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雨點兒》(精選12篇)
我教《雨點兒》 篇1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課時目標:認識12個生字。學寫“方”、“半”兩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雨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正確認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設計理念(教法與學法設想):
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響并茂的效果,為學生學習創設美好的想象空間,提供學生體驗、感悟,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總之,多種教學手段都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美好地學習語言的環境。同時,語文學科有其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在體現人文性同時。我力求在教學設計中落實語言訓練點(包括學習生字的方法指導,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義,訓練---------從-----------句式),力求尋求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的平衡點——關注人文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同時注重朗讀感悟,重視探究漢語言的魅力,以學好語言運用好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苯虒W中采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讓課堂呈現鮮活的生命狀態是本堂課力圖追求的境界。
教學簡要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引入,演示動畫:大小雨點。
2.板書課題《雨點兒》,指導讀好課題。
引導學生將“雨點兒”這個詞讀正確,化解兒化音的讀音難點。
。ǘ┱w感知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2.請學生說說讀了課文知道了些什么。
(三)識字讀文
1.認讀理解“數不清”、“云彩”、“飄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數”、“清”,看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詞語“數不清”,讀一讀,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數不清。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
(4)認讀“云彩”、“飄落”。
。5)在文中找出帶有“數不清”、“云彩”、“飄落”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2.認讀理解“問”、“回答”。
。1)出示生字“問”,讀一讀,找一找,文中寫的是誰問誰?問什么?把有關句子畫出來。
(2)交流,指導朗讀,問:“你要到哪里去?”
。3)讀課文找一找,小雨點兒是怎樣回答的。出示新詞“回答”,指導學生讀正確。
。4)辨析:“你呢?”這句話是不是小雨點兒在回答大雨點兒。理解“回答”。
。5)讀課文找出大雨點兒回答小雨點兒的句子,讀一讀。
3.認讀“方”。
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中帶有“方”字的句子,讓學生明確“地方”這個詞中,“方”字讀輕聲。
4.同桌間扮演大小雨點讀讀課文。
。ㄋ模┳x文感悟
1.大小雨點說完悄悄話來到了各自想去的地方,媒體演示大小雨點各自來到自己想去底地方,雨過后草長花開的動畫,讓學生初步感受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結合相關板書:
小雨點有花有草更紅更綠
大雨點沒有花沒有草長出紅的花綠的草
結合朗讀指導: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2.出示句子“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像,模仿句子說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
小花從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從____________________。
3.順承說話練習形成的語境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齊讀第五自然段。討論交流:這都是誰的功勞?你想對雨點兒說些什么?
(五)根據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謝,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讀給好朋友聽,再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笇鴮憽胺健、“半”,進行書寫練習
◆[2005
我教《雨點兒》 篇2
特級教師李吉林曾經提出“讓藝術走進課堂教學”,教師要以“美”為突破口、以“思”為核心、以“情”為紐帶,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周圍世界”為源泉,讓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審美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
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就要以美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受語文的美,引發學習語文的欲望,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魅力,充滿師生間生命對話的勃勃生機,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潤澤。我覺得吳巧斐老師正是在努力地在她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嘗試并實踐著情感體驗教學。
1、創設情境,引發情感沖動: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大雨點與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教學中吳老師創設了情感豐富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情感沖動。
如揭示課題時,吳老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云媽媽有一個特別愛唱歌的孩子,你聽!這會兒它又在唱歌了,“滴答、滴答──沙沙沙沙”,你知道它是誰嗎?教師出示課題:雨點兒。誰能大膽地站起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愿意的小朋友一起來吧! ……讓我們帶著甜甜的微笑,再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然后老師又說:“想和雨點兒交朋友嗎?……雨點兒也想和能干的小朋友交朋友!毕襁@樣的建立在文本基礎之上的情境創設,自然而且有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了學生想學的欲望。
再如,吳老師通過電腦課件創設情境,展示了一組缺雨干旱地區的圖片,從孩子們的表情和一聲聲的唏噓聲中,分明可以看出此時的孩子們是多么地期盼雨點兒的到來。緊接著吳老師又課件演示了雨過后草長花開的動畫: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時的學生臉上滿是驚喜,嘴里不時地發出“哇”“哇”的贊嘆聲。學生看著這些生動的畫面內容,進一步具體地感受了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此時再來感情朗讀第五小節,內心那種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就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了。
2、換位體驗,引發情感轉化:
吳老師在教學《雨點兒》時,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讀悟課文的時候注意與文中人物進行換位體驗,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共享他人的快樂,分擔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于自己的心中,引發情感轉化。吳老師說:“誰想當大雨點兒,為什么?誰又想當小雨點兒,說說原因!薄凹偃缒闶谴笥挈c兒或小雨點兒,你想到什么地方去?”這樣采用換位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體驗他們的情感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把情感融入自己的心靈。
3、含情朗讀,引發情感傾泄:
學生的情感是在具體而清晰的想象和具體而明確的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含情朗讀可以品評角色,體驗真情,感受美好,讀中促思,使一個個抽象的文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現于學生的腦海,讓學生入境入情。
在最后總結課文時,吳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說:“雨點兒真是我們的好朋友,為了答謝這些雨點兒,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用心來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北驹O計不從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揚頓挫的齊整的朗讀效果,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齊讀來升華課堂氣氛的慣例,而是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由的選擇朗讀方式,自由地將內心對雨點兒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因此朗讀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在這一環節中,朗讀不再是機械的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吳老師不僅注意課文的含情朗讀,她還注意引導學生對詞語的含情朗讀。在學詞時,吳老師出示了一些詞后說:“請你們讀讀品品詞語的味道,等會兒選一個你最喜歡的詞語給大家讀讀。先自己有滋有味地讀讀。”……“‘有花有草’,多美啊,誰也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
相信在吳老師長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中,一定能夠收到"潤物細無聲"的奇效,塑造出孩子最美好的心靈。
我教《雨點兒》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問問父母或自己查查資料,為什么會下雨?
2、雨中雨后的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
2 、初步讀懂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學生猜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
2、揭示課題。
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你們見過什么雨?(小雨、大雨、毛毛雨、雷陣雨、)
這節課,我們學習和雨有關的課文。(出示課題:雨點兒)
學習生字“點”后,指導學生把課題讀正確。(范讀──指名讀──全班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并完成以下任務:
用喜歡的符號,把本課的生字畫下來。
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
把課文讀通順。讀課文時要做到:看清音節讀準音,詞語連讀,讀完一句要想想它的意思。
找出自然段,標上序號。
2、學生按要求自讀。(教師巡視,檢查自讀情況)
3、雨點兒到底是從哪里飄落下來的?(云彩里)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你知道了什么?
三、識字
1、電腦出示生字“問、請|、空、方”:
指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第一個字是前鼻音,后三個字是后鼻音)
自讀。
小組開火車比賽讀。
2、點出示生字“數、彩”
自己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
個別讀,帶全班讀。
3、小組合作學習:小朋友已經學習了六個漢字,小組長手上還有四個生字,請小組長指導小組學習。
游戲:考考你──以小組為單位,迅速挑出組長所念漢字的字卡。(組長輪流當)
在小組內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
4、吃水果游戲:用多媒體課件把今天所學的生字按不同順序分別藏在各種水果里,請學生挑出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教師點鼠標,水果就翻出一串生字,學生能正確認讀生字,水果就歸他。
四、朗讀課文
1、讀句子:
學生先畫出帶有生字的句子,然后讀一讀。
在小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然后互評。(側重點:讀準字音,詞連讀,句子讀順)
小組賽讀,教師引導學生評議。重點結合理解“數不清”“云彩”“飄落”。
讀一讀,找一找,文中說什么數不清?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數不清?
