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神舟號”》背景資料
由于宇宙飛船帶有推進系統,能機動變軌,因而還可以迅速降低高度進行偵察等軍事活動。美國“雙子星座”-7飛船在軌道飛行期間,飛船上航天員曾用紅外遙感器監視和跟蹤了一枚潛射導彈的發射,所獲信息比潛艇上的觀察人員報告的還要快。
國外開始用宇宙飛船進行太空旅游。自美國加州百萬富翁丹尼斯•蒂托2001年4月乘“聯盟”-tm飛船登上國際空間站成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旅行者之后,很多人都對太空之旅充滿了期待。為此,俄羅斯energia火箭航天公司表示,其計劃為未來的太空旅客提供為期一周的太空服務。旅客可以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前往太空參觀。在飛船內,游客既能體驗失重的感覺,又能透過舷窗博覽群星,遙看美麗的地球。
另外,未來的行星際載人飛行從目前和可預見的將來來看,將由宇宙飛船率先實現,而且很可能是載人火星宇宙飛船。
簡言之,宇宙飛船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大有作為的,因而可以說是方興未艾。
記:談到宇宙飛船,不能不說一下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神舟”號。請您具體談一下好嗎?
龐:我國的“神舟”號是比較先進的載人飛船,目前已4次遨游太空。“神舟”號飛船由軌道艙(也叫工作艙)、返回艙(又稱座艙)、推進艙(儀器艙)和一個過渡段組成。其中載人的軌道艙、返回艙可謂“一室一廳”,作為“一室”的返回艙是航天員在發射、返回和駕駛飛船時待的地方,作為“一廳”的軌道艙則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場所。
軌道艙位于返回艙前面,這是為了增加航天員的活動空間。它里面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機構。
返回艙位于飛船中部,是航天員乘坐的艙段,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它不僅和其他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段的各種應力和飛行環境,而且還要經受返回時再入大氣層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其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供航天員進出軌道艙使用。
推進艙緊接在返回艙后面,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氣瓶和水箱等設備,起保障和服務作用,即為飛船提供動力,進行姿態控制、變軌和制動,并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翼。過渡段則在飛船頂部,用于與其他航天器對接或空間探測。
飛船頂部還有一個高8米的逃逸救生塔。它裝有10臺發動機。在發射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后160秒期間(0~110公里),如發生故障,它能拽著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并落到安全地帶,使飛船上的航天員轉危為安。記: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祝愿中華飛天夢早日實現。(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