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共同的家(通用17篇)

共同的家

發布時間:2023-08-02

共同的家(通用17篇)

共同的家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8個字,認識“人字頭”。

  2、練習用“( )是(  )的家”句式說話。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和動物、植物生存的環境。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用“( )是(  )的家”句式說話。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和動物、植物生存的環境。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共同的家。齊讀課題。

  二、范讀課文。

  1、學生照老師的樣子讀。

  2、說一說哪里是誰的家?

  3、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變幻句子形式。

  4、說一說: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在哪里?

  例:白云的家在藍天,

  小鳥的家在樹林,

  魚兒的家在小河,

  種子的家在泥土里。

  5、照樣子說一說,(    )是(     )的家。

  三、認讀生字。

  1、朗讀生字卡片。

  2、讀一讀:共同  孩子  種子 白云  泥土 小鳥  魚兒。

  四、背誦課文。

  五、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教學反思: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句式的理解比較到位,能夠獨立說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8個字,認識“人字頭”。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和動物、植物生存的環境。

  教學重點:自主識字,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規范的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練習拼讀音節。

  藍天      白云      孩子     小鳥 

  泥土      種子      魚兒     共同

  二、朗讀課文。

  1、同桌互相讀課文。

  2、指生朗讀課文,說說什么地方讀得好什么地方讀得不好?

  3、學生練習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

  2、學習“云”字。

  (1)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2)提示:第二筆是撇折。

  (3)學生仿寫。

  3、其他字學生自己學習書寫。

  四、練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六、教學反思:學生都有環保的意識。

共同的家 篇2

  2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一、知識結構

  二、教學目標

  1、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2、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3、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4、進行資料搜集,了解我國利用生物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進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

  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解決方法]

  通過舉例,繪制漫畫等引導學生思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同上。

  [解決方法]

  同上。

  四、課時安排

  1——2課時

  五、教學方法

  導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是指誰?如何理解“共同的”涵義?讓學生感受到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飛船,地球上所有的生靈搭載在這艘飛船上,結伴而行,體驗著同一生命旅程,沒有可以停靠的港灣,沒有可以遷居的綠洲。

  我們的家園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學生閱讀教材p123——124有關內容,設問:

  1、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2、這些環境問題會不會影響我們個人的生活?

  3、我們個人的行為,對這些環境問題的形成有沒有影響?

  教師總結歸納:

  1、溫室效應。由于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形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臭氧層破壞:氟利昂等物質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層破壞。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臭氧層破壞,導致人類的皮膚癌和白內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海洋污染:赤潮是由水體富營養化引起的。水體中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富營養化。當海水中發生富營養化時,藻類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赤潮,其危害主要有:

  ①藻類死亡后,遺體被細菌分解時消耗水體中的大量氧氣,使水體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②這些生物遺體被厭氧型微生物分解時,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酸雨:生態系統的硫循環見下圖。

  隨著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氣中,遠遠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動凈化能力,因而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并使許多地區出現酸雨。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稱。它可以使水體酸化,從而使魚類的生殖和發育受到嚴重影響;它會直接傷害植物的芽和葉,影響植物的生長。此外,酸雨還會腐蝕建筑物和金屬材料等。

  據報載(1999年12月6日《文匯報》),素有“北大荒”之稱的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續半個世紀的墾荒,“北大荒”不再開荒。這是因為連年的墾荒雖然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了貢獻,卻也使三江平原的濕地面積縮小了60%,丹頂鶴、東方白鸛等一些鳥類在該地區基本絕跡。于是,引出一個重要話題:如何協調糧食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呢?學生閱讀教材p124——127相關內容,設置下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是什么?

  2、生物多樣性有哪些價值?

  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些?

  教師總結歸納:

  主題

  每層次相關的內容

  基因

  基因攜帶著遺傳信息,基因控制性狀,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等是遺傳多樣性之源。

  物種

  種群是進化的單位,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庫在代代相傳過程中保持和發展,物種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結構、成分的多樣性,與物種的多樣性密切相關,保護生態系統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在教學中,應當更多地啟發學生思考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生態功能)和潛在價值。例如,教師可以繪制一幅漫畫:衰老的大樹發愁地想:“鳥兒們都死了,誰來替我傳播種子呢?”引導學生思考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往往是相互聯系的,一個物種的滅絕很可能導致一連串物種的滅絕,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種的數量失控,如貓頭鷹、鼬和狐的滅絕可能造成田鼠成災。教師提示:保護生物多樣性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保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也需要全球合作。

  最后,以“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為題,揭示“穩態與環境”的核心思想:整體、相互作用、動態平衡、協調發展,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和“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哲理,描繪出人類未來美好的前景,在學生的憧憬之中結束本節課。

  (三)總結

  生物多樣性包含了遺傳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我們說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指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的保護。

  (四)作業布置

  教材p128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2節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一、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1、溫室效應

  2、臭氧層破壞

  3、海洋污染——赤潮

  4、酸雨

  5、水資源短缺

  6、土地荒漠化

  7、生物多樣性銳減

  二、保護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三、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

共同的家 篇3

  第三單元地球,我們共同的家

  第二課時-------欣賞:《森林與小鳥》

  潯東小學周瑛

  教學內容:

  欣賞《森林與小鳥》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讓學生認識到熱愛地球,熱愛動物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教學準備:

  錄象資料、有關地球環境惡化的文字、圖片、《森林與小鳥》的錄音帶、打擊樂器(碰鈴、響鈴、雙響筒、沙錘、三角鐵、鈴鼓)各種頭飾。

  教學重難點:

  通過欣賞《森林與小鳥》,掌握樂曲的情緒,摸唱樂曲的主題并能區分樂曲的段落。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這一部分我通過語言引導)

  1.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森林做客,小鳥們要開森林大會!我們去參加,好不好?