用演示紙片飄落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再用“飄落”練習說話。
2、讀課文:
自讀課文。
選一自然段在小組內交流。
小組代表朗讀。
五、寫字指導
1、觀察“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注意點和彎鉤所在的位置。(彎鉤的起筆和收筆都落在豎中線上)
2、學生自己看書,了解生字的筆順。
3、指名書空。(課件演示筆畫和筆順)
4、教師范寫。(注意對比“方”和“了”中的彎鉤。范寫“方”的彎鉤時,教師要邊寫邊念順口溜:起筆平,彎度大,向左斜,中線鉤)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會寫“巴”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讀,評議、正音。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提出讀書要求:邊讀邊想,你從他倆的對話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學生自由讀。
3、檢查識字情況: 逐個出示“空、問、答、地、方”,分別指名讀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4、指導讀問句:
誰能把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的話讀一下?
指名讀,生評議(他讀得像在問人家嗎?);再指名讀,學生再評議,;教師范讀,;全班朗讀此問句。
小雨點兒是怎么問大雨點兒的?
指名讀。(注意問的語調)你聽明白小雨點兒到底想問什么了嗎?
5、指導朗讀。
借助書中插圖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
學生看書,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比較哪句是高興時說的話)
學生練讀小雨點兒的話。
學生自己試讀大雨點兒的話。指名讀,學生評議。
齊讀2、3、4自然段,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感情。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
。ǔ鍪菊n件)以小組為單位給動畫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配音。
6 質疑:聽完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問他倆嗎?
7、課間操:《小雨沙沙》。(配種子發芽的動畫)
三、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
自己邊讀邊想:你能想出哪個問題的答案?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讀完后跟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解答疑問,并提出新的問題。(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并板書)
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課文插圖2),讓學生看圖感受雨后田野的美景,以及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四、擴展練習
1、出示例句: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指名讀:
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句子說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小花從( 。。
( 。⿵模ā )。
2、練習說話:
小雨點兒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我們該對小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五、寫字指導
1、觀察兩個字“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豎、豎彎鉤的位置及寫法。
2、學生自己看書,認識生字的筆順。
3、指名書空。(課件演示筆畫筆順)。
4、教師范寫。(注意將“半”與“羊”對比)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板書】
沒有花沒有草 大雨點(圖) 紅的花
綠的草
有花有草 小雨點(圖) 花更紅
草更綠
我教《雨點兒》 篇4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動植物的生長與雨水有著密切的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披文入境
1、出示課件:雨點兒調皮地從天空降落,伴隨著沙沙的雨聲。
2、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看到這樣可愛的小雨點兒,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它?
4、揭示課題,指導讀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看課文,聽課文配樂朗讀。
2、這么美的課文,想自己讀讀嗎?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3、生自讀課文,在課文里圈出生字,不認識的字讀拼音或問同桌。
4、cai課件出示生字,老師已經把生字都找到了,黑字是我們要認識的繩子,紅色的是老師給它找的朋友組成的詞語,你會讀哪個就讀哪個。
5、去拼音,打亂順序讀。
6、去朋友,你還認識它嗎?
三、細讀課文
1、生字學得好,課文一定會學得更棒。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互讀,一人讀,一人聽,你認為他讀得好就拍拍手表揚他。
3、你覺得自己哪一句讀得好,讀給大家聽。
誰認為自己讀得更好,向他挑戰吧。
喜歡這一段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讀一讀。
。ㄖ雷x好問句,并相機理解“數不清、飄落”)
4、和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讀雨點兒的對話。
5、cai課件演示雨后萬物生機勃勃的動畫,看吧,雨停了,大地發生了什么變化?
6、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樣?帶著高興、喜愛、贊美的語氣讀讀第五自然段。
7、老師也找來了一張圖畫,仔細看看,還有什么也發生了變化?
美麗的露珠從樹葉上( 。。
( 。⿵模ā 。。
8、假如老師是雨點兒,你們是小草、小花、小鳥、魚兒……你會對老師說什么?
創設情境,師生對演。感受動植物對雨點兒的感謝,并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9、把自己想象成雨點兒,自由地配上動作,把課文讀給小伙伴聽。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作業
仔細觀察雨后大地的變化,把它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上你最想說的話,好嗎?
我教《雨點兒》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這一課時的學習,學生能夠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數不清、飄落、半空”等詞語。
4、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我請大家看一幅圖,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圖片白云)它已經成為一個媽媽了,那我們應該叫它什么呀?云媽媽。云媽媽有一個特別愛唱歌的孩子,你聽!這會兒他又在唱歌了,“滴答、滴答──”,你知道它是誰嗎?
我請小朋友來叫一叫它。(指名叫)雨點兒,剛才小朋友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雨點兒”如果你美美地叫它一聲,它就會跑出來跟我們見面呢!誰能大膽的站出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注意兒化音。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接下來我們就來比比誰能干?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生字,自由拼讀組詞。請你打開課本,自己來完成。完成的小朋友請你坐端正了,雨點兒樂于和你交朋友。(獎勵雨點)
2、你們都自己學習過了本課的生字,是不是真的認識了呢?生字寶寶要來考考你了。你認識了誰?
3、都挺不錯的。我摘掉了它們的帽子,沒有了拼音的幫助,你還認識嗎?(去拼音,開火車讀字)
4、看看小朋友的反應怎樣?
三、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1、小朋友們真棒,生字寶寶都認識了,讀得很不錯,那下面這段話你也能讀得這么棒嗎?
2、我們先一起讀一讀這段話,再請你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理解“數不清”:雨點很多,誰愿意上來畫畫這些可愛的雨點兒?指名上臺畫,在請同學上臺畫。
理解“飄落”: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飄落下來的嗎?拿出雞毛、紙片演示,來理解飄落的含義。體會慢、輕的感受。自己讀讀這個詞。
擴展:除了雨點兒是數不清的,還有什么東西也像雨點兒一樣數不清?
3、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要是你就是雨點兒,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看圖指名說)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中的雨點兒們說了什么悄悄話。(出示三個自然段)一起讀,自己讀,請一個小朋友來讀一讀,其他小朋友聽,然后請你說說你聽了它們的對話,知道了什么?
。ò鍟盒∮挈c兒 有花有草 大雨點兒 沒有花沒有草)
采用同桌合作,師生合作的方式,進行朗讀感悟。學生上臺表演的時候請他們說說感受。
4、我們先跟著小雨點兒去它去的地方。(出示圖)你們看到什么了?(出示句子)請小朋友自己讀讀書上怎么說的。
5、接下來,再去大雨點兒去的地方,你先想象一下那會是個怎樣的地方?有了大雨點兒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出示句子)用朗讀來表達其中的美。
雨點兒讓大地變得如此美麗,雨后的景色多美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6、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你能清楚響亮地送給雨點兒一句話嗎?你最想對雨點兒說什么?
