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精選14篇)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1
教學目的:
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十一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兒歌的韻律美,使學生在情境和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3.續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課題。
1.揭題。
師:同學們,大自然里有許多好聽的聲音,你最喜歡什么聲音?作家金波最喜歡聽春雨的聲音了,他聽了春雨的聲音以后,為我們寫了一首兒歌《雨鈴鐺》。我們也跟著作家金波去傾聽、欣賞大自然的聲音,好不好? 出示片頭課件:聽到鈴鐺的聲音及一個小孩早晨推開窗戶看到下雨和聽到雨聲的情景。
[美麗的畫面,慢慢出現的雨景,動聽的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引導學生走進了文本。]
師:雨的聲音像什么?
。ǘ⿲W習生字,初讀課文。
1.同學們說得真好!打開課本58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家金波寫的兒歌,同學們愿意聽老師讀課文呢?還是哪位同學愿意大膽地讀一讀呢?(讀完生評價)
2.真好聽,你們想讀讀課文嗎?我們一起來把課文讀一遍。
3、你喜歡這首兒歌嗎?要想學會這首兒歌,先要認識11個生字娃娃,11個生字娃娃都藏在兒歌里面了,需要小朋友打開書,對照書本把它們找出來。
找出來了嗎?想不想讀一讀?(師廣播,出示12個生字,指讀)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其他的小朋友讀一讀?(小老師上講臺操縱鼠標,下邊的小朋友跟讀)檢測學生生詞、生字認讀情況。(出示課件:生字、詞語)
1)出示生詞、生字課件。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師:出示實物鈴鐺激趣,聽鈴鐺發出的聲音(神秘,吸引全體學生)。
師:出示“鈴鐺”這個詞,問學生這兩個字為什么是金字旁。學生很快回答出。
生:“串”字像糖葫蘆,中間那一豎是根棍子,兩個口像肉串,出示課件。
生:招要用手,所以“招”字是提手旁。出示課件。
生:“房檐”是用木頭做的,所以“檐”字是木字旁,右邊是房檐的角,底下是一個發言的“言”字。
3)師:這些不認識的生字,我們小朋友自己想辦法。下面請同桌兩個同學一起做1件事: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學習這些字。
。ɡ蠋熝惨,表揚學得快的,鼓勵學得快的同學再讀讀課文。并及時反饋巡視中出現的問題。)
4)做百寶樹游戲。師: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老師有一棵百寶樹,上面有許多水果,誰能讀對上面的生字,你就可以用卡車把水果拉走。(出示課件:百寶樹)
[利用游戲鞏固生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了生字。]
5)回到課文再讀一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嶄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
。ㄈ┘ぐl興趣,喜歡朗讀
1.引言:同學們生字學得真好!那么老師相信,你們學課文也一定會學得很好,那你們想怎么樣學習課文呢?比如:站著讀、做著讀、表演讀比賽讀等,請小組長和你們的組員商量一下,一會兒匯報。(指名回答:讀、演等)
2.師:那你們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吧!
(學生按小組學習,老師巡視)
匯報學習。師:多讀是個學習課文的好方法。
(1)師:剛才哪個小組是通過讀來學習課文的?讀給我們聽聽吧?
a、學生讀后評價,根據學生的評價進行朗讀指導。(個別讀)
b、有誰覺得比他讀得更好?(比賽讀)
啟發學生想象。
。2)師:哪個小組是通過演來學習課文的,請上來給大家表演一下。(學生要在表演中加進動作、想象、問題、解答等)其他小組評價。
師:表演讀也是個學習課文的好方法。
3、兒歌好聽嗎?想不想完整地來讀一讀?聽好:這一次讀啊,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美美地讀給自己聽,也可以互相靠近的小朋友一起讀,還可以加上你喜歡的動作讀,如果有背過的小朋友,可以背給別的小朋友聽一聽。(師退出廣播,屏幕上出現課文內容,生讀)
[由部分到整體,是朗讀的回歸。]
4、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剛才是怎么讀的?(師評價,獎勵“小星星”)
[多彩的畫面,生動的動畫,深深吸引著學生,使學生在領略大自然的美麗的同時,產生了美讀的愿望。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正好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四)課外延伸。
(1)你聽過雨聲嗎?你還能說出雨聲的那些詞語?淅淅瀝瀝、嘩嘩、滴答、噼里啪啦等。
。2)(出示課件:思考題)幫助學生引發思考想象:你們覺得雨聲還像什么?播放各種雨聲。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雨聲編兒歌:大雨、中雨、雷雨。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利用電腦創設情境,讓學生放飛心靈,充分想象,迅速投入到創新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去,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想象能力。]
加個題目:如雨豆子、雨鐘、雨浪、雨琴、星星雨等。
————響, 響,
——雨灑在——上。
好像 (像炒豆、潑水、海浪、鐘表走動、大合唱……)
……
……
它在 (小青蛙、蜻蜓、……)
快快
師:同學們不僅課文學得好,兒歌也編的好,祝你們長大也像金波一樣成為作家。你們知道嗎?還有一首描寫春雨的歌《小雨沙沙》,同學們會不會唱?會唱的一塊跟著唱,不會唱的聽一聽。
(2)齊唱《小雨沙沙》,下課。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
哎喲喲喲,雨水真甜
哎喲喲喲,我要發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種子種子,在說話,在說話
哎喲喲喲,我要出土
哎喲喲喲,我要發芽
五、作業:其實還有許多描寫“雨”的文章呢?同學們回去搜集關于“雨”的文章、歌曲、故事等,回來咱們開個“雨會”,好嗎?
求知過程比結論更重要——《雨鈴鐺》教學反思
我所執教的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雨鈴鐺》一課。這個單元以雨為主題,激發、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队赈忚K》是一首清新別致、充滿童趣的小詩。教者以想象和誦讀相結合,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創造了一個十分優美的意境。老師在整堂課中處處以學生為主,時時關注學生的能力、知識、情感的發展?v觀整個過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我覺得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課改課。
一、創設雨景,揭題導入
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因此,在導課部分,與信息課的學習內容相結合,以優美的雨話面和動聽的鈴聲、雨聲課件,導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在聽歌、唱歌的同時,不知不覺進入到本課的學習當中來,并結合課題,認識"鈴鐺"兩個生字。
二、探究、合作,授之一法識字
本堂課中,初次接觸課文,教師不急于提出閱讀要求,而是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識字中,教師又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獨立識字。教師則適時點撥、引導,運用形象直觀及表演的方法,同時進一步在學生所熟識的語言環境中鞏固本課生字。例如“招”字的教學,由“招”組成的詞語,再把這些詞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見到老師怎樣打招呼?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詞義。由于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因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初讀課文前組織學生回顧閱讀方法"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再運用電腦、實物、借助拼音、詢問他人、猜字法進行自主閱讀。識字教學環節的設計努力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求知過程比結論更重要”的教學新理念。
課程標準倡導"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因此在初次接觸生字時,我采用了隨文出示的方法,使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與老師共同讀文的過程中,學生初步認識了字音。例如“檐”字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字型,同時提示學生用舊字帶新字(詹)。教師還精心設計了“串”字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識記、理解、運用。整個識字過程力求實用結合,發展并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
課標強調,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安排了小組討論識字方法的環節,學生通過討論,將本課生字進行歸類,研究出不同的識字方法,如:連詞的方法記住"房檐、鈴鐺",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灑、沙、響、招",想象的方法記住" 串",閱讀運用中記住"珠"字,以體現識字方法的綜合化,提高識字效率。最后再讓學生在識字的游戲活動中鞏固本課生字。這樣教師給足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充分利用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與小組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識字,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還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課改所弘揚的團隊精神。擴大了群體參與的范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時間、發言的機會、發展的過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變“講臺”為“展臺”,搭建學生參與的舞臺。在識字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所提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生字的主人。
。ㄈ╅喿x課文,課程延伸
1、理解課文。
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性,激發孩子的思考;具有開放性;能引起孩子思維興趣,有引起對話的魅力。因此,我把本課的理解重點放在讓學生“讀”兒歌,讀后“思”,這也是閱讀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讀有所思、讀有所想。在理解當中運用情境教學,充分發揮電腦、音樂的獨特魅力,通過聽“雨聲”激發學生想象的情感,感受春雨賦予萬物的勃勃生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在發展語言的同時,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
2、續編兒歌。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尤其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力為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續編兒歌的環節,電腦出示各種雨聲,學生一邊想象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美。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給雨鈴鐺換個名字,你會起個什么名字?也引導了學生進行大膽想象。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ㄎ澹┳鳂I設計
作業設計則從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角度出發,發動學生搜集有關“雨”的作品進行閱讀。在加大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本課恰倒好處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精心制作的課件畫面給學生創造了優美的意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創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整堂課,比較恰當的融入了音樂與美術的因素。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2
《雨鈴鐺》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通過執教完《雨鈴鐺》一課以后,我感觸頗多,具體如下:
