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圓圓》教學案例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采用個性化閱讀,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請看看這幅美麗的圖畫,誰來說說圖中畫了些什么?
生:畫了荷花。
生:還有荷葉。
師:很好!見過荷葉的同學能說說荷葉是怎么樣的嗎?
(把荷葉放大。)
生:荷葉是綠色的,圓圓的,而且很大。
師:圓圓的荷葉綠得那么美,孩子們你們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一首古詩來贊美它嗎?
(齊背古詩《小池》)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荷葉圓圓》。
(齊讀課題)
反思: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地感知課文,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把過去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聯系起來,起到以舊帶新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
邊讀邊圈出生字和詞語。
2、自主合作,識記生宇。
3、互動交流,識字大檢測。
(學生把記住的字用順口溜、動作、謎語、加一加、減一減等形式表達出來,讓其他小組同學猜,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揚或鼓勵對方。)
反思:如何讓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而有實效呢?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突破。鼓勵學生在自主識字的前提下,互動交流,啟發、豐富學習伙伴間的識字方法,檢測識字效果,讓孩子們學會相互欣賞,相互激勵,培養學生識字的信心,發展識字能力。
三、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師:美麗的荷葉不但小朋友們喜歡,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朋友也喜歡。下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讀讀課文,看看他們的感受吧!
. 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誰喜歡荷葉?
圍繞問題指名分段讀。
評議小結:
聽完大家的朗讀,我想送給你們一個字──“棒”,讀得好是“棒”,有進步也是“棒”。讓我們豎起大拇指對自己說“我真棒”!
反思:堅持以讀為主的活動設計,把握讀的層次性,讓學生在掃除了字詞障礙后,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四、走入情景,個性朗讀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嗎?
生:喜歡!
師:大朋友也喜歡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看誰玩得最開心。大家說好嗎?
生:好!
師:現在,請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葉拿出來,戴在頭上。
(學生紛紛拿出荷葉,戴在頭上。)
師:哇,小朋友們都像小魚兒一樣,把荷葉當成自己的涼傘了!大朋友也有涼傘呢,你們看!
(展示大荷葉,先戴頭上,然后鋪在地上。)
生:哇!
師:(在學生驚嘆的時候,老師走上荷葉,聯系課文內容邊演邊講)我是一顆小水珠,荷葉是我的大搖籃。我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大眼睛。
師:大家說,好玩嗎?
生:好玩!
師:誰想和大朋友一樣到大荷葉上來表演呀?
師: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課文讀好,最好能夠記住課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