7、結尾:我們要好好地感謝雨點兒。讓我們真心地對雨點兒說聲:“雨點兒,謝謝你!”把我們對雨點兒的喜愛用朗讀來表達,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方”
指導書寫“方”字。
我教《雨點兒》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方、半、巴”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逐步做到有感情。
3.運用添改板畫和用自己平時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等形式學習課文,說說自己平時見過的雨的特點,充分調動多種感官,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創造自主選擇的契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4.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課件的演示:雨水的形成以及干旱無水的大地在雨水的滋潤下長出花草,使學生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認字和練習朗讀。
2.要通過朗讀讓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3.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觀察能力,激發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生字卡片、大雨點兒小雨點兒的頭飾。
學生:布置學生課前問問父母或自己查閱資料:為什么會下雨?觀察各種雨的特點。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通過朗讀課文、課件演示等形式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宀轮i語,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放多媒體)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謎語,注意聽,看誰聽得認真,猜得準確: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就不見。(雨)
㈡通過談話,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
、鄙钪心阋娺^什么樣的雨呢?
。ù笥、小雨、雷陣雨、毛毛雨、狂風暴雨)
、餐瑢W們平時真愛細心觀察,知道那么多雨呢!那么你觀察過大雨是什么樣的嗎?
(有時伴著雷聲閃電,像盆往下潑一樣,落在地上的雨水匯成溪流)
、尺@種雨在夏天常見,小雨在什么季節下?(春天、秋天)
(前幾天,我們這剛剛下過幾場綿綿的秋雨)
。ù河晟成诚逻^,春姑娘就來了)
、缃沂菊n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課文。
yǔ diǎn ér
12. 雨 點 兒
板書:
大家注意看“兒”這個字,單獨讀時讀二聲,在這里和點連起來讀兒話音,跟老師讀。
。ǔ鍪居挈c兒圖)多可愛的雨點兒。∧阋舶阉x可愛一點兒。
。ǚ蹲x——指讀——全班讀)
二、初讀課文
、暹^渡:這么可愛的雨點兒,課文中是怎么寫的呢?想知道嗎?快打開書翻到這一課吧!
、嫣岢鲎詫W要求:自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組長領著學習這一課的生字寶寶。
、鐧z查自學情況:
shǔ qīng piāo luò bàn kōng huí dá yún cai dì fang
數不清飄落 半空 回答云彩地方
1、詞語:(學生以對口令的形式領讀:請你跟我讀,我就跟你讀,讀準聲韻調,掃清攔路虎。)
(彩、方在這里讀輕聲)
點、數、清、彩、飄、落、半、空、問、回、答、方
2、生字:(以開火車的形式讀,可視情況去拼音。)
三、理解課文。
、鍖W習第一段。
1、過渡:同學們會讀生字和詞語了,句子讀的怎么樣呢?誰來讀第一自然段。(多媒體出示第一段,指讀)
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2、師板畫。
3、對照這句話,大家都來讀一讀,對老師畫的有什么意見?
。〝挡磺宓挠挈c兒指雨點兒很多,數不過來,老師畫的雨點兒太少了。)
誰聽到了,再來說一說。
4、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老師聽明白了,你們明白了嗎?那就請你們幫老師畫出數不清的雨點兒來吧。▽W生添加板畫)
5、除了雨點兒數不清,還有什么數不清?
(星星、雪花、頭發)
6、師結:這些東西太多了,數不過來,所以讀“數不清”這個詞時要讀重一些。(范讀、指讀)
、鎸W習二、三、四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飄落下來”是怎么落呢?(看課件)
2、師:飄落下來的雨點兒里,有大雨點兒,也有小雨點兒,半空中大雨點兒會和小雨點兒說些什么呢?想聽嗎?(多媒體播放大、小雨點兒對話的動畫。)
3、讀句子:他們的對話有趣嗎?從書中找出來讀一讀。
4、多媒體出示句子:用你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5、點紅第二段:你想用什么方式讀?
。ǜ鶕䦟W生回答,或賽讀、接讀、評讀。提示讀出問的語氣)
6、點藍第三段:你想用什么方式讀?
問:這句中小雨點兒是怎么回答大雨點兒的?
問:你呢?也是小雨點兒回答大雨點兒的話嗎?不是,是什么?
。ㄊ切∮挈c兒反過來問大雨點兒的話)
問:它會問什么?
(你要到那里去?也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嗎?)
7、大雨點兒到那里去了呢?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吧!
8、分角色扮演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加動作帶頭飾表演)
㈢學習第四自然段
1、想象: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去了自己喜歡去的地方,想象一下,它們到過的地方會是什么樣?(據學生回答來學習)
2、多媒體出示第一句: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師范讀,注意讀好“更紅、更綠”。
3.出示圖欣賞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渲染:雨過天晴,太陽出來了,空氣多么清新,打開窗戶看看吧!學生睜開眼睛,說說看到的景色以及自己所想象到的。
4.問:雨后的景色真美,可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花沒有草呢!你知道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指哪些地方?
(干旱的土地、沙漠)
5.課件演示:干旱無水的大地經過雨水的滋潤,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師渲染:這就是干旱無水的大地,沒有花也沒有草,盼呀,盼呀,終于下雨了,經過雨水的沖洗,大地濕潤了,不久也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6.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說些什么?
(謝謝你,有了雨水我們才能生長,我們的生長離不開雨。)
7.朗讀:不只小花小草高興,我們也很高興,就讓我們帶著喜悅的心情一起讀這一段。
四、總結延伸。
1.總結: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我們知道了雨和人類、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想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嗎?(課件演示)
2.延伸:自然界中不僅有雨,還有風、雪、露、雷、電,希望同學課下查查資料,問問家長,講給老師同學聽。
3.最后帶上頭飾在《小小雨點》的律動中結束課文。
附:板書設計
yǔ diǎn ér
12.雨 點 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處理練習、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謇首x課文。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2《雨點兒》這一課,你知道了什么?帶著這個問題一起讀一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盡量有感情)
2、問:你知道了什么?(從內容及知識方面談)
、骒柟套衷~。
1、鞏固會認的生字:
、耪n件:過河摘果子游戲,會讀的字變成石頭,誰過了河果子就歸誰。
、浦笇W生觀察:點、半、問、清、空、方
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都是鼻音,前三個是前鼻音,后三個是后鼻音。)
、侵笇W生區分:彩、數
讀一讀,你又發現了什么?(“彩”是平舌音,“數”是翹舌音)
2、
點
空
彩
擴詞練習。
3、拓展練習:課件出示“我會讀”
指導學生讀通三個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復現生字。
⑴雪花從半空中飄落下來。
、颇銜卮疬@個問題嗎?
⑶晚上,我坐在院子里數星星,怎么也數不清。
4、課后練習:課件出示課后練習的句子。
⑴指導學生讀通順。
⑵補充練習:
從土里鉆出來。
從天上 。
從 。
二、指導書寫。
1、出示三個字:方、半、巴,指導學生認讀。
2、學生看書,自學生字的筆順。
3、課件演示生字筆順,指名書空。
4、教師范寫。
方:(教師邊寫邊念順口溜:起筆平,彎度大,向左斜,中線鉤)
半:(注意“半”與“羊”對比)
巴:(注意第二筆是短豎,第四筆豎彎鉤要寬一些)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附:板書設計
yǔ diǎn ér
12.雨 點 兒
我教《雨點兒》 篇7
這是我們學校一位老師公開課的教案設計,貼在這兒和大家一起看一看,討論討論。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數不清、飄落、半空”等詞語。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朗讀。
教學難點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大家靜靜地聽,這是什么聲音?(雨點兒滴答的聲音)(生:是下雨的聲音)對,這是雨聲,是雨點兒的歌聲,是雨點兒的說話聲,這節課我們來認識這些可愛的雨點兒好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喜歡哪一節就多讀幾遍,要求: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你的同桌或者老師。
2、調皮的生字寶寶從課文里跳出來了,會認識他們的小朋友就大聲地把他讀出來。(邊讀邊正音)
3、調皮的生字寶寶摘掉了音節帽子,沒有了音節的幫助,小朋友們還能認出他們嗎?
