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鬧鐘》教學片段賞析
片斷一:
。“哦,貓頭鷹晚上抓小偷,太辛苦了,應該讓他好好睡覺,不能鬧。”)
師:你覺得這句話該怎樣讀?
生:這句話要輕輕地讀。
師:你能學著小鬧鐘的樣子讀一讀嗎?
。ㄉp輕地讀,雖然聲音小,但是很有感情。)
師:為什么讀得這么輕?
生:貓頭鷹晚上抓老鼠,沒有好好休息,應該讓他在大清早好好睡一覺。如果聲音大了,會把他吵醒的。
師:多么懂事的小鬧鐘!
片斷二:
。“6點半了,該起床了!”)
師:這句話該怎樣讀呢?
生:這句話要讀得大聲點兒。
師:為什么呀?
生:小熊想要改掉睡懶覺的壞習慣,可是已經6點半了,他還在打呼嚕,不大點聲就沒辦法把他叫醒。
師:說得多有道理啊!你能讀一讀嗎?
。ㄉx,聲音很響亮。)
師:你的聲音這么響亮,肯定把小熊叫醒了!
【評析與反思】
以上兩個教學片斷中,執教者引導學生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句子的讀法,并且聯系課文的具體情境,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巧妙評價。
讀了以上教學片斷,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兩點啟示:
1、在情境中進行感情朗讀
如何進行感情朗讀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許多老師習慣于在朗讀技巧上下功夫,許多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形成了有聲無情的所謂“朗讀腔”。其實,朗讀的目的絕非僅僅只是“讀”,而且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內容、品味語言,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則必須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學生入境生情、有所感受,自然就能讀出感情,這時的感情朗讀就不是純粹的技巧訓練所能比擬的。當然,感情朗讀同樣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教給朗讀技巧應該在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的基礎上進行,并與具體的語言環境結合起來。
2、在情境中進行朗讀評價
傳統的朗讀評價往往是“讀得真好”“聲音真好聽”“把感情讀出來了”,評價的形式比較單一,評價的語言比較乏味,而案例中的“多么懂事的小鬧鐘!”“你的聲音這么響亮,肯定把小熊叫醒了!”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積極評價,不但內容豐富、形式親切,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評價中逐步感悟朗讀的真諦,進而形成豐富的語感?梢姡Y合具體的情境進行朗讀評價是改革傳統評價方式的另一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