但在真正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還是發現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聽了張處的點評,更是收獲頗多。1、 教師提問要精準。教學時,為了引導學生比較區別“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形態,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池塘是什么樣的?”學生一下扯開,有的說池塘理有魚蝦,有的說池塘有水,就是沒人回答到池塘里的水面是平靜的。這時,如果換一種問法“池塘里的水面平靜嗎?”學生也就能更好的回答到點子上了。2、 教師范讀有必要。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千萬不要太高估他們的學習能力,要掌握孩子們的學情。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主要抓住“睡覺、散步、奔跑、跳躍”來引導讀出不同的感受。如果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能范讀一下,相信學生也就能更快的讀好這四個詞語的不同語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