三、在朗讀中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1、表情朗讀,理解數不清與飄落的意思:
⑴ 小朋友們真棒,生字寶寶都認識了,讀得很不錯,那下面這段話你也能讀得這么棒嗎?
、啤∥覀兿纫黄鹱x一讀這段話,再請你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詞語:數不清)
除了雨點兒是數不清的,還有什么東西也像雨點兒一樣數不清?還從其它地方讀懂了什么嗎?
、恰⊥ㄟ^動作表演理解飄落的意思,再把整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2、在朗讀中學習對話:
⑴ 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要是你就是雨點兒,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看圖指名說)
、啤∥覀円黄饋砜纯,課文中的雨點兒們說了什么悄悄話。(指導好疑問句的朗讀語氣)
① 誰能來讀一讀,大雨點兒在說什么?
、凇≌l能來讀一讀,小雨點兒是怎么回答的?
、邸∩吓_表演對話、給圖片配音。
④ 男女生對讀,小組對讀。
3、在朗讀中體會雨水幫助植物生長:
、拧〈笥挈c兒、小雨點兒說著說著就到了他們各自要去的地方,你們看,小雨點兒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兒、草兒洗了個澡,喝足了水,花更紅了,草更綠了。(課件演示小雨點到了有花有草的地方)
⑵ 大雨點兒到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這兒變成了什么樣子?(課件演示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誰能根據剛才看到的畫面,把這兩句話補充完整。
小草從( )。
小花( )。
因為有了雨點兒的滋潤,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上、在葉片上滾動,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世界變得多美呀,我們美美地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喜歡表演的同學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
⑶ 雨點兒如此神奇,把大地打扮得這么漂亮,你喜歡它們嗎?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四、演唱歌曲,再次感悟雨水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孩子們,雨點兒是多么可愛呀,可是你知道雨點是怎樣形成的嗎?這個問題留著小朋友們課后完成,回家可以查資料或者問問爸爸、媽媽。
種子要發芽、種子要長大,它們需要雨點兒來幫忙,最后讓我們在《小雨沙沙》的歌聲中再一次感受雨點兒的可愛吧。
我教《雨點兒》 篇8
一、呼喚雨點兒,引入新課
1、師:云媽媽有一個特別愛唱歌的孩子。噓,你聽!這會兒它又在唱歌了。(播放雨聲)你知道他是誰嗎?
呀,真的下雨可?炜焐斐瞿愕男∈,仰起你的小臉讓雨點兒輕輕地落在你的手上、臉上,你感覺到什么了嗎?
你喜歡這些雨點兒嗎?快和他打個招呼。ǔ鍪尽坝挈c兒”)
。▽Σ黄鹞也唤小业拿謶撨@樣讀“ ”,真能干,雨點兒的名字這么難讀你們都讀對了。
讓我們帶著甜甜的微笑,再來叫一叫這個好聽的名字!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雨點兒》的故事,想聽一聽嗎?聽故事有要求,小朋友得仔細聽,然后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么?
師:老師告訴你,這個好聽的小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課本里呢!快快打開課本,翻到105頁找到他,讓咱們自己也來讀一讀。
師:剛才小朋友們讀得可認真了,想把這個小故事讀給大家聽聽嗎? ……
(經過小朋友自己的努力,已經能把這個小故事讀下來了,真是太能干了!)
老師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想把小故事講好,讀一遍可不行,得多讀幾遍,快快再讀幾遍,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的!
2、(課件:大大小小的雨點飄落下來)
師:你看,你看,這是一個大雨點兒,我們快叫叫他,這是一個小雨點兒,快也招呼他一下,又來了一個大雨點兒……
⑴ 學習第一段,練習朗讀
師:這么可愛的雨點兒,我真想一個個都認識他們,你們幫我一起數一數好嗎?一、二……我數得眼睛都花了,你們數清嗎?
原來……
出示:“數不清的雨點兒”──誰會念?
出示第一段,誰能勇敢地站起來,一個人來讀讀這句話。
一齊來讀一讀。
2、師:剛才老師聽到你們在讀“飄落”這個詞的時候,特別慢,為什么?
你還知道哪些東西從空中落下來也可以用上“飄落”這個詞呢?(樹葉,羽毛、雪花……)
3、師:這么美的句子,讓我們加上動作再來讀一讀吧!
。牭侥銈兊睦首x,老師真的好象看到數不清的雨點兒慢慢地飄落下來呢。
二、朗讀對話,引導質疑
1、(課件)師: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中飄落下來,半空中,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在說悄悄話呢! 你聽! (播放錄音)
快快,讓我們也來讀一讀他們說的話吧!
讀讀課文2、3、4節,多讀多練把它們讀好!
2、師:知道哪些是大雨點兒說的話?哪些是小雨點兒說的話嗎?剩下的叫做提示語。(課件,對話部分變色)
下面我們來合作一下,我是大雨點兒,你們來做小雨點兒,好嗎?(提醒“地方”讀輕聲)
“你呢?”讀得真好聽,把問號都讀出來了。大雨點兒還想聽一聽,哪顆小雨點兒問得最好聽,最可愛。
哦,我聽明白了,原來你們在問我呀……(師繼續往下讀)
看插圖,你瞧,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的心情怎么樣?(高興)咱們也帶著笑容來讀讀
我們來換一換好不好?繼續讀。
3、師:真不錯,如果電視臺要拍一部《雨點兒》的動畫片,那完全可以到咱們班來找配音演員了,想不想試試?咱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桌小朋友一個做小雨點,一個當大雨點,先練習練習吧!
4、師:現在我們發現:小雨點兒去了……?(師引) 大雨點兒去了……?
5、師:這分別是怎樣的地方呢?(圖畫出示)(光禿禿。很鮮艷很漂亮)
三、自主學習,探究小雨落下后的變化
師:說著說著,小雨點兒就和別的雨點兒們一起飄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也果真和伙伴們一起飄落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了。
雨點兒們到過的這些地方,都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想去看看嗎?(出示課件)
你看到了什么?(訓練句式:( 。⿵模 )( )來了。)
師引:是啊,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_____。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_____。(課件出示文字)
師:這些變化真是太棒了!雨點兒看著這些變化,心情一定怎樣?讓我們也帶著和雨點兒們一樣的愉快心情來讀一讀吧。ㄗ杂勺x,齊讀)
師:那些花兒、草兒一定很感謝雨點兒們,他們會怎么說呢?誰能幫他們把感謝的話說出來。
到現在,經過你的努力,能把這個小故事更好地、完完整整地讀給大家聽了嗎?(自由練習朗讀全文──指名讀) (評價:你是我們班的故事大王!)
