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家》是蘇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兒童詩.它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 "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 這首兒童詩就是以"家"為題,從比喻的角度寫"家",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說"祖國就是我的家",培養(yǎng)兒童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全詩共六行兩句,分兩層.第一層(1~4行),點明藍天,樹林,小河,泥土,分別是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第二層(5~6行),點明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是兒童的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抓住兒童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fā)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1,用聽讀識字的方法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人和動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溫暖的,幸福的,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家,愛祖國的感情.
其中,鞏固學習聽讀識字的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
三,教學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談話的方式導人,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讓學生談自己的家在哪兒 和在自己家里覺得幸福嗎 從而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家.這時我用形義聯想法,把"家"字拆解編成歌謠,邊說邊寫"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對字形的注意.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意會了"家"字的形義.
接著,我以簡筆畫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圖讓學生認一認.一方面激發(fā)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以圖為憑借認識相應的四個詞,并順利過渡到聽讀課文.
(二)指導聽讀課文:
1,看著大屏幕,聽錄音讀
2,用手指著書,跟著錄音讀.從而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位置.
3,用筆指書,自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向同學尋求幫助.
4,檢查,指名讀,引導學生評價
5,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6,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為,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7,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于兒歌的整體輸入.
8,全班齊讀
9,分組比賽讀
10,達到熟練背誦
總之,通過以上多種形式,大面積,分層次的聽讀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兒歌的整體記憶,發(fā)展兒童了的語言;同時,利用無意記憶對識字的作用,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通過"放鞭炮","開火車","小兔子回家"等多種游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反復多次,不斷與學生見面,激發(fā)學生興趣,動靜結合,最終達到準確快速認讀的程度.
(四)回歸課文,精讀理解:
1,老師范讀,調動學生積極性:猜一猜,怎樣才能讀好
2,利用孩子喜歡的動畫,交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里,白云朵朵;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玩;小小的種子破土而出,長出嫩芽……"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同時,教師適時的評價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