一、本堂課中,學生初次接觸詩歌時,我并不急于提出閱讀要求,而是和學生共同回顧了已掌握的四種識字方法,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識字。識字中,我又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獨立識字。并運用開火車的游戲,進一步讓學生鞏固本課生字。例如“雨”字的教學,我設計了多個由“雨”組成的詞語,并讓學生利用所組的詞語,說出完整的句子;“招呼”一詞,在學生認讀后,我又引導學生“趕快找一找它在課文中哪一句?”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整個識字過程力求實用結合,發展并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
二、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大膽突破教材。在本節課中,我舍棄了課后“你覺得雨聲像什么?”的問題設計,而換成了更貼近學生實際,更有思考價值的“讀了兒歌,你想到了什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這種設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說:“春雨發出了滴答滴答的聲音,像鬧鐘在走動。”有的談了自己的感受“讀了兒歌,我仿佛看到了雨滴落到了嫩葉上,被葉子喝掉了。”有的學生說:“蒙蒙細雨落在人的臉上,感覺非常舒服。”還有的學生則說:“讀了這首兒歌,我想到了《春夜喜雨》這首詩。”于是便繪聲繪色地背了起來。繼而我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會招呼誰?會和他說什么?”學生們紛紛答道:“春雨在招呼桃花快快盛開。”“春雨在招呼青蛙,快點出來捉害蟲。”“春雨在招呼種子快快鉆出地面。”“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三、課堂中,我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與肯定。除了給學生以言語稱贊:“棒棒棒,你真棒!”更多的體現人文關懷的細致具體的即時評價。例如在學習“掛”字時,一個學生組詞為“掛歷”,并且說了一句話:“我把掛歷捐贈給盲童。”我及時評價到:“你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真了不起!”在我這樣的激發引導下,其他學生又爭先恐后地舉起手說:“我還知道了‘掛’也是‘掛面’的‘掛’。”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思維更活躍了起來。“‘掛’字的提手旁換成木字旁,就是‘桂花’的‘桂’”。我不失時機地在黑板上寫出了“桂”這個與本課無關的新字,繼而評價“你能將課外學到的生字,拿來和大家分享,謝謝你,又幫助我們大家認識了一個新字”。這樣的即時評價,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更突出體現了評價的針對性和導向性。在發言學生得到肯定鼓勵的同時,受益更多的是全班的學生。因為他們獲得的不僅是榜樣的目標,更是具體的學習方法,并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火花,生成新的更有價值的因素。
整堂課總體感覺,學生識字環節和拓展的部分表現還不錯。我以為詩歌簡短,在朗讀指導上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導致個別學生朗讀時,感情不到位。這也讓我明白了,我認為簡單的,學生不一定認為簡單,在今后教學中,必須“以學定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雨鈴鐺》教學反思
《雨鈴鐺》是北師大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經典課文,這首詩是當代兒童詩人金波的作品,描繪了春雨中的景象。本單元的主題是“雨”,雨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教學中不僅要識字、寫字、積累常見偏旁、詞語、句式等,還要在朗讀和背誦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同時激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大自然的奇美,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全詩共8行四句,詩歌以春雨的響聲開始,我們聽到了雨聲,看到了掛在房檐上的水珠。水珠從形狀上看像鈴鐺,而且使人聽到水珠落到地面上的“丁零當啷”的聲音,好像串串小鈴鐺發出的聲響,好聽,真的很好聽。春雨,就像一個春天里的小精靈,“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它還在招呼著春天里的萬事萬物,讓它們生機勃勃,萬象更新。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首先,文中幾處句式訓練的地方拓展的比較好。
第一處是在詩歌的第一句“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教師范讀帶學生進入情境,然后展開教學:在美麗的春雨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指導學生感受春雨的細小、輕柔,潤物無聲。
師:你看到春雨還灑在那里?
。▽W生調動生活經驗,拓展了想象力)
生: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花園里。
生: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大樹上。
生: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窗臺上。
……
。ù河暾臒o聲息的滋潤著世間的萬事萬物。)
第二處是在詩歌的最后兩節: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在學生理解“招呼”一詞以后,進行拓展句式訓練:
師: 春雨就像一個可愛的小精靈,給萬事萬物帶來了生機。丁零當啷……丁零當啷……春雨還在招呼誰呢?干什么?
生: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樹苗,快快長大結果吧!
生: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花苗,快快長大開花吧!
生: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柳姑娘,快快梳好綠辮子!
生: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河水,快快流進大海里!
……
其次,為了增強文章的美感,我準備了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在圖像、聲音中陶冶熏陶,增強教學效果。
另外,在語文組共同研討之后,本次教案設計很精心,凝聚了集體智慧的力量,特別感謝組內的老師為我的這節課辛勤的付出。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是暴露出許多問題。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教學,在識字這一塊應該落到實處。先讓學生圈出生字,可以用拼拼音、問同學、問老師、猜一猜的方法解決生字。很多時候,學生會跟著讀“望天書”,當落到每一個字的時候,學生根本不會認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加強檢查和評價的力度,在學生自讀、同桌互讀的時候,多巡視,多多關注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在互讀結束以后,一定要請同學及時對同桌的讀書情況作出評價,例如:你的同桌哪些地方讀得好,你還有哪些建議送給他?用這種方式檢查,學生讀書的目的性更強,教師也能更好的對識字教學作調整。在識字教學中還要注重漢字文化的滲透。如“雨”、“串”都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分析字形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另外,在一下的識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形聲字,教參沒有明確要求提出形聲字的概念,但是教師可以提前滲透,如本課中的“鈴”、“鐺”、“房”、“響”等,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響,口字旁表示這個字與口有關(發出的聲音), “向”的讀音與“響”相近。長此以往,到二年級學形聲字的時候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朗讀指導要技巧與示范相結合。班級學生的朗讀水平與語文教師的朗讀素養有很大的關系。教師的激情、對作品的理解、朗讀情境的創設都會影響朗讀水平的發揮。對于低年級學生,難免有拖拉的習慣,有時候教師講課的節奏都會被學生的朗讀所影響。在朗讀指導的時候,不能簡單的說教式的指導,比如,在指導讀:“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這一句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學生去傾聽春雨的聲音(。x的時候要小聲,要輕一些;還有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感受,當春雨灑在身上的時候,灑在頭發上的時候,我們是沒有一點感覺的,柔啊,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去讀,朗讀的效果就會好得多。
還有,詩歌教學要注意詩歌的整體性。詩歌教學注重朗讀,在朗讀中理解感悟,在朗讀中升華情感。我們不能把詩歌支離開來講解,這樣既破壞了詩歌的整體性,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把握。在本課教學中,我們做了以上拓展: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哪兒?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誰?干什么?在這些拓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更高的要求:你當小詩人,也寫一首詩歌?學生對原文有整體的回顧,對拓展的內容也有整體的把握(在原來的教學中,考慮到本班學生仿寫詩歌有一定的難度,取掉了這一環節)。在第二堂的教學中,我又對這一環節的內容作了補充,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真的會讓人大吃一驚,孩子們紛紛寫到:
雨鈴鐺
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花園里。
花臺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丁零當啷……
丁零當啷……
它在招呼小花苗,
快快開出美麗花!
雨鈴鐺
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森林里。
大樹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丁零當啷……
丁零當啷……
它在招呼樹朋友,
快快開花結果吧!
雨鈴鐺
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操場上。
旗桿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丁零當啷……
丁零當啷……
它在招呼小朋友,
快快到校讀書吧!
……
一首首美妙的詩歌就是孩子們生活的寫照,學習的寫照。相信我們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在上面的詩歌教學中,我們已經做足了準備工作,就差把零碎的句子連成整體了。孩子們不僅可以做到,還可以做得很好。還詩歌一個整體,還孩子一個整體,詩歌教學的效果自然不一樣。
每一次研究課都會給我們提供一次很好的交流機會,讓語文組的老師坐到一起,共同探討,共同提升。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反思、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
《雨鈴鐺》教學日記
《雨鈴鐺》這篇課文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兒歌短小新穎,識字量小,留有學生充分發揮的想象空間。低年級的學生樂于動手,喜歡畫畫、唱唱,喜歡用多種感官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這個空間里自由暢想,發揮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好,通過朗讀詩歌和背誦詩歌,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詩歌的韻律美,激發其探索自然的興趣。
今日一得:教師要有目的地對學生寫字提出分層次的要求,使學生寫字時總是有目標可以遵循,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3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使學生在情境和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初讀課文
1.f多媒體播放春雨圖)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f教師引導學生說“我看到了
”的句式)
對,這就是美麗的春天,細細的雨絲灑在房檐上,像什么呢?f多媒體近景:房檐滴水圖1 ·
你真會想象!而且把“鈴鐺”讀得很準!特別是讀出了“鐺”的輕聲。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雨鈴鐺》的世界。齊讀課題。(多媒體出示課題)讀得真美!再來一次。
仔細觀察一下,看“鈴”和“鐺”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初讀課文。
(多媒體出示標有拼音的課文)生自讀標有拼音的生字。
同桌互讀生字,全班齊讀課文。
二、品味課文,指導朗讀、背誦
1.師范讀,引導學生邊聽邊想春雨是什么樣子的?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描寫春雨的詞語。(板書:沙沙響)
(生自己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2.師引讀課文。
“沙沙沙”的春雨會灑在哪里呀?