四、復習生字,新詞
師:小故事里的生字朋友搬進了新家,現在他們正在舉行聯歡會,歡迎你也參加,你想去嗎?行,進門總該和他們打個招呼吧,要是叫錯了他們的名字可是件很不禮貌的事。我們自己先準備一下。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向同伴求教。(開火車)(課件)
師:聚會結束了,新老朋友排著隊和我們道別,我們再和他們打個招呼,說聲再見!(你叫兩聲他的名字,老師幫你向他們說再見。
我教《雨點兒》 篇9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比绾卧诮虒W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
在教學《雨點兒》時,我首先用猜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為上好這堂課打下基礎。在初讀課文這一塊,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的差異造成他們在自瀆過程中有了明顯的區別,那我就在教室里走動指導來幫他們解決問題,但這不能顧及全面。
在認讀生字這一塊,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識字游戲(摘桃子)促使一年級學生自發性地產生積極的、愉悅的和濃厚興趣的狀態,促使學生在識字的學習中體驗到游戲般的樂趣,使學生的學習變外在要求為內在需要,變厭煩為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這樣學生就很快的掌握了生字,在這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有幾個學生沒被叫到出現了不滿的情緒。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困惑。在理解詞語方面,動手操作讓學生有著濃厚興趣,演示的過程使他們很快的理解了詞語。在書寫生字這方面,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寫出比較清爽、規范的字,一旦離開老師的指導,他們就會沒有四線格的概念。
在農村小學,我發現教師的激勵語對學生的學習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五角星等其他的獎勵也會使學生提高積極性的
我教《雨點兒》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點、數、清”等11個生字,會寫“方”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
3.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認識11個生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方”。
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數不清、飄落”等詞語。
課前準備:課件,生字卡,歌曲《小雨沙沙》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謎語,你來猜一猜。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誰來猜?(板書:雨)
2.雨滋潤著花、滋潤著草、滋潤著世間萬物,人們都很喜歡它。于是,大家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雨點兒。(師補充課題,點是一個生字,請小朋友拿起小手跟老師書空)誰來讀這個生字。
3.瞧,雨點兒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雨點兒)誰來和它打聲招呼?我們一起來叫叫它。
二、初讀全文,學習生字。
1.真好,雨點兒可開心了,它們都從云彩里飄落下來,飄呀飄呀飄到我們的課文中去了,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找一找吧。讀書之前,先看清老師的小提示:自由讀課文,難讀的生字請拼音寶寶幫忙,多讀幾遍,爭取讀正確讀通順。(讀書時背挺直,腳放平,書拿正。)輕輕地把書翻到105頁,
2.學習生字。
小朋友們讀得真認真,接下來我們進行識字大闖關游戲,有沒有信心。
請闖第一關——你會我也會(詞語)
1)真的會嗎?會就趕緊自己讀一讀吧!l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2)去掉拼音還認識嗎?自己試著讀一讀——開火車。
3)這么多小朋友想讀,大家一起來讀讀,老師用心聽聽,哪個小朋友讀得最認真。
請闖第二關——你記我也記(單個生字)
記什么?(記生字)記生字有哪些辦法?方法很多,就看你們會不會記,同桌選1個最難記的字記一記。——你記住了哪個字?隨機出示生字卡片,并引導歸類識記(指名說,同桌說)
加一加:清、飄、空、答 換一換:彩、飄 謎語:問、回 生活中:彩、數。
下面進入第三關——你摘我也摘
誰來摘?他如果讀對了,我們跟著他一起讀。3.鞏固生字:四人小組認生字。
小雨點兒要考考你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識字小能手,四人小組認一認雨點兒上的生字寶寶,看誰最棒!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到你們那么棒,云媽媽帶著更多的雨點兒來了,到底來了多少雨點兒呢?我們拿起手指一起來數數, 1、2、3、4……你數清楚了嗎?唉,這么多的雨點兒真是數也數不清,可以說——出示詞語:數不清的雨點兒(自由讀——指名讀2生——老師也想讀,范讀——誰再來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2.說話訓練:雨點兒多得數不清,還有什么也多得數不清?指名說,隨機出示圖片。預設:數不清的沙子(好大一片沙漠呀)數不清的星星(多美的夜晚)數不清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啊) 數不清的樹(那肯定是一個茂密的森林)數不清的頭發(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數不清的花(百花齊放)數不清的魚
還有這么多同學想說,同桌說一說。
3.學習句子: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師:數不清的雨點兒從哪里來呀?(云彩里)出示句子,自己讀一讀吧。
師:雨點兒雨點兒,你從哪里來呀?(問2生)
現在我就是雨點兒,誰來問問我?指名問——一起來問問我吧。
哇,這么多雨點兒,雨點兒雨點兒,你們從哪里來呀?
現在,誰來讀這句話?自己先試一試;你來讀(2生)——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課間操:這么多可愛的雨點兒跳著舞來了,真美啊!讓我們隨著雨點兒一起唱一唱、跳一跳吧《小雨沙沙》
四、學習2、3、4自然段
1.出示圖片: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在半空中相遇了,他們還在說著話呢!請你讀讀課文2-4段,去聽一聽他們在說些什么呀?
2.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在說什么呀?(指名)哦,原來他們在一問一答呢!
3.我就是大雨點兒,你們是小雨點兒,我來問問小雨點兒“你要到哪里去?”(問2生,再問全班:小雨點們,你們要到哪里去?)
4.現在,我是小雨點兒,你們是大雨點兒,來問問我好嗎? (重點指導讀好問句)
6.小結(板書):從雨點兒的對話中我們知道了小雨點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7.不久,大雨點兒、小雨點兒分別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那里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五、寫一、二個字。
我教《雨點兒》 篇11
一、導入課題
1、播放兒歌《小雨沙沙》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你們想聽嗎?
生:想。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兒歌,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一起唱。(播放兒歌《小雨沙沙》)
師:小朋友們知道知道這首好聽的歌叫什么題目嗎?
生:知道,叫《小雨沙沙》;蛘撸翰恢。(師:這首歌啊叫做《小雨沙沙》)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你們知道是什么題目嗎?
生:雨點兒。(板書課題,并指導兒化音的朗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師:好,現在我們看著拼音來讀讀這篇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把自然段標出來,把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讀完課文之后請小朋友來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生初讀課文)
師:好,讀完了課文我們請小朋友來說說,你讀了課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有大雨點和小雨點。
生2:我知道了雨點兒是從云彩中飄落下來。
生3:我知道了花開了,草也長出來了。
師:你連這個也知道了,真棒!
師:讀了課文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很多很多,真能干。
過渡句:剛才小朋友們已經把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了,那現在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生字寶寶好嗎?——好。(出示“我會讀”生字“數、清、彩、飄、落)
師:誰能在“數”和“清”這兩個字中間加上一個字組詞嗎?
生:數不清。(出示詞語:數不清)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數不清。
師:在課文中是什么東西數不清呢?
生:雨點兒。(若學生還是沒讀好這個兒化音,老師就再做示范讀,再叫學生跟讀)
師:課文中說雨點兒數不清,那小朋友能不能說說還有什么東西是數不清的呢?
生1:頭發數不清。
生2:樹葉數不清。
生3:雪花數不清。
生4:星星數不清。
……
師:說得都不錯,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生字寶寶(彩),小朋友們能不能也給他找個小伙伴組詞呢?
生:彩色、彩虹、彩霞、云彩
師:小朋友們真棒,能說出這么多詞語。(當說到“云彩”時出示詞語。)
好,那這兩個生字寶寶能組在一起變成一個詞語嗎?(指著“飄”和“落”)
生:能——飄落。
師:那么“飄落”是什么樣子的呢,為什么“飄”字旁邊是“風”呢?
生1:因為飄落是風吹起來的,所以是風字旁。
生2:飄落是輕輕地落下來。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怎么樣落下來叫做飄落。(演示一張紙片和一枚樹葉飄落下來和一本書落下來,讓學生從直觀上辨別什么是飄落)
三、學習課文
師:那這三個詞語在課文中的第幾個自然段呢?小朋友們能找出來嗎?
