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
3.組長負責讓組員討論,推薦本組一名同學編寫,請各組派代表上臺展示本組的成果。
4.全班進行評價,哪個人或哪幾個人編寫得最棒,好在哪里,大家公認不錯的,在蘋果樹上掛蘋果,作為獎勵。
5.在師生的共同評比下,將成功的和比較好的作品用實物投影儀投射在屏幕上,全班朗讀,使編寫者充分感受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啟發和幫助續編有困難的學生。四、表揚鼓勵并指出不足,進一步修改
1.第一類是成功的。如:
生1:樹兒病了,低著頭,啄木鳥來了,尖尖的嘴巴是鑷子,向下一夾,“嚓”,樹兒抬頭笑了! 果子熟了,掉在地上,野豬來了,長長的嘴巴是鉗子,向上一吸,把果子拿走了。
生2:種子醒了,躺在土里。蚯蚓來了,長長的身體是鏟子。嘿!把土松開了,種子發芽了。
2.第二類是比較好的。如:
生3:誰把果子收走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掉在地上,可是誰來撿呢?淘氣的小刺猬來了,咕嚕咕嚕就把果子收走了。
生4:老樹生病了,哭了,啄木鳥飛來了,它在樹干上找了找,找到了蟲子的洞口吃了蟲子,老樹病好了。
。圻@一類的“創作”也能抓住動物的特點,但沒有寫出“ 是 ”的比喻句,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打出,并和上面提到的兩段文字做了對比,不少學生悟出了,并修改了自己的續編。]
3.第三類是寫得平平,不太符合要求的。 教師鼓勵他們向續編好的同學學習,把續編中優秀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記一記,自己爭取再編一段好的文字。五、作業布置
修改或再“創作”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