房檐上怎么樣?好像什么?
3.鈴鐺多嗎?f多)從哪里看出多?(串串)能讀出來嗎?(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搖鈴鐺讓學生聽串串鈴鐺發出的聲音。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描寫這種聲音的詞語。(板書:丁零當啷)
教師邊搖邊讀。
師搖鈴鐺,讓生讀。
讓學生把鈴鐺聲記在心里,讀給同桌聽。
。ㄖ该x;全班齊讀。)
4.對比讀黑板上的兩種聲音,主要讓學生感受到“沙沙響”要讀得要輕,“丁零當啷”要讀得清脆。
(同桌讀;指名讀;男女分角色讀;全班齊讀。)
5.春雨聽到你們朗讀,她想說話了,她會說什么呢?
(多媒體播放燕子在春雨中飛的場景)引導學生與燕子熱情地打招呼。
(指名表演;全班表演。)
6.師配樂背誦課文,讓學生想象春雨圖。
為生配樂,生齊背課文。
三、拓展思維,想象說話
1.春雨灑在f),她好像在說。
2.讀杜甫的《春夜喜雨》。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4
之一
紅旗二校 肖靈
教學過程 :
一、謎語導入
1、師課件出示謎語:無數線兒長又細,上連天來下接地,線長不能做鞋襪,線多不能縫新衣。
2、跟老師空書謎底雨(師板書)誰能用這個字組個詞?
3、以前咱們也念過許多關于雨的古詩和兒歌,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關于雨的兒歌,它的名字就叫雨鈴鐺(板書課題并齊讀)
4、你怎么記住“鈴鐺”這兩個字呢?能用這個詞說一名話嗎?
二、初讀課文
1、春雨姐姐覺得小朋友學得非常認真,決定把這首有趣的兒歌送給大家,你們聽(出示課件放配樂配圖課文朗讀)
2、小朋友喜歡雨姐姐的這首兒歌嗎?那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吧!
3、指名讀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小朋友都很不錯讀得可棒了,雨姐姐把雨點小寶貝也帶來了,看看我們小朋友能不能認出它們。(課件出示單個的生字)
2、(放下雨圖)師:下雨了,咱們的雨點小寶貝就藏在里面,誰能認出它,雨點小寶貝就和誰交朋友哆!(課件出示點一下生字就從雨中從小到大的出現)
四、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小朋友們交上許多可愛的好朋友,愿意和它們和老師一起再來把兒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嗎?
2、(出示春天雨景,放雨聲)小朋友看著這雨景,聽著雨聲,說說你覺得春雨怎么樣?(師板書細密輕)
那我們該怎么讀呢?(輕輕地)請個別小朋友來試試,再齊讀
3、是呀!春雨在沙沙地下著,水珠掛在房檐上(師邊說邊出示課件并在課件中指出房檐在什么位置),那雨是不是真的是小鈴鐺呢?
哦,不是,是看到房檐上的水珠的樣子聽到春雨的聲音丁零當啷的想象成了小鈴鐺,其實并不是小鈴鐺哦。
4、雨姐姐這兒還不少春雨的聲音呢!想聽聽嗎?讓你來想想它們像什么?
先放課件再填空:
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房檐上掛水珠,好像----------------。
5、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是春雨姐姐在招呼小燕子們快快回來蓋
新房,想想:春雨姐姐還會招呼誰呢?
填空:
它在招呼--------------,快快回來----------------------------。
五、總結
是呀!春雨沙沙地下著,細細的、密密的、輕輕的,春天是美好的,讓我們用高興的心情,伴著沙沙的雨聲再一次將課文朗讀一遍吧!
六、寫一寫
1、這是咱們今天要寫的字,同學們認為哪幾個比較難寫呀?師用毛筆范寫生跟著空書。
2、學生完成寫字書中的內容。
七、作業
填一填:
雨---------------
--------------,--------------------,
春雨灑在-------------------------。
-----------------------------------------,
好像-------------------------------。
---------------,----------------,
它在招呼-------------------------,
--------------------------------------。
板書設計 :
雨鈴鐺
細 密 輕
>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5
教學內容:
1、鞏固生字詞,讀準字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使學生在情境和語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養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3、續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詞卡片。
能力培養:春雨象什么,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聯想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勤勞勇敢,像小燕子一樣熱愛勞動。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條謎語,想不想猜猜?“千條線,萬條線掉在水里看不見是什么?”
生:是雨.
師:是雨。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雨鈴鐺》,(板書課題:雨鈴鐺。)
二、復習鞏固
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幾個小寶寶,它們已經和同學們見過面了,同學們想不想和他們打聲招呼?(開火車讀生字詞語)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ㄒ唬、師范讀,生指讀。
。1)生字寶寶大家都熟悉了,也聽了老師的朗讀,我想現在你們再讀兒歌,一定會讀得非常好,那就把兒歌讀給同桌聽吧(同桌互相讀課文,師參與)
。2)剛才老師聽見有些同學讀兒歌時沒有用上感情,怎樣讀才能有感情?大家想象一下,細細的春雨灑到房檐上(板書:春雨),發出了什么聲音?(沙沙響的聲音,(板書:沙沙響),怎么讀這一句?(生:讀得輕)對,自己試著讀一讀。
(二)、第一句: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
師:“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板書:沙沙響
1、大家輕柔的齊讀這個句子,想想春雨還灑在了什么上?
2、生讀完后指名回答。。。。。。
3、生:灑在了小草上……
4、生:灑在了桃花上,灑在了小樹上……
……
5、指導感情朗讀。
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房檐上。
(1)指名學生讀句子。
(2)教師適時評價,還可以將春雨和夏雨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讀出春天雨的特點。
設計思路:觸景生情,睹物生情,撥引激情。試問萬事萬物情從何來?皆因事物有感而發。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產生感情,讀出感情,落地有聲。體現教師引導者的作用。]
6、誰來讀給大家聽?(指生讀)其他同學注意聽,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讓學生學著讀的好的同學,再齊讀兒歌。
[設計思路:學生間的相互評價,考察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感悟程度和對情感的體驗,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當雨珠從房檐上落下來落到地面上又發出了什么聲音?(丁零當啷的聲音)對,就像小鈴鐺發出的聲音一樣,丁零當啷……丁零當啷……你聽見老師是怎么讀的?(生:聲音洪亮,讀得重,讀出了雨鈴鐺的聲音)自己試著讀一讀。
。ㄈ⒌诙、三、四句“房檐上掛水珠——丁零當啷”
房檐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丁零當啷……
丁零當啷……
1、采用各種形式讀。
。1)學生看準每個字,齊讀。教師評價。
。2)教師讀。故意把“串串”讀成“一串”,學生評價,找出問題。
(3)指名學生說“一串”和“串串”的不同。
2、指導感情朗讀“串串”和“丁零當啷”的多元化理解。
。1)指名學生讀。
(2)通過教師、學生的相互評價,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3)學生同桌互相讀。
師:雨珠“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在干什么呢?
(板書:丁零當啷)。
生:他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
(四)、第五句“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來蓋新房。
。ò鍟盒⊙嘧踊貋砩w新房)
1、名學生感情朗讀。
2、師生共同表演。教師表演“小燕子”,學生表演“雨鈴鐺”,并用自己的語言招呼小燕子。從中體會“雨鈴鐺”的熱情。
3、學生感情齊讀句子。
四、回歸整體,背誦積累。
。ㄒ唬┱w美讀全文
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邊讀邊想象,加上動作表演讀。
(二)背誦積累
師生配合背誦:
雨鈴鐺
沙沙響,_______,
_______灑在房檐上。
______________水珠,
_______串串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招呼_______,
_______蓋_________。
五、創設情境,引導創新
1、師:聽春雨來了,(師口技表演春雨沙沙聲。創始情境,引導想象)春雨沙沙沙。。。。。。沙沙沙。。。。。。他在招呼誰呢?都給他說了些什么呢?
2、師:如果你是春雨,你會招呼誰,你會對他說什么呢?
自由想象后,自主匯報)
生:我會招呼小草,我對它說:小草小草喝點水吧,快點長高,小草高興地穿上了綠裝。
生:我是春雨,我招呼青蛙說,小青蛙,春天來了你快出來吧,盡情地唱吧,盡情地跳吧,你看春天多美呀?