生:在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
師:我們小朋友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好,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ㄉR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句:剛才啊,我們小朋友很能干,把很多生字寶寶都認出來了,那現在如果再給你們幾個生字寶寶,你們還能認識他們嗎?——能。真棒,那我們再來看看這個生字應該怎么讀?(出示“問”)
生:問。
師:那么課文是誰在問誰呢?
生:大雨點問小雨點。
師:大雨點是怎么問的呢?哪位小朋友知道。
生:大雨點問小雨點:“你要到哪里去?”(出示“你要到哪里去?”)
師:那么小雨點是怎么回答的呢?
生:小雨點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你呢?”(出示“你呢?”)
師:小雨點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板書“有花有草”)但是這個“你呢?”是小雨點的回答嗎?
生:不是。是小雨點在問大雨點了。(不知道這里學生能不能說出來是小雨點在問大雨點)
師:嗯,小朋友真聰明,來獎你一個小“獎”貼在額頭上。
小雨點兒回答完大雨點后啊,也想知道大雨點要去哪里,所以他也問了大雨點:“你呢?”所以這里的“你呢?”就不是小雨點的回答了。
那么我們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我們和同桌分角色朗讀一下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一位小朋友扮演大雨點,另一位小朋友就是小雨點。好,現在開始讀吧。(生分角色朗讀)
師:好,我們請兩個小朋友來讀一讀這段話,其他小朋友聽聽他們讀得怎么樣。ǔ鍪镜诙腿齼蓚自然段)(請一對小朋友讀)
師:那老師來做大雨點,小朋友們做小雨點來讀一讀,看大家讀得怎么樣。(師生合作朗讀)
過渡句:小雨點說他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他又問了大雨點——“你呢?”那么大雨點是怎么回答的呢?大雨點說他要去哪里呢?
生:大雨點兒說:“我要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去!
師:這里啊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地方”的“方”在這里讀成輕聲,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輕聲。(出示詞語“地方”)
師:那么小雨點兒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之后,那里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生: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師:那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又怎么樣了呢,我們來看一看。(播放花草生長的動畫)
師:本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自從大雨點去了以后啊,發生什么變化了呢,我們請小朋友來說說剛才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花、草都長出來了。
生:我看到蝴蝶都飛來了。
……
師:所以啊,我們說“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保ǔ鍪揪渥樱┖芷。那小朋友們知道,小雨點為什么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為什么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呢?
生:這里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有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和體悟就予以肯定和表揚。
師:那就帶著你剛才的體會,再來和同桌把第五自然段有感情地讀一讀。(出示第五自然段)
你覺得你的同桌讀得好,就跟老師說,我們請她給為我們來朗讀一下。
生:演示讀第五自然段。
師:讀得真好,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位同學。謝謝!
四、練習寫字
師:小朋友很能干,課文已經會讀了,生字也會念了,但是會不會寫呢?我們來這個“方”字,大家轉動小腦袋,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來記住它。(出示“方”字)
生:我是這樣來記這個字的,“萬”字多了一點。
生:我是這樣來記這個字的,它是長方形的“方”。
……
師: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我們可以通過這么多方法記住它,那么會不會寫呢?老師在黑板上寫,小朋友們告訴老師應該怎么寫,好嗎?(老師示范寫,然后讓學生寫)
生:聯系寫字。
五、課后實踐
師:今天和小朋友們學習了一篇美麗的童話——《雨點兒》,老師感到很高興,所以老師就給小朋友想了一個很有趣的活動,那就是回去以后,每個小朋友都為小花,小草澆澆水,看看小花、小草會發生什么變化,把你看到的告訴老師,好嗎?——好。好,那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我教《雨點兒》 篇12
現代教育提出的是要構建“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教育。從搖擺走向平衡,回歸更是超越。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如何及時捕捉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讓它成為教育教學的契機,而不是夜空中一顆美麗的流星?
1、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2、過程開放意味著動態生成。
3、和諧生成,源于教師的素養。
4、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思索的是通過精致的設計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在開放的教學過程中求得預設和生成的和諧。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一冊12課《雨點兒》為例,談談自己如何在課堂中求得精致與開放的和諧。
【教材分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后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蘊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著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于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學情分析】
通過三個多月的語文學習,班里的孩子對于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樂于表演朗讀;孩子的思維也很活躍,有一定的方法基礎:能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北菊n教學要追求的目標是學生要入情入境地讀好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感受雨點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美麗。積累詞語,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雨點還可以去哪里,去干什么”。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其中知識技能目標是:能正確朗讀課文,了解雨點的作用。過程方法目標:學會讀課文的方法,展開合理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美麗。如何使這些目標之間達到和諧必須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進行教學。關鍵是預設和生成的和諧:
一、精致的設計,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使它區別于其它課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使它區別于其它工具。換言之,語文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語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性負載在語文工具上;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就是這樣辯證地統一在一起的。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動態生成文性的滲透應該以語言文字的學習為載體,而只有語言文字的充分理解才能進一步使人文性得到升華。
1、教學目標之間三個維度的和諧:
、拧〗虒W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凇⊥ㄟ^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理解雨點的作用。
③ 目標闡述:每條目標都體現了三維的融合。
〖目標1〗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讀書,喜歡語文。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喜歡雨點。
〖目標2〗
知識技能:了解雨點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啤〗虒W重點、難點:識字和練習朗讀(有感情地讀,合作讀,配上動作讀)是教學的重點。合理地展開想象說話是教學的難點。
上面教學目標雖然只有兩條,但是每一條教學目標都體現了三個維度的融合。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都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2、閱讀與識字教學的和諧:傳統的教學把識字和閱讀割裂開,認為識字是第一課時的內容,而閱讀則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其實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拧≌n前的識字復習,為文本的內容再現,和諧統一:
〖片段四〗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么可愛,又叫得那么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后鼻音)、云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你能用這幾個詞來說一句話嗎?用上一個兩個三個都可以。
。ㄟ@是最初引入課文部分的一個片段,老師請學生讀詞語,并使用這些詞語來說話。這一環節看似是對詞語的復習,其實它也是對文本內容的再現。學生在運用“雨點兒、數不清、飄落、云彩”說話時,說到“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其實就是對第一節課文內的回憶。實現了識字和文本內容的和諧統一。)
、啤∽衷~的復現、拓展,為學生情感的拓展服務:
〖片段五〗
、佟∥覀円黄鸪霭l了(音樂響起,看課件各種圖片7~8張注意讓學生沉浸到情境中,跟音樂動起來。教師可以提示他們:雨點啊,我們來到大海了,你們在海媽媽懷里干什么呢)
② 課件結束,課外詞語的積累。
師:雨點兒們,我們剛才去哪了?(學生回憶:寬闊的大海,荒涼的沙漠、茂密的樹林、……學生一邊回憶,教師就把詞語貼到黑板上。)
③ 說話訓練: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地方,一定還有其他你想去的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學生先說地方)
生1:我要去遙遠的北京。
生2:我要去高高的山頂。
生3:我要去宇宙……
。ㄟ@一環節中,讓學生看課件:各種各樣的地方并且配上詞語和拼音。這些詞語都是老師精心選擇過的,把學生之前學的認讀字重組在一起,作為詞語的復現和積累,同時也為說話訓練服務。因為有了前面詞語的復現,學生在后面說話的時候會仿造前面的詞組形式進行說話訓練。)
3、情感與文本的和諧情文一致、情以達意、情動辭發:
、拧耄寣W生從一開始就喜歡上雨點,并讓這種情感貫穿于學習文本的始終。
〖片段一〗從教學一開始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緊密集合:
、佟。ɡ蠋熌弥∮挈c的頭飾)師:小朋友,昨天我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
師:那你親切地叫它一聲吧!(學生來讀詞“雨點兒”關鍵是兒化的正音。)
、凇↓R讀:你們的嘴巴真甜,我一定就知道你們很喜歡雨點。那你來夸夸它吧,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它是一個怎么樣的雨點?(引導學生說說雨點可愛的外形,激發情感)
、邸∧銈儼研∮挈c說得那么可愛,又叫得那么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后鼻音)、云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
④ 你能用這幾個詞來說一句話嗎?用上一個兩個三個都可以。
。ㄟ@一環節是舊詞的復習,詞語說話訓練體現的是課堂對語言文字的復習,是工具性的體現。同時以一種親切的語言引入,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開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學生較好地蘊積情感的“儲備量”,為學習后面的課文打下情感基礎。同樣,賦予了雨點以生命,使學生不僅能明白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欲望。)
⑵ 問答的教學,既是文本的需要,又是情感活動的需要;
〖片段二〗在“對話”教學中體現語言文字訓練和人文關懷:
、佟∵^渡:是啊,大雨點、小雨點,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碰見了會說些什么呢?打開書本105頁找找看,它門說的話在課文的哪些小節?
