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探索與發現
第二單元 探索與發現單元主題分析:
本單元以“科普、科幻、科學精神與品質”為文化主題,編排了5篇主體課文,文章用樸實的語言、靈動的感知、心靈與心靈的碰撞譜寫出人類對科學的態度與評價,讓每個人感覺到科學無處不在,科學所帶給人類的無窮奧妙和奇特語言,從而使人類很愿意地去發現與探索,使人類的精神世界更充實、更有價值。
《大自然的語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動地揭示自然界的奧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過故事的敘述表現科學家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和態度;《礦礦的研究》向學生滲透種研究、發現的意識,……既有科學家的發現,又有同齡人的探索;既有科學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發現意識的培養;閱讀鏈接中通過采訪和書信交流的形式,既讓學生通過科學家平實的語言了解這些偉人、大家的內心世界,更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
學習本單元,一是要立足于教材,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把握本單元的精髓所在——科學現象的發現、科學家的實驗或同齡人的研究中滲透著哪些科學態度和精神;同時要打開學生的視野,從學生喜歡的科學家、科學事件入手,通過對科學事件的追蹤,對科學家的關注,引發學生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初步的科學意識和態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鱗、嵌、撒”等49個生字,并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睜、晴、螞、蟻”等58個生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字、詞、句。
7、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并能把握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提高識字量。
2、通過品讀、演讀,感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
3、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4、能用普通話交談,并能就他人發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在享受語文的同時,發展他們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去想象、去發現、去探索大自然奧妙地興趣,使自然知識、科學知識成為兒童成長的力量。
3、結合活動安排習作訓練,使學生認識習作在生活中的價值,并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