生:我是春雨,我會招呼牛兒上地播種、犁地。
……
板書:春雨美麗
[設計思路:鄭國民博士說過:“根據小學低年級的心理發展規律,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還生活在想象世界,學生喜歡做夢。學生想象世界的豐富程度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在學生喜歡做夢的時候,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情境,使學生順應教學過程很自然的轉換了角色,走進文本,入情入境。這樣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
3、師:你能根據剛才的想象,當當小作家編編兒歌嗎?
生:能.
師:那趕快行動起來,找找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一起編編兒歌吧。
(頓時,教室里熱鬧了起來,孩子們三個一組,兩個一伙,熱情高漲的構思)
生: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小草上。小草上掛水珠,好象串串小鈴鐺,丁零當啷,丁零當啷,他在招呼小螞蟻,快快回家躲起來。
生: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荷葉子上。荷葉子上掛水珠,好象串串糖葫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他在招呼小青蛙,快快出來捉害蟲。。
……
。ê⒆觽儌個踴躍舉手,時不時傳出“老師,我來!我來!”沒有點到名的孩子發出一聲嘆息“哎呀!……”)
師:這么多孩子都想來編,老師真高興。這樣吧,下課了把你編的兒歌寫下來或畫成一幅畫,我們張貼在學習園地里讓大家共賞!]
板書設計:
春雨 沙沙響 丁零當啷
雨鈴鐺 春雨美麗!
小燕子 回來 蓋新房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6
一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春雨催發萬物回歸復蘇;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發展創新思維,能給雨另起名字,編兒歌等.
二,教具準備:
電腦,實物展臺,收錄機,生字卡片等.
三,教學重點:1.教學目標2.教學難點3.教學目標
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教師帶領學生做《鈴兒響叮鐺》的律動,以這首動聽的樂曲引出課題,并對課題質疑,激起學生了解課文的急切心理.這時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詩歌.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聽了這首詩歌,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課文,畫一畫難讀的字音,同桌進行交流.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歌,感受雨的世界.
出示生片.用多種形式鞏固聲字的讀音.
齊讀,搶讀生字,開火車讀.
小組長抽查讀.
猜字游戲.
(三),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詩歌的語言美.
1.聽雨聲,說描寫雨的擬聲詞.
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各種雨的聲音,學生傾聽后說一說都聽到雨發出什么樣的響聲.
引導學生體會,并比較"沙沙"和"丁零當啷"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觀看多媒體中春雨落在房檐上和雨珠從房檐上落下來兩種不同的景象.
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聲音.
注意"沙沙"響要輕,"丁零當啷"要略重.
自己體會讀.
指名讀.
4.四人小組商議怎樣將全詩的美讀出來.
5.全班交流.請發言的學生用小組商議出的方法來讀一讀詩歌.教師隨機指導.
6.同桌互讀,讀出美感.
7.集體配樂朗讀詩歌.
(四),從對雨聲,雨形的描寫,想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說一說雨的聲音像什么樂器或物體發出來的
2.給雨起名字.
請學生說一說作者為什么把雨叫做"雨鈴鐺",也是對導入課題時的質疑的思考:"雨"和"鈴鐺"有什么關系 接著,用剛才學生說出的雨的聲音像什么樂器或物體發出來的聲音,打開他們的思路,讓他們給雨起名字.
如:有的學生說雨聲像炒豆子的聲音,那可以給雨起個名字,叫雨豆子.請學生小組商議后再進行全班交流.
(五),循序漸進,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用詩歌中最后兩行做導入,再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春雨還會落在哪里,引起什么變化
編兒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協商,匯報,陶醉在爭做小詩人的喜悅中.
同學們的本事真不小,那么你能給風聲起個名字或編首兒歌嗎
五,板書設計:
雨 鈴 鐺
灑——————沙沙響
音:丁零當啷
掛 {
形:小鈴鐺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7
知識要求:
學習本課的生字及詞語:招呼、沙沙響、新房等。
思想要求:
激發、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力要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課前小小展示臺
學生背誦唐詩
二、背—激趣導入
1 、談話,教師背誦《春夜喜雨》,邀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背誦。
2 、你喜歡春天的雨嗎?為什么?
3 、引入課題,釋題。
三、學—自認生字
。ㄒ唬┏踝x課文
請小朋友大聲地讀讀這首小詩,先請學生說說遇到不會認的生字想什么辦法。
學生字讀課文。
(二)認讀生字、難字
課件出示生字
1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字詞。
2 、卡片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ㄈ⒄J讀生字詞
1 、自由讀、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一讀,記一記這些生字。
2 、指名認讀:你學會了嗎?先讀一讀,在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
解釋“招呼”:在學校見到老師問好、出門前跟家人說再見……
3 、齊讀,學生自選識字游戲。
四、讀—感知課文
1 、大家自己讀讀課文
2 、指名讀,學生互評
3 、教師范讀,讀后學生評議
4 、師領讀,學生跟讀
5 、男女生分讀
6 、全班起讀(多媒體配樂)
五、悟—體悟課文
1 、課文寫春雨是什么聲音?(教師相機板書:沙沙響、丁零當啷)
2 、雨的聲音該怎么讀,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3 、想象說話,這些可愛的春雨會灑在哪里?
4 、讓我們一起伴隨著沙沙的春雨美美地讀一遍課文吧。ㄅ錁防首x)
六、說—激發情感
1 、唱“小雨沙沙”的歌曲,課件配樂。
2 、聽雨的聲音,猜猜它還在跟誰說話。
七、結—拓展延伸
唱一唱唱春天的歌《小雨沙沙》《春雨蒙蒙地下》
讀一讀課后收集寫春雨的詩
背一背背小詩《雨鈴鐺》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8
教學要求:
1、教學中通過讀讀背背來讓學生感受雨的聲和形,感受詩歌的美和大自然的美;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3、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意境美、語言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寫作能力。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激發學生親近詩歌的興趣。
1、教師播放《鈴兒響叮鐺》的音樂。學生和老師互動。
師:“同學們喜歡聽歌嗎?老師給你們帶了好聽的歌曲,聽聽是什么歌? 會唱的一起唱,想跳的跳起來。”
2、播放以剛才歌曲為背景音樂的配樂朗誦詩歌,詩歌為《雨鈴鐺》.
師:“好聽嗎?那我們再來聽一首,可要仔細聽哦,因為里面又有了新的內容,我們輕輕的閉上眼睛聽~~”
二、讀一讀,想一想,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一)、讀詩歌。
1、學生自由讀一讀
師:“你會象它那樣讀嗎?同學們自己讀讀,看誰能讀的通順。”
2、指名讀一讀。
師:“誰能剛才讀的度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看她讀得好不好?”