、凇煟赫业搅藛?2~4小節(課件出示這3小節)
師:請你在這3小節里找一找,哪些句子是他們說的話,用尺子劃下來。(課件上這些句子用紅線劃起來。)
師:反饋,請學生來讀3句話,把句子讀通順(可以找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
、邸煟何矣X得剛才三個小朋友讀的時候語氣不一樣,為什么會不同呢?(因為句子中有問有回答。老師把“問”和“回答”貼在黑板上)
④ 你們真會讀書,問和回答的語氣是不一樣的,那哪句句子是問?“你要到哪里去?”你怎么知道大雨點在問啊?(因為有問號,在板書上畫一個問號)
師:是啊,大雨點想知道小雨點去哪里,它心里可好奇了,你能學著它的樣子來問問看嗎?先自己讀,在指名1~2人讀,齊讀一遍。
。ㄟ@一板塊的內容主要讓學生找到雨點的對話,學習“問”和“回答”。這是本課一個很重要的訓練點,是文本學習的需要。從教案設計上也力求體現扎實的教學過程。另一方面,在問句朗讀時,學生個體獨特的體會,富有個性化的朗讀,為這個原本有些枯燥的教學環節蒙上了一層人文關懷的色彩。也為分角色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為只有首先讀出“問、答”不同的情感色彩,才能體會不同角色朗讀時不同的語氣。)
、恰∮挈c兒遠近的問答,既是交際的需要,又是閱讀感悟的體現。讀的透徹、讀的自主、讀的有個性。
〖片段三〗現在我們來試試,我做大雨點,你們做小雨點(師生對話,可以再交換角色一定要達到學生掌握句子為止)
、佟∧阆矚g誰?就讀讀誰的話,給動畫片配配音(要指著課件說,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讀哪些句子)
② 同桌兩個人試試互相讀。
、邸≈该x,請兩個學生帶上頭飾來分角色朗讀。在讀之前可以讓小雨點打打招呼,老師進行評價點撥。請2對學生(注意遠近距離不同學生在問答時的聲音和體態的不同指導)
、堋∨ ,那么多雨點都想來試試,那雨點兒們,我們一起來好嗎?(請學生帶上自己準備的頭飾齊讀。)
。ㄔ谡垖W生表演時,請距離不同的學生,主要讓學生明白在平時問答中,距離不同所要使用的音量和體態也是不同的,這是學生平時交際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朗讀中感悟與個性的體現。)
語文是生活的語文,是人的語文,語文需要精致,宛如淙淙的小溪,語文更要把這些小溪匯成浩瀚的大海。工具性需要從點、線、面入手,挖掘語言文字的內涵。語文的人文魅力則又把我們帶入歷史與現實的長河中,工具性和人文性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兩個立足點,我以情感為紐帶在精致中力求開放,把情感作為平衡兩個特性的支點,求得課堂中的動態平衡。所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是構建精致、開放、和諧課堂的基礎。
二、開放的過程,體現預設和生成的和諧
教學是以教學資源為中介,師生、生生交互影響的、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課堂不外乎預設和生成,其實就是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預設和生成。以往我們關注更多的是預設,教師總是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活動,對于學生也總是把他們千方百計地誘進自己編織的一只只美麗的口袋,以達到所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也就成了評課時的一大準則。這說到底是一種教學硬設計,因為他不考慮學生內心的需要。但不是說不需要預設,新課標并不排斥教學的預設,教學必須預設。
是教學,就要有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有規律)。
新課標強調過程(過程要充分展開,就必須精心預設活動步驟)。
新課標更關注學生(學生是有差異的生命體,要適應各類 學生的需求,教學更需要強調預設──做不止一種的預設)。
我覺得新課程的要求更高,更加需要有適應各類學生的精致預設。但這種預設應該是教師頭腦中的潛預設。教師對學生、對教材因該有非常細致和透徹的研究,然后在頭腦中形成非常細致的預設,而且是不只一種預設。考慮到每一種可能,所以新課程不是不要預設,而是比以前更需要預設,需要更精致的預設。但是教師頭腦中有了預設之后,體現在設計上應該是大氣開放的。把精致留在心里,把大氣體現在教學過程上,以板塊代替線形設計,最終達到學生的動態生成。
而生成式的教學過程、目標更多關注的則是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需要因勢利導,自然無為,使目標的實現顯得“潤物細無聲”,“無心插柳柳成蔭”。記得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學生越是感到你在教育他們,那么教育的效果就越弱,反之則越明顯。所以我預設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時把細致留給自己,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與空間。美國教育家杜威也曾經說過:“個體要獲得真知,就必須在活動中主動體驗、試、改造!倍@樣的教學過程自然形成一個開放、大氣、和諧、精致的課堂。
1、精致的預設+開放的過程=和諧的動態生成:
⑴ 預設需要細致而周到,但是可以板塊呈現,讓教師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回答任意取舍,在教學過程中修改預設的程序,如果教師的預設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有動態的生成,那么我認為這就是成功的預設,同時預設和生成就進入了和諧的狀態。在《雨點兒》教學中我覺得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
〖片段六〗老師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是怎么樣的雨點?”,讓我們來看看兩次提問學生是怎么回答的:
第一次:
齊讀:你們的嘴巴真甜,我一定就知道你們很喜歡雨點。那你來夸夸它吧,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它是一個怎么樣的雨點?(引導學生說說雨點可愛的外形,激發情感)
生1:我覺得它是亮晶晶:
生2:小雨點是可愛的:
生3:雨點胖乎乎的。
第二次:
師:你們真會讀書,都讀懂了小雨點的心思了。你真是和小雨點越來越貼心了。學了課文你覺得他們怎么樣的雨點?
