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小獅子》教學設計
(2)結合本段第二句話,學習生字“曬”“吞”“位”;詞語“懶洋洋”“慢吞吞”
a過渡:這只小獅子這樣刻苦,而另一只呢?(貼圖)讀一讀第二句話。“另一只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
b學習“曬”字a齊讀讀音,強調翹舌音。b與“灑”字進行區分,總結識字方法。(區分部首的方法來識記形近字是非常好的方法,部首常揭示出字的意義)
c學習“懶洋洋”一詞。a詞義:懶。b“洋”的讀音變為一聲的原因。c擴展知識:復習學習過的abb式的疊詞。d引出“慢吞吞”一詞的學習。
d學習“吞”字(口訣:一口吞掉天。所以下面的“口“字和“吞”的字義有關,是它的部首。下面的“天”不能寫成“夭”)
e直接引入最后一人四會字“位”的學習。(略處理:組詞即可)
小結:再讀第二自然段,讀出兩只小獅子各自的特點。
板書設計:
31兩只小獅子
練功(圖1)(圖2)曬-灑
刻苦:滾撲撕咬懶吞(慢吞吞)
苦辛苦位地位
苦頭一位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質疑引導深入學習]
1、指讀生字、詞語。
2、回憶兩只小獅子的特點,板書。(練功刻苦、懶)
3、一只小獅子練功如此刻苦,另一只卻這樣懶惰,讓每一個看到這情景的人都不禁要問“懶獅子,你怎么不練功啊?”
[直奔重點交流感受]
1、小組配合,分角色讀3-6自然段,結合小獅子的話語理解他不練功的原因.
2、生讀文,討論.
3、匯報交流:
a請一組分角色讀,并談理解,其它小組補充。
(生從小獅子不想吃苦頭和有依賴父母的心理兩個方面談)
〔此處因為有前文對第一只小獅子練功中所吃的苦頭的想象,所以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一句話。〕
b通過指導朗讀,進一步理解第二句話:你們說小獅子自認為自己的父母是林中大王,有本領,不會讓他餓著;有地位,不會允許別人來欺負他,傷害他,所以他是那樣驕傲,覺得不練功是那樣理所應當。所以,他會怎樣說這一段話呢。指導學生加表情、動作來讀。
c帶頭飾,分角色朗讀3-6自然段。
4、師生配合,分角色讀此部分。(師——小樹,生——懶獅子)
〔創設情境深化體驗〕
1、師:你們讀得真好。讀出了小獅子此刻驕傲自得,理直氣壯的語氣。初聽起來,我們覺得他說得也算有理有據,那么,你們認為小獅子到底用不用練功了呢?讀最后一段,結合媽媽的話說一說。
2、生交流。
3、匯報:讀。理解:應該練功,因為媽媽說過“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就是說父母總有老的一天,當他們沒有本領、地位保護孩子時,或者他們死去后,小獅子就誰也不能依靠了。
〔此處讓學生把這句反問句換個說法,來理解其含義,但反問句的知識不用介紹,只需通過指導讀出問的語氣即可〕
4、進行點撥,引導體驗,加深理解。
a師:是呀,自己不學習本領,有朝一日,你離開父母,誰也不能依靠時,那將是非常可怕的。困難、危險會隨時發生啊!不信,你看,兩只小獅子這就遇到麻煩了。
出示書后練習題:一天,兩只小獅子迷路了。突然,樹林里跑出了一只大老虎,這時兩只小獅子會怎么樣呢?請你展開想象,編個小故事。
b生:小組合作續編故事。
c請一組帶頭飾表演。(學生經過想象,編排兩種故事情節,一種是懶獅子被老虎吃掉,另一種是僥幸逃脫,回去后認真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