(二)、想詩歌。
師:“咱們能把詩歌讀通順讀流利了,怎么樣把它讀的有感情呢?四人小組商議怎樣將詩歌的美讀出來”
三、說一說,背一背,欣賞詩歌的語言美。
(一)、說詩歌。
1、 全班交流。請發言的學生用小組商議出的方法來讀一讀詩歌。教師隨機指導。
2、 集體配樂朗讀詩歌,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ǘ、背詩歌。
自己背一背,看誰最先背會這首詩。
三、仿一仿,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聽雨聲,說描寫雨的擬聲詞。
師:“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下雨時的聲音,雨發出什么樣的響聲?”那描寫雨的擬聲詞有哪些?”“沙沙”、“丁零當啷”、”“嘩嘩”、“唏哩嘩啦”
2.引導學生展開想像。
師:“說一說雨的聲音像什么樂器或物體發出來的?你可以用比喻句來修飾它,怎么說?”如:雨滴就像千萬個傘兵,從空中跳下來,安全地...雨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3.給雨起名字。
師:“想一想“雨”和“鈴鐺”有什么關系?你們剛才說的雨的聲音像什么樂器或物體發出來的聲音?就可以以什么為題目啊!請學生小組商議后再進行全班交流。如:雨項鏈、花瓣雨、雨珍珠、雨簾,等等。
4、學生口頭創作。
師:“想一想春雨還會落在哪里,引起什么變化?”如:春雨會落在小河里,小魚游出了水面;春雨落在土地上,大地都披上了綠衣裳;春雨落在花兒上,花兒樂得直點頭。還有春雨落在池塘里、落在小草上、落在大海里,等等。
四、學生自由仿編。
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試著把剛才說的寫下來,也可以用好聽的聲音把你剛才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周圍的伙伴聽。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9
教材分析: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十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從兒童的視角捕捉到了下春雨時的生動有趣的情景,傾聽了下雨時的聲音,賦予了春雨人性化的特征。從春雨灑落時的沙沙聲寫出了春雨“潤物無聲”的特征,把春雨匯集在房檐上形成的小水珠極富情趣地比作小鈴鐺,把串串水珠滴落下來的聲音比作鈴鐺的丁零當啷聲,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學習目標:
1、 識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在讀中體會春雨的情趣,進而感受春天帶給世界萬物的勃勃生機。
學情分析:
1、認知特征分析:
。1)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形象、直觀、有趣的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中仍以無意注意為主。
(2)學生想象力豐富,樂于進行口語表達,但語言需要教師和同伴幫助規范。
2、基礎分析:
。1)通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多數學生已具備了基本的學習習慣,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識。
(2)多數學生認識了四、五百字,并初步掌握了聽讀識字、拼音識字、看上下文猜字等識字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鈴鐺課件板貼畫
教學過程:
一、 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游戲:猜猜看
1、猜鈴鐺。(1)教師介紹游戲名稱:猜猜看。同時出示一個裝有金屬鈴鐺的茶葉桶,請學生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學生隨意猜測。(2)教師晃動鈴鐺發出聲響。學生根據聲音的提示猜出是鈴鐺。伴隨著“丁零當啷”聲,教師隨機展示鈴鐺。學生用擬生詞來形容鈴鐺的聲音。
2、猜偏旁。教師指出這個鈴鐺是金屬做的,猜鈴鐺的名字會有什么偏旁?學生憑借前面的積累可以猜到是“金字旁”。教師板書“鈴鐺”學生認讀。教師板書“líng dāng”,學生同時書空。教師指出“鐺”單獨出現讀一聲,跟“鈴”組成詞語讀輕聲。學生再讀,體會輕聲。
3、教師在“鈴鐺”前板書“雨”,學生讀課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是否見過“雨鈴鐺”引入兒歌的學習。
二、初讀感知,認準生字、讀準字音。
(一)認字
1、 學生自由讀兒歌。在充足的時間里讀書,標字音。(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小組合作認生字。
。1)合作前教師指導:在小組里用生字卡片互相教一教,讓小組里的每一個人都讀準字音?梢孕〗M長領讀,可以輪流讀,也可以一起讀。
(2)合作中教師指導:①隨機指導:巡視中,根據個別情況指導合作方法;②跟進式指導:在學生借助拼音認讀后,指導蓋住拼音,獨立認讀)
3、學生小組合作檢查生字。
4、挑讀易錯字。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將自己小組在合作中識字中發現的容易讀錯的生字,給大家提醒兒。
5、檢查反饋。
課件:生字闖關
第一關:你是我的好朋友(房檐上掛著11個小水珠,點擊每個小水珠就會出現相應的生字)
游戲規則:每出現一個生字,學生齊讀,隨機請學生用生字組詞或用生字說話。
第二關:火車開動嗚嗚嗚(每節小車箱上都有一個生字,依次點擊,依次出現帶有生字的小車箱,點擊11次,小火車開走?芍貜瓦M行。)
游戲規則:學生按順序依次讀生字。
(二)讀文
1、同桌互相讀課文
要求:同桌互相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一個在讀,另一個認真聽,讀對表楊,讀錯幫助糾正。
2、指名讀,整體感知兒歌。
課件展示:整篇課文。
(1)指名一對同桌讀課文。讀后其他學生做小評委,聽的要求:聽聽字音讀得準不準,句子讀得通不通順,聽后評價。
。2)再指名一對同桌讀課文。聽的要求有兩個:①繼續做小評委。②邊聽邊想,從兒歌里能看見哪些景物?
。3)學生各抒己見:看到的景物有小燕子房檐水珠(小鈴鐺)雨絲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貼或板畫
三、品讀感悟、隨文識字,熟讀成誦。
(一)自由讀書,畫出兒歌中表示聲音的詞語。
1、學生自由讀兒歌,在表示聲音的詞語下面畫條橫線。(教師邊交待要求邊板演畫線。)
2、生邊匯報,教師邊出示課件:在沙沙響和丁零當啷兩個詞下面畫橫線。
。ǘ┑谝痪洌荷成稠,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
課件: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房檐上。
1、 初讀。學生齊讀句子。
2、 隨文借圖識字“房檐”,了解房檐的位置。
課件:展示春雨灑在房檐上的情景。
。1)學生到屏幕前指一指房檐的位置。找到書上插圖中的房檐,同桌互相指、看。
課件:在房檐旁邊出示生字“房檐”
。2)學生齊讀生字“房檐”
3、指導感情朗讀。
課件: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房檐上。
。1)指名學生讀句子。
(2)教師適時評價,還可以將春雨和夏雨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讀出春天雨的特點。
。ㄈ┑诙、三、四句“房檐上掛水珠——丁零當啷”
課件:房檐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丁零當啷……
丁零當啷……
1、初讀。
。1)學生看準每個字,齊讀。教師評價。
。2)教師讀。故意把“串串”讀成“一串”,學生評價,找出問題。
2、隨文識記“串”,并了解“串串”是指很多串的意思。
課件:一串
串串
。1)指名學生說“一串”和“串串”的不同。
(2)借助相應的情景圖進一步體會“一串”和“串串”的不同。
3、指導感情朗讀“串串”和“丁零當啷”的多元化理解。
。1)指名學生讀。
。2)通過教師、學生的相互評價,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3)學生同桌互相讀。
。ㄋ模┑谖寰洹八谡泻粜⊙嘧樱炜旎貋砩w新房!
課件: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來蓋新房。
1、初讀。指名學生讀。
2、隨文認識“招”,鞏固“呼”,了解“招呼”的意思。
課件:招呼
(1)學生同桌互相打招呼;師生互相打招呼。
課件:“招”和“呼”的偏旁分別變紅。
。2)教師小結,指出“招”要用手,“呼”要用口。
。3)學生齊讀“招呼”
3、感情朗讀。
課件: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來蓋新房
。1)師生共同表演。教師表演“小燕子”,學生表演“雨鈴鐺”,并用自己的語言招呼小燕子。從中體會“雨鈴鐺”的熱情。
。2)學生感情齊讀句子。
四、回歸整體,背誦積累。
課件:展示全文
。ㄒ唬┱w美讀全文
1、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邊讀邊想象,加上動作表演讀。
2、指名配樂讀。
3、學生集體配樂表演讀。
(二)背誦積累
課件:雨鈴鐺
沙沙響,_______,
_______灑在房檐上。
______________水珠,
_______串串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招呼_______,
_______蓋_________。
1、 學生借助生字提示自由背誦兒歌。
2、 指名配樂背誦。
3、 能夠背誦的學生集體配樂背誦。
五、課內拓展,課外延伸
1、兒歌再創。
課件:配樂呈現春雨里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
。1)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邊欣賞邊仿照兒歌里的語言,描述見到的情景。
課件:沙沙響,沙沙響。
春雨灑在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指名學生自編兒歌。
2、分層次布置作業
背誦兒歌(或表演背誦)仿照兒歌自編搜集有關春雨的詩歌讀一讀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10
聽了楊房店四小梁新如老師執教的《雨鈴鐺》一課,我有幾點很深的感受。
梁老師在本課中比較好地創造性地理解并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整堂課,比較恰當的融入了音樂與美術的因素。從導入學習引用的歌曲《小雨沙沙》、理解感悟課文中的音樂渲染,到隨學生發言而即興呈現的美麗畫面,都不難看出教師關注了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本堂課中,初次接觸課文,教師不急于提出閱讀要求,而是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識字中,教師又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經驗,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獨立識字。教師則適時點撥、引導,運用形象直觀及表演的方法,同時進一步在學生所熟識的語言環境中鞏固本課生字。例如“招”字的教學,由 “招”組成的詞語,再把這些詞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見到老師怎樣打招呼?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詞義。同時也達到了字的識記作用;“檐”字,在學生認讀后,教師結合圖片使學生準確的理解了房檐的意思。整個識字過程力求實用結合,發展并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和習慣。
另外,梁教師敢于大膽突破教材,當學生欣賞完一張類似蜘蛛網似的雨滴圖片后,教師提出了更有思考價值的“看到了圖片,你想到了什么?”這一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有的回答了像珍珠,有的回答像蜘蛛。。。。。。繼而老師又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給雨鈴鐺換個名字,你會起個什么名字?并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有效培養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詞語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孩子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你們想聽嗎?就讓我們一起去聽吧。(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小結:《小雨沙沙》這首好聽的歌曲展現了種子在春雨中發芽、成長的情景,你們也被感染,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了。是呀,春雨非常的美麗,(出示多媒體畫面)它飄飄灑灑地灑向大地。請看屏幕,春雨點紅了桃花;春雨染綠了柳枝;春雨喚醒了青蛙;春雨召喚著農民播種插秧;春雨催促著禾苗快快地長高。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首贊美春雨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就叫《雨鈴鐺》。(板書課題:雨鈴鐺)
二、看課題,質疑。
1、請小朋友把課題齊讀兩遍。(讀課題)問:讀完了課題,你腦袋里有沒有小問號,請把你的問題提出來?
