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案例分析
師: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嗎?
(生用自己的方式跳著。)
師: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好嗎?
生:太好了。
師:(邊表演邊念口訣)一前上擺,二后擺屈膝,三兩腳蹬地跳出,四雙腳輕落地。
師:老師把這動作取名叫“立定跳遠”,小朋友覺得怎樣?想學嗎?
生:太好了,想!
老師把立定跳遠再示范一遭,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一看完成動作的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師:輪到你們練習時看誰把動作做得最好,最早跳到青蛙媽媽旁邊。
生分四人小組討論、練習。(在《小青蛙找家》的音樂聲中練習。)
師巡視指導并給予一定的幫助。
討論
1.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景之中,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種教學形式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探討?
2.本案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有效,
簡析
1.情境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創設情境并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學生入景動情、明理知味,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導學生把興趣指向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本課把教材內容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通過游戲貫穿課堂。在課堂中緊緊扣住故事發展的情與景,使情景交融,學生的練習處于“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的氛圍之中。這節課,學生始終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環境中,自覺、自主、能動地學習,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煉,體驗得到了加強,交往得到了提高。
在課堂中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是新課程下低年級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本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扮演鯉魚阿姨、烏龜伯伯與不同時期的小蝌蚪,使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交往能力進一步提高;讓學生思考井模仿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又長出兩條前腿及長成青蛙的動作到引入立定跳遠的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