生1:他們是善良的雨點。
生2:他們是有愛心的雨點。
生3:他們是助人為樂的雨點。
(從學生兩次回答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思維在成長,通過課文學習,學生生成了自己對雨點的獨特的理解。第一次的回答是淺層的。通過課文的學習,當然老師可以自己設計各種教學環節,最后學生形成了自己對雨點的認識。這種認識不是老師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自己在腦海中形成的對雨點的感受。這種課堂的生成是寶貴的,, 是和諧課堂的體現。)
、啤∫驗閭人水平有限,也出現了我個人的預設對學生起了誤導作用:原本的大雨點是多么可愛、多么自然、多么純樸,那是兒童眼中的大雨點,為我有了大哥哥的潛預設,有了男聲讀大雨點的預設,有了到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的情感預設。這個預設,提前影響了我的主觀活動,最后演變為粗聲粗氣的朗讀。我覺得其實不是不應該預設,而是我個人的預設還不到位造成的。我希望學生對角色有所區別,但自己對角色引導的“度”沒把握好,導致課堂當中對學生產生了誤導。所以我覺得自己在以后教學中,對“潛預設”應該更細致、更周到、更精致。
、恰 缎抡n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程生活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正如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币虼,課堂不能再是教案劇的演繹舞臺,而是珍視孩子們變化的學習需要,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相統一的彈性調控過程。
生成──課堂活力的生動體現,因為文本是立體多元的, 師生是充滿生命活力的, 學習過程是動態發展的。但新課標要求教師進行教學預設:
、佟W會彈性預設
② 留有自主學習時空。
、凇×糇憬洑v過程的時間。
、堋″憻捊虒W機智,學會從學生中發現、提取學習資源。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提升──兩者應相輔相成。不去認真預設,那是不負責任;不善實時生成,那是不夠優秀。
2、教學環境的和諧:
上課,是兒童和老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來決定的。這種關系就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和諧的合作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均來自于師生共同創造的和諧的課堂氣氛。要使學生成為具有創新和批判精神的學習者,必須通過創設一種能夠對學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戰的教學環境來完成。在《雨點兒》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三條途徑來實現教學環境的和諧。
⑴ 情感共鳴,產生教學合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學生接受信息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師生之間沒有心理溝通,缺乏情感共鳴是難以產生“合力效應”的。從一定意義上講,語文課是情感課,語文課堂更是一塊情感共鳴的教育藝術園地。我在課文一開始就以情感作為紐帶引出文本,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始終帶著喜歡雨點的情緒在學。只有喜歡,學生才能投入到文本當中去,才能和文本產生共鳴。教學最后,讓學生自己成為雨點兒,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去,帶給世界更多的美麗。
⑵ 開放的教學時空。
3、創設“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在教學第五節的時候,我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有花有草?哪些地方沒有花沒有草?旨在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生活中的內容與文本相融合,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學完第五節,為了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我又創設了一個活動:
、拧≌f話訓練
過渡:數不清的雨點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會去哪里?我們一起去吧(老師可以做動作)
師:小雨點們(老師叫一聲)
我們一起出發了(音樂響起,看課件各種圖片7-8張注意讓學生沉浸到情境中,跟音樂動起來。教師可以提示他們:雨點啊,我們來到大海了,你們在海媽媽懷里干什么呢)課件結束,課外詞語的積累。
師:雨點兒們,我們剛才去哪了?(學生回憶:寬闊的大海,荒涼的沙漠、茂密的樹林、……學生一邊回憶,教師就把詞語貼到黑板上。)
⑵ 說話訓練: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地方,一定還有其他你想去的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學生先說地方)
師:那么多的地方,一定有一個是你最想去的,你最想去哪里?去干什么?
生1:我要去小河和小魚交朋友。
生2:我要去沙漠使那里長出各種鮮花和小草。
生3:我要去幫叔叔阿姨掃馬路。
生4:我要去森林給樹木澆水。
。ㄟ@一設計思路正符合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三次青年教師閱讀教學研討會上說的:“在閱讀教學中,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或觀察、調查、或讀書、看報、查閱資料,有的可作為教學的鋪墊,有的可作為課文內容的補充,有的可作為教學的拓展……改變課程內容的舊、窄、死,使之變得新、寬、活,使語文課程內容向生活開放,成為一泓不斷更新、永遠流淌的活水。”)
4、教師要實施“多元、多軌”的評價機制:
語文教學評價要著重體現一個“寬”字,評價環境要“寬松”,評價角度要“寬泛”。課堂評價的目的,不是甄別和選拔,而是從多方面“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拧∵@是一段學生讀“問”句時老師的評價:
評價:你問得輕輕的,挺神秘的。
你問得很著急,一定急著想知道。
你問得聲音真響亮。
你問得真溫柔。
集體讀:你們問得真好。
① 這句話是大雨點在問,還有哪句話是在問?(你呢?)
小雨點在問什么?(它想知道大雨點去哪了?)
、凇≡瓉硎沁@樣,真會讀課文,那小雨點前面那句話在“回答”(貼“回答”)
、啤∈堑,這句話里小雨點先回答了大雨點的問題,又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你來試著都讀這個句子。
評價:你回答得真清楚。
你回答得真好,小雨點一定很向往去那里。
你回答得真溫柔,我好象看到一個雨點妹妹
回答得真響亮。
。o論學生怎么讀句子,都是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所以我在評價的時候,從不以對錯作為標準,而是針對學生的不同的朗讀,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從而也引領學生產生自己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感受。)
課堂評價的原則,不求繁瑣的量化和客觀化,而更注重以鼓勵性評價為主的定性評價;總之,只有素有“指揮棒”之稱的評價機制實現了“多元、多軌”,才能給“開放”理念的落實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和諧生成,源于教師的素養
一堂課的成功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獲,同時也留給我無盡的思索。《新課程》十分注重人文內涵,認為課堂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作為充滿靈性與人文的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就應當是五彩繽紛,活力無限的。就應是充滿了帶有學生獨特個性的既包括學習方式又有獨到領悟的精彩“生成”的。開放和精致只有通過“生成”才能走向和諧,只有學生自己有“生成”語文學習才能融入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學生也才能成為語文課程的主動建構者。 如何才能實現課堂的和諧生成,在“精致的預設和開放的過程” 相互融合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教師是所有教學活動的調空者,所以教師的素養將直接影響課堂中的和諧生成。
預設是相對靜態的,是教師的預先設置。但隨著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隨著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生成。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范寫“驟”的時候少了一鉤,學生發現了。我連忙說:“謝謝你們的指正,要知道這個字我已經寫錯了十幾年,因為一開始我就寫錯了,所以到現在還是錯。所以你們在學習生字的時候,一開始就要寫對,開始寫錯了,到以后就成為習慣,很難改正,就像我們班有的同學要把‘就’字多寫一撇一樣!苯又以诤诎迳现匦路秾懥艘粋大大的“驟”字,并讓學生書空一遍,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顯然這一教學過程不是預設的,不是教學本課之前教師能“備”得到的,確實教師心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意料之外的,但又是教師教學涵養的胸襟之內。課堂教學中這樣的現象確實很多,這就要求教師備課不但要備一篇課文,還要備整本教材,備所有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本身的學識儲備必須豐富,教學觀念必須很新,教師的應變能力必須很強,教師的課堂調控水平必須很高,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四、關注生成,貴在價值引導
我們關注“生成性教學資源”,不能僅停留在捕捉到教學實踐中即時生成的生動情境,充滿童趣的問題,孩子反饋的信息。如果不進行價值引導,他們只是一個情境,一個問題,一個信息而已,毫無價值可言。
綜上所述,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發現生成性的教育資源,進行積極的價值引導,使課堂有效“生成”,讓課堂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思多德曾說過:“一個不好的老師是給人真理,一個好的老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泵鎸@句話,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真是感到慚愧。因為,有多少次學生充滿靈性的語言,被我所謂的“不認真思考”而否決了;又有多少次師生間心靈的碰撞,被我無情的專制了。面對這些遺憾,我只能告訴自己,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加強自己的綜合素養,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讓語文變得快樂,成為一種享受,這將是我恒久的理想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