2、孩子們真會動腦筋,提出了那么有意思的問題。你們見過鈴鐺嗎?(師出示鈴鐺)這就是鈴鐺,它還能發出好聽的聲音呢。◣煋u鈴鐺)。春雨怎么會被稱為雨鈴鐺?學完了兒歌,你們就會明白的。
三、聽讀識字
。ㄒ唬┦熳x課文
1、整體認知課文:現在請孩子們仔細看畫面、認真聽錄音、想一想剛才提出的問題。(多媒體出示:音樂、畫面及配樂朗讀)
2、整體認讀課文:多美的畫面、多好聽的音樂,多么富有感情的朗讀,孩子們,你們喜歡這首兒歌嗎?請大家把書翻到第58頁,自由、認真地多讀幾遍兒歌,把兒歌讀熟了,就用你的行動告訴老師。
3、整體檢查認讀情況:
、僬l能有感情地把兒歌讀一讀?(請一生讀兒歌)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誰能再讀一遍課文?請你來讀一讀(再請一生讀課文),你想給他提點建議嗎?
、诂F在老師請最認真的三組小朋友來讀課文,三組的孩子起立讀課文,哪一組愿意和三組小朋友比賽讀課文?(請三組和一組比賽讀課文)。小結:兩個小組的同學都讀得不錯,不過,如果你們在讀兒歌時能再加上點表情,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讀得更好。
③現在,請1、2、3、4組孩子們拿起書,齊讀這首兒歌。
。ǘ┞犠x識字、詞
1、自由識字:兒歌讀熟了,兒歌中的生字在預習時已經圈出來了,帶生字的詞語也劃好了,請大家自由地在兒歌中讀一讀這些生字和詞語。
2、合作識字:小朋友讀得非常認真,下面,老師請孩子們分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拿出生字卡片學習這些生字,開始。
3、詞語識字:越來越多的孩子和生字交上了朋友,在兒歌中,這些生字和它的鄰居手拉手、組成了詞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朋友,一個詞語讀兩次。開始。(齊讀詞語。)
4、檢查識字情況:
、偕峙笥褟膭偛诺脑~語中蹦出來了,請你們認一認。(師逐一出示卡片請孩子認讀,并貼在黑板上。)
、谶@11個生字朋友,有些字的讀音很容易出錯,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那些字的讀音?(請生說一說難讀的字,并教大家讀兩次。)
③糾正了字音,我們認生字就更準確了,誰來試一試?請你來認一認。(注意正音),還有誰和他一樣能干?請你再來認一認。(注意正音)。
、芎枚嗪⒆佣己蜕纸簧狭伺笥,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全班齊讀)。
5、游戲識字:這些生字現在藏在了一棵大蘋果樹上,請看屏幕,蘋果樹上結滿了大蘋果,可是這些蘋果還沒有成熟,只要你認識蘋果上的生字,蘋果就會變紅、變成熟。誰愿意來試試?小結:這些紅通通的蘋果真可愛,我們一起讀一讀蘋果上的生字吧。
。ㄈ┚氉x課文
和生字、詞語交上了朋友,我們讀就更準確、更流利了,請大家拿起書,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理解課文
(一)理解一、二句話。
1、字音讀得準確、也很有感情,真好!課文一共有五句話。請小朋友看屏幕,誰愿意來讀一讀兒歌的1、2句話。(課件出示課文的一、二句話及背景畫面)。
2、從第一、二句話中,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呢?
3、小結:一、二句話寫出了春雨沙沙的聲音,春雨打在房檐上發出像鈴鐺一樣的聲音,是那樣的輕柔、宛轉、優美,真好聽。〈河瓿讼笮♀忚K,你覺得它還像什么?春雨這么細、這么輕,你認為該怎樣朗讀這兩句話?請你來讀一讀。(請生說一說、順勢再讀一讀。1或2人),讓我們學著他的樣子齊讀這兩句話。
。ǘ├斫夂笕湓
1、讀得真美,兒歌還有三句話,請孩子們看屏幕,誰來讀一讀兒歌的后三句話。(課件出示后三句話及背景畫面。)
2、從這三句話中,你們又知道了什么?
3、春雨就象鈴鐺一樣,發出丁零當啷的聲音,原來,他在招呼小燕子蓋新房。這三句話,你認為該怎樣朗讀?(請生說一說、順勢再讀一讀。1或2人),讓我們學著他的樣子齊讀這三句話。
4、讀得很好,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小燕子蓋的新房子?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吧。師:在春雨的召喚下,小燕子從很遠的南方趕回來了,他們銜著春泥,開始筑建他們的新家,你看他們的家是多么的小巧、精致、堅固,燕子娃娃在它們溫暖的家中快樂地長大。
5、勤勞的小燕子在春雨的召喚下,蓋起了自己精致而又溫暖的家。春雨除了招呼燕子蓋新房,它還要招呼誰呢?
6、春雨招呼的東西可多了,你們看。(課件出示:春雨灑在各種事物上的景象)師介紹:春雨招呼著桃花快快地盛開;春雨招呼著柳枝快快地發芽;在春雨的招呼下,小青蛙一蹦一跳地出來捉害蟲了;春雨招呼著種子發芽、快快長大;春雨招呼著孩子們種樹、種花;在春雨的招呼下,花兒爭奇斗艷、竟相開放,我們才有這絢麗多姿、姹紫嫣紅的春天。
五、拓展延伸
。ㄒ唬┱J讀《春夜喜雨》
1、春雨這么可愛,偉大的詩人杜甫見到這喜人的春雨,情不自禁地寫下了《春夜喜雨》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來贊美它。你們聽。(課件出示《春夜喜雨》這首古詩及配樂詩朗誦。)
2、孩子們真能干,會讀這首古詩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吧。
3、誰愿意單獨朗誦這首古詩。(一生朗誦)
4、讓我們一起學著杜甫的樣子贊美春雨。(齊讀)
(二)學生自己贊美春雨
1、杜甫寫了一首詩來贊美春雨,你準備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春雨呢?(請兩三個孩子先講一講他們贊美春雨的方式)
2、請大家把準備好的資料拿出來,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3、誰愿意到講臺上來講一講你準備的資料。匯報表演。
4、田老師也準備了一首贊美春雨的歌曲,孩子們還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請你們聽一聽、看一看。(播放歌曲:《春雨蒙蒙的下》)
六、總結全文
大家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贊美著春雨。的確,春雨就像鈴鐺一樣,帶給我們生機、活力:有了雨鈴鐺,花兒開得更艷,樹葉兒長得更綠,枝頭的小鳥叫得更歡,小朋友們在春風春雨的沐浴中種樹種花,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努力學習。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12
教材分析: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個單元以“雨”為主題,激發、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學生可通過朗讀和背誦詩歌,進一步體會詩歌韻律美。
《雨鈴鐺》課文里形容春雨之聲沙沙作響,春雨之形“好像串串小鈴鐺”。課文通過豐富的想像,春雨猶如精靈,它賦予萬物勃勃生機,滋潤、催發萬物迅速回歸、復蘇、生長,開始新的生活。語言生動形象,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這篇課文的教學,以激發鼓勵學生想像為主,在反復的朗讀、想象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時,讓學生知道一些有關雨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根據這一性質,確立了《雨鈴鐺》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認讀11個生字,有感情誦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l。
2、展開想象,體悟春雨猶如精靈;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雨聲像什么,春雨還會招呼誰。
3、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11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教學難點:想象春景,續編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能力。
教學環節:
根據以上三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課前,播放《春姑娘》樂曲,以活躍課前氣氛。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孩子們,春姑娘輕輕一抖衣袖,天空就下起了細雨。聽!然后播放《小雨沙沙》歌曲,帶領孩子隨著音樂邊表演邊唱歌。
(設計意圖:與藝術課相結合,體現學科間的融合。)
隨即,在黑板上板書一個“雨”字,啟發孩子們給雨找朋友組詞,或說一句話,或談談你對雨的了解、感受……都可以。
孩子們思維的火花一下子點燃了,教室里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2、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課件出示搖動的鈴鐺,多漂亮的色彩鮮艷的鈴鐺呀!多么清脆悅耳的聲音呀!孩子們一下子被緊緊地吸引住了,個個興趣盎然。同時提醒學生注意“鐺”字單獨念時,讀第一聲,但連詞時“鈴鐺”應讀輕聲。“鈴鐺”這兩個字是今天要學的生字,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兩個字?老師也特意帶來幾個鈴鐺,然后請學生上來摸一摸,感受一下這鈴鐺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銅、鐵)金、銀、銅、鐵這些都是“金屬”,所以鈴鐺都有金字旁,與金屬有關。都是形聲字,左形右聲這時,啟發孩子們對課題質疑“雨”和“鈴鐺”有什么關系呢?為什么把雨叫做“雨鈴鐺”呢?激起孩子們了解課文的急切心理。
二、創造意境、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課件展示課文情境:師好奇地問:“孩子們,你們找到雨鈴鐺了嗎?” 讓我們一起到雨中漫步,欣賞這美麗的雨景吧!(師范讀課文)
2、大家聽得很認真,那你們想不想讀讀這首小兒歌?(生異口同聲:想。┰谧x兒歌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呢?(指名回答:借助拼音識字;圈起來問別人;還可以根據上下文猜一猜;不認識的字還可以到后面的查字表里查一查……)同學們識字的方法真多,下面就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好嗎?
