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的故事》教學反思
《老樹的故事》反思
甄月穎
我今天上了一堂課是《老樹的故事》,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如:制作課件,背教案,背學生,私下找老師指導等等.
說實話,剛一上課,看見兩位中心的領導都進我班教室,我的心里如同揣著無數只小兔子一樣砰跳不已.看著學生激昂飽滿的狀態,我穩了穩自己的心情盡量保持一個鎮定自若的神態.
在課上,由于諸多原因我還是隨機生成了一些東西,在這里我想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認為:這是一首兒童詩,課文插圖很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因此我利用插圖,引導他們觀察,理解課文內容:你怎么知道這是一棵"老樹" 老樹為什么笑等等問題 在學生掃清字詞障礙,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當小朋友,我當老樹,他們可以按課文內容,也可以不用課文內容向我提問.當有個孩子直接說:"老樹, 老樹,你多大了" 我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說:"這個小朋友不太懂禮貌."這個孩子馬上意識到了,又說:"老樹,老樹,您好.您今年有多大了."我這回就非常高興地回答了他的問題.(目的是培養孩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這樣大部分的孩子在表演中就把課文背了下來.有些孩子思維很活躍,問了一些不是課文中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問:" 老樹老樹,您的樹葉怎么都黃了 "我又裝作很難受的樣子說:"我身體不舒服,生病了,我該怎么辦呢 "孩子門差不多都站起來了,大聲對我說:"老樹,老樹,啄木鳥可以治你的病,你別著急."(我們班先學了《啄木鳥這課》)還有好多問題,是我在備課時,所沒想到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是我預料之外的.整堂課下來,幾乎沒有學生在溜號,他們把一雙雙眼睛都盯在了我這棵"老樹"上.
《老樹的故事》教學反思
《老樹的故事》是一篇充滿童真童味的詩歌。老師將老樹化身為一位老爺爺的形象畫在了黑板上。以老樹爺爺來做客,小朋友與老樹爺爺進行親切問好導入課題,進行了禮貌教育,并讓學生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老樹都有不同的觀察,有的學生說“我看到老樹長了許多葉子”。有的說“老樹爺爺的身上飛來許多小鳥”。有的說:“他的樹干很粗,枝葉很多”。觀察較細致的同學說:“老樹爺爺的臉上有很多的皺紋,它在微笑呢!”在愉快的觀察中,不同層次的觀察能力都有不同的提高。
順勢問學生:“你想問老樹什么問題呢?”這就為學生學習詩歌作了輔墊。不同學生紛紛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來,更難能可貴的是潛能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老樹爺爺,你幾歲啦?老樹爺爺,您快樂嗎?……多么有詩意的問題啊!
在教學詩歌時,我采取隨文識字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讓學生自由閱讀時借助音節認識不認識的字,并標出自然段。注重差異學生識字方法的引導,潛能生認讀詞語,結合課文,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理解詞語,如:理解“禮服”,學生說結婚或節日時穿的服裝,基本上理解了意思。并通過分類的方式來記憶生字。帶“口”字旁的字為一類,有:“嗎、哪、吧”,讓優秀生示范讀一讀,讀準輕聲,再讓潛能生跟著讀。并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這三個字的句子,讀出語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指名讀一讀,感悟不同的語氣。帶“言”字旁的字為一類。說出偏旁所表示的意思,進一步理解字的意思。并舉出例字。形近字為一類,通過比較找出不同,組詞理解意思。從本堂課來看,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不同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已逐步形成。整首詩歌,都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適時進行朗讀指導。采用教師范讀,讓潛能生對課文有初步的認識,不同層次學生個人讀,加上動作朗讀等多種形式來品味,并通過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來豐富學生的品讀感悟。孩子們的評價語也較為豐富,如:“她讀得很有節奏。”“她讀‘這么’時重音了。”……不難看出,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