。ㄔO計意圖:學生嘗試讀課文前,交流識字方法,為學生自讀課文掃除障礙提供了必要的信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生字”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孩子們請看大屏幕,變成紅字的詞語是本課的生字詞語,快跟它們打招呼吧。◣熤干衷~,學生讀)如果有個別讀錯,相機糾正讀音,提醒學生注意“丁零當啷”這個擬聲詞,“零”在這個詞中應讀輕聲。“招呼”這個詞也要念輕聲。
4、小朋友們真棒!生字詞語朋友都認識了,請試著把課文讀一讀,好嗎?(學生看大屏幕讀課文。)
5、大家讀得真好!你們瞧!調皮的生字娃娃離開了課文媽媽跑到這里來了,你們還能認出它、讀準它嗎?我們開火車讀一讀。(生開火車讀生字。)
6、下面請大家先在小組里讀一讀生字,然后互相合作討論,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娃娃?等會兒把你們組記住生字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7、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學生匯報哪個字,課件就點擊相應的放大生字。有的學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住“響”“招”;相同偏旁的字“沙”“灑”;想象的方法記住“串”;猜字謎、編順口溜的方法記住“蓋”;連詞的方法記住“鈴鐺”“房檐”……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同時: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房檐的位置。并引導學生結合房檐圖,觀察比較“檐”字的右上方多么像房檐的樣子呀!灑”在課文的哪句話中?找出來讀一讀。你還見過春雨灑在哪里?會發出什么聲音?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活躍了思維。 “珠”字除了課文中提到的“水珠”外,你還能給“珠”找朋友嗎?(水珠、淚珠、雨珠、珍珠、珠寶、珠子……)學生一下子說出了一連串有關珠的詞語。當學生匯報“串”時,我就引導孩子們想像,串字中間一豎,就像是一根棍子,兩個口就像是穿了兩個東西。一根小棍穿了兩個東西,孩子們,我們平時可以說一串什么呢?(生:一串糖葫蘆。)課件出示糖葫蘆圖,引導學生觀察:一根棍子上穿了幾顆糖葫蘆,多像這個串字啊。還可以說一串什么呢?(生:一串羊肉串、一串珍珠、一串珍珠……)指導書寫“串”字,教師可示范筆順,再請學生說說寫時注意什么?提醒學生把口字寫扁些才好看。補充猜謎語和順口溜記字法。“一點一撇長,一豎穿三行,皿字在下方”孩子們一下子就記住了“蓋”,增加了識字的趣味。
。ㄔO計意圖:在自主探究獨立識字的基礎上,將枯燥無味的識字融入小組合作學習中,目的是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在興趣中交流信息,相互切磋,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的同時,還從別人身上學到識字方法,教師在交流中適時引導學生組詞、找句子、聯想、猜字謎等,不僅復習鞏固了原有知識,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8、出示課件《小蜜蜂采花》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小蜜蜂采花”的游戲,每朵花朵的背后是一個生字。游戲規則:采到花朵的小蜜蜂把上面的字教給大家讀一遍,用這個字組詞或說一句話,聽清要求了嗎?小蜜蜂快采蜜吧!
。ㄔO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采花”的游戲,把本來單調乏味的識字鞏固練習變得妙趣橫生,學生練習得有滋有味,而且記憶牢固,通過領讀、組詞、造句,在記憶生字的基礎上拓展了知識的學習范圍,把知識教活了。)
三、熟讀詩歌,感悟意境
1、生字媽媽大家都認識了,我想你們再讀兒歌,一定會讀得非常好,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孩子們個個投入到讀兒歌的高潮中,教室里書聲朗朗。)
2、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指生讀。)他讀得怎么樣?(請學生評價)
3、師相機引導點撥:詩中寫的是大雨還是細雨?(細雨)“沙沙”是細雨灑在房檐上的聲音,該怎樣讀?(輕輕)“丁零當啷”是雨點從房檐上落下來的聲音,該怎樣讀?(稍微重一點)
4、誰能美美地讀一讀?(多個學生讀)
5、還可以讓學生請同桌或好朋友或小組的同學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多種形式讀兒歌。
6、誰能背一背?(生背兒歌)
7、兒歌中把什么比作小鈴鐺?為什么這樣比?教師引導:房檐上掛水珠,好像串串小鈴鐺。并拿實物鈴鐺與串串水珠對比,啟發孩子們理解:雨滴從房檐上落下來,形狀好像串串小鈴鐺,聲音“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多么像清脆悅耳的鈴鐺聲呀。w會作者把雨珠比作鈴鐺的貼切。)
8、多美的春雨,多美妙的雨聲。讓我們隨著樂曲美美地讀兒歌吧。一起用心去感悟春雨的美妙。ㄈ嘈∨笥雅錁防收b詩歌。)
。ㄔO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把閱讀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去讀,多種形式去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體驗了語言文字的美,感悟了詩的意境,得到情感的熏陶。)
四、激發想像、拓展延伸
1、師:作者聽到雨聲像鈴鐺,把課文起名“雨鈴鐺”。我們都見過雨,聽到過雨聲。雨有暴風雨、雷陣雨、大雨、中雨、小雨、毛毛雨。雨聲也不同,有大有小,有急有緩。落在不同的地方聲音也不一樣。聽。ㄕn件播放不同的雨聲,學生細心聆聽。)
2、師:你覺得雨聲還像什么?(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選出代表匯報。);
3、師:詩中寫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請學生欣賞美麗的春景圖,想一想、說一說,春雨還在招呼誰?會和他說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4、大家看,老師把你們的想象編成了兒歌,想聽嗎?
5、你能根據剛才的想象,繼續往下編兒歌嗎?(小組交流討論,匯報)
6、還有編好的同學課下說給同學聽,好嗎?還可以把你編的兒歌寫下來或畫一幅畫。
(設計意圖:從具體形象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想象思維,其本身就具有創造性,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給學生一個創造思維的空間,使學生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不但培養了學生想象力,而且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同時也對學生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13
教學目標:
1、用綜合的識字方法,會認本課的7個生字;能用正確的筆畫、筆順書寫本課的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積累描寫春雨的詞語,滲透比喻句句型訓練和“春雨……,它在招呼……,……。”的說話訓練。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一起來聽一聽。你聽到了什么?
生:……(強調學生說話的完整性)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春雨的詩歌。板書:《雨鈴鐺》
“鈴鐺” 開火車讀準字音 師: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钅”表示與 有關;你能再說說金字旁的字嗎?(板書)
師:小朋友們認識的字還真不少,太厲害了!讓我們一起來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
1、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師:剛聽有的小朋友讀的又準確又響亮,真不錯。生字寶寶忍不住要來和我們交朋友了,(誰來讀第一個字)
●響(怎么記住這個字?/組詞)
●房(怎么記住這個字?)
●掛(偏旁,意思,都是表示動作的詞/誰來給大家做一做掛這個動作)
●珠(字形、組詞)
●串:“兩個口”這兩個口要扁一些,上小下大。
3、生字寶寶又帶來了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小聲先讀一讀,誰來當小老師,開火車讀讀詞語。
課件出示:
沙沙響 丁零當啷 (積累象聲字和描寫春雨聲音的詞語:滴答滴答、淅淅瀝瀝)
春雨 房檐 鈴鐺 好像 串串 招呼
蓋新房 掛水珠(鞏固復習動賓短語)
三、精讀課文:
1、你們真棒,這些生字新詞都回到了課文當中,請小朋友再讀課文,數數課文一共幾句話,(提示:省略號也表示一句話,再去數一數)
2、5位小朋友分句讀(要求:不添字、不漏字)
再請5位小朋友分句讀——齊讀
3、課文讀通了,但想要把課文讀得更好聽,可要一邊讀,一邊想像,讀起課文來就更有意思了。”下面吳老師和你們來配合著讀讀課文。
4、小朋友能和同桌配合著讀一讀嗎?
5、你們配合的真默契,大家瞧這一句,誰能再來讀一讀。
房檐上,掛水珠,
好像串串小鈴鐺。
房檐上的水珠好像串串小鈴鐺,
師: 比作 。
練習說話: 好像 。(補充積累好的比喻句)
6、剛剛同桌配合的不錯,現在請男女生來試一試。男女生也很有默契呢!
瞧!這還有句話,誰來讀一讀。擴展說話: 春雨沙沙沙,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
春雨 ,它在招呼 , .
。ㄐ▲B 把歌唱;小草 把個長;小魚兒 做游戲;蚯蚓 土里鉆/松松土;小青蛙 捉害蟲/洗個澡;小蜜蜂 采花粉;小野鴨 找朋友;春姑娘 把歌唱;)
7、師:其實春雨還在招呼我們可愛的小朋友們,一年之計在于春,要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呀!最后讓我們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再次讀一讀課文去感受春雨的美。
8、伴隨音樂齊讀課文。
9、試背/全班背(配樂、做動作)。
學了課文,請小朋友回去畫一畫春雨或者找找春雨的圖片,在你的圖畫上配上一首描寫春雨的詩歌,那就更棒了!
《雨鈴鐺》教學反思
《雨鈴鐺》是一首清新自然而又充滿童趣的詩歌。文中描寫了春雨之聲“沙沙響”,春雨之形像“串串小鈴鐺”,“雨鈴鐺”掛在屋檐上,“丁零當啷、丁零當啷”作響,這將引起兒童無限的遐想,他們富于幻想的心靈將與“丁零當啷”的鈴聲一起飄得很遠……
一、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作為一年級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從細節入手,時時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怎樣學會傾聽、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說話要完整、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寫字要做到“三個一”……隨時在教學中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注重朗讀訓練的循序漸進。
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流利。開始時,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采取多種形式的讀,男女生,同桌配合,師生合作等等進行朗讀反饋。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學習最后一句話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春雨怎么樣,除了招呼小燕子,還會招呼誰?干什么?”并適當給予一些圖片提示。并鼓勵他們學著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答道:“春雨滴嗒滴嗒,它在招呼小魚兒,快快出來做游戲。”“春雨沙沙響,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出來捉害蟲。”“春雨淅淅瀝瀝,它在招呼小蚯蚓,快快出來松松土。”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文,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化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他們獨特的體驗所迸發出的奇思妙想是我們始料不及的,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正是教學的價值所在。
四、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由于本篇文章生字不多,有的生字孩子已經在前面的課文中學過,思量著我采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在導入新課時,我由一首歌曲引入課題,出示課題“雨鈴鐺”,開火車讀詞語,接著讓學生說說“鈴鐺”一詞有什么發現?進而引導孩子觀察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這樣非常巧妙地讓孩子認識了鈴鐺這個詞語。由于課文時沒有拼音注音的,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把帶拼音的課文放映在屏幕上,在初讀課文后對所要學的剩余5個生字進行教學,每個字的教學從音形義上都有側重點,當孩子說到“串”這個字的讀音時,順便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孩子們說的很好,把字與羊肉串聯系起來,非常形象的就記住了這個字。正在這時,我通過觀察指導字形讓孩子通過書寫更加牢固地掌握了“串”字。在課的最后,用詞語卡片來讓孩子進行復習鞏固。
課后自己也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了一些不足:媒體制作上,課文文字略小,另有孩子的寫字姿勢有待矯正,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個別學生聲音略輕,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還應更加全面,應給更多孩子說、讀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展示的空間。在朗讀指導上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這篇詩歌中的韻味,有感情的朗讀這一目標沒能得到實現,應該通過媒體圖片或者語言描述,讓孩子想象春雨的情景后再讀課文,那樣孩子仿佛看到了詩歌中的美景、體會到了詩歌中的情趣,那樣才能讀的更有感情。在以后的朗讀指導上還需多花功夫。
《雨鈴鐺》教例 (公開課及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 篇14
[教學設計]
在講授本課時,我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做了一些相應安排,主要體現在: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先導。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興趣成為了他們學習的動力。為此,我特在教學中做了如下安排:
1、設計優美的過渡語,將學生引入情境。
2、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文章的內容設計課件,向學生展現雨中的情景,使學生體會春雨的美,使學生通過各種感官的刺激,產生興趣。
3、用游戲的形式來鞏固識字。
4、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記字:如拍手歌、編謎語、編順口溜等等。
二、注重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本文的雨景描繪的是春天,但學生的生活體驗是豐富的。為了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春天的信息,更多的“雨”的知識,安排了學生課下查資料,課上展示資料,使學生在不斷的收集過程中,積累知識,實現知識的擴充。
[評析]
從授課的內容看,本節課是一節起始課。教師扣住兩個重點在進行教學:一是識字,二是對詩歌內容的初步感知。課堂以兒歌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教師范讀,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你從詩歌中了解到哪些內容”自由讀。根據學生的回答,即時出示詞語卡片,隨時認讀詞語。之后設計一個由詞語到單字的認讀環節:以字為建筑的材料,為小燕子蓋新房。讓學生說說自己記字的方法。接著以“為什么題目叫雨鈴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最后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簡單的續寫,激發學生的想象。
運用多種有效的手段識字并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是這節課尤為成功之處。教師在最開始范讀時,就提醒學生聽清字音。有三處設計值得借鑒。一是“隨文識詞語”的環節,在學生初步感受內容的基礎上,及時鞏固對詞語的理解和識記。比如學生說到“房檐”,老師就出示生詞卡片,同時放圖片,讓學生說說房檐指的是房屋的哪部分,然后齊讀幾遍。學生把他們從詩歌中感受到的內容說一遍,教師也將需要掌握的重點詞語向學生鞏固了一遍,為下一步由詞語到單字的識記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由詞語到單字的識記和鞏固環節。老師借助詩歌內容,小燕子回家蓋新房的句子,設計一個小組活動:以字為建筑的材料,為小燕子蓋新房,巧妙將組詞練習融在其中。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和小組間的相互展示,使學生在游戲中將單字記住。三是對字的掌握方法的討論、交流與展示環節。這個環節非常精彩,學生用他們自己喜歡的識記方法,把這節課的生字進行分類掌握。比如畫畫法、猜謎語法、組詞法、結構法、拍手誦讀法、熟字換偏旁法等等,學生的聯想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師在識字教學中還非常重視學生寫字的規范,這是我們應當大力提倡的。
此外,本節課還有很多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細節,比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個學生在寫“新” 字的時候,都擠在“田”字格的左面,這個時候教師并沒有簡單的加以否定,而是先讓學生說說優點,在肯定他寫得“橫平豎直”的優點之后,說“如果往右邊寫一點,就更好看了”。這說明教師在有意識的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
當然,這節課也存需要要改進之處,比如在課堂的某些環節有重復累贅之感,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還不很充分等,這都有待進一步斟酌。
問題不在“輕”和“重”
。ū睅煷蟀娴诙䞍浴队赈忚K》)
[案例]
師:雨落在房檐上是什么聲音?
生:沙沙響。(師板書)
師:“沙沙響”在讀的時候應該聲音小小的,同學們試著讀一讀。
師:(在指名一名讀后)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有感情。
師:那你能像他那樣讀一讀嗎?(生讀)同學們再讀讀第二行,想一想哪幾個字要讀得重一點?(生練讀)
生:春雨灑在房檐上。(加點字學生讀為重音)
生:春雨灑在房檐上。(加點字學生讀為重音)
師:(對學生的讀不置可否)老師也來讀讀課文,好嗎?(范讀)同學們,老師為什么要把“灑”字讀得重一點呢?(生無言)
師:同學們在讀的時候要有輕有重,你們再試讀一下。(生似懂非懂地讀起來)
師:房檐上,掛水珠,好像串串小鈴鐺。雨從房檐上落下來是什么聲音呢?(師拿出一個小鈴鐺搖一搖)
生:丁零當啷。(師板書)
師:“丁零當啷”該怎么讀呢?(生練讀)
生:應該從輕到重。(讀)
生:我認為應該讀得輕一點。(讀)
生:錯了,應該讀得重一點。(讀)
師:同學們,“丁零當啷”是雨珠從房檐上落下來的聲音,所以要讀得重一點。(生跟師練讀)
[反思]
上述案例中,教師注意到了通過朗讀去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但他對于朗讀中的重音處理,是直接告訴學生哪個字要讀得重,哪個字要讀得輕,課堂上書聲瑯瑯,貌似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實則是無效或低效的。究其原因有二:
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體驗、感悟、熏陶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重要方法。朗讀技巧(如重音的處理)的指導應依附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礎上,如上述案例中讓學生脫離對情感的體驗的朗讀,是空洞的、低效的。
二、《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學生之間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淀,因此,每個人對于作品的理解程度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在對“春雨灑在房檐上”和“丁零當啷”的朗讀不也應作多元化處理嗎?只要是學生真實情感的“噴發”,讀輕讀重又有何關系?教師又何必將自己的感受強加于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