  2.          (播放第一部分樂曲):師開始語言引導-----“在去的路上,我們聽到(小鳥快樂的叫聲),森林的早晨是那么(優美、寧靜)。(小鳥)醒來了(它們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將到來的黎明)”。

  播放這一段音樂的時候,老師用柔和的聲音,輕輕地朗誦,引導學生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

  3.          師:小鳥真高興,我們呼吸了新鮮空氣,感染了它們的喜悅,我們和小鳥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樂曲)

  ---------這部分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多聽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課設計

  1.情景導入  :播放課件(一陣狂風,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處都是·······).鳥在哭訴:誰把我們的家毀了,我沒家住,沒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傷的,嗚嗚·····我的家變了一個垃圾場。

  (出示錄象資料,幻燈片:有關地球環境變換的文字,圖片)

  這時候和剛才第一段音樂有截然不同的音樂與視覺效果,破壞的環境沖擊著學生們的視線和心靈,起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們知道破壞環境的是人類自己。

  3.  師:這是怎么回事?(讓學生們說一說)

  4.  師:同學說的都是對的,那現在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5.  師:(邊說邊放關于地球的圖片)地球是我們的媽媽,也是動物的媽媽,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她,對嗎?現在我們來幫助小鳥也是幫助我們自己重建沒好的家園,好嗎?這時候讓每個學生動手,布置(已準備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園,藍天,白云,太陽等等。(課前,早已準備好、做好的花、草、樹、鳥等各種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讓學生們從中獲得美好的創作靈感),請每一位學生為森林添上一筆,擺上作品-----很快,森林煥然一新。(布置的時候播放樂曲)

  ----------這部分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破壞環境,又怎樣愛護環境,美化環境。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出示課件(開始播放第二部分樂曲):欣賞第二部分樂曲(分四個小舞曲聽)讓學生聽完每一段圓舞曲,分組討論說一說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個小圓舞曲

  a)       第一圓舞曲歡快、活潑,一強一弱的力度對比更增添了

  俏皮的兒童情趣。

  b)      第二圓舞曲節奏變得緊湊,銅管樂器的加入,把情緒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熱鬧的景象。

  c)       第三圓舞曲是一首舒展、優美的圓舞曲,同前兩個圓舞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玄樂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聯想起小鳥們懂得舞姿。

  d)      第四圓舞曲稍活潑,帶有裝飾音的旋律,使音樂顯得非常輕快。

  這部分主要講出了主旋律的交替出現變奏,聽完一小段分小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四、互動部分 

  1.          讓學生聽第二圓舞曲,隨著樂曲舞動,(老師做一些提示動作,讓學生感受圓舞曲的風格特點)

  2.          師:同學們,這四段圓舞曲好聽嗎?現在你們跟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哼唱其中二段圓舞曲。(多哼唱幾遍,讓學生熟悉并能很快一起哼唱主旋律)

  ---------出示主旋律的譜子,老師用琴帶唱

  ( 這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熟悉旋律,加深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樂曲,能分辨樂曲的變化,四段小圓舞曲中第1、2、4段都比較活潑,節奏歡快,第3段比較優美、抒情。聽與唱的結合,加深學生對樂曲有了較深刻的印象,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

  師:今天我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保護環境,造福人類,不僅我們 、動植物都為之而高興,現在讓我們同小鳥一起去森林游玩。小鳥們來邀請我們去參加森林慶祝“美好家園”文藝晚會。

  3. 到了大森林里,所有的學生戴上頭飾(這時候播放全樂曲),老師象講朗誦一樣在把第一部分樂曲的含義說一說,當學生們聽第二部分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會扮演不同的動物,植物,在森林里嬉鬧,歡舞,(游戲前把打擊樂器分給一部分學生)有的學生用打擊樂器給旋律伴奏,有的學生唱旋律,有的學生用豎笛吹奏旋律。

  這部分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動起來,也調動了整個課堂氣氛,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理解樂曲。

  總結:

  師---------通過欣賞樂曲《森林與小鳥》使我們對地球、動物以及對人類自身有了初步正確的認識:我們要善待動物-----我們人類的朋友,善待地球----------我們賴已生存的家園。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以后應該怎么做,才能真的愛護環境。懂得“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的道理!

  師:大家說的都非常好,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歌曲《裝扮蘭色的地球》嗎?(放錄音)我們一起唱,一起為歌曲伴奏,一起拍手做律動。

  (走出教室結束上課)                                                  

共同的家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認識6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練習用“( )是( )的家”的句式說話。

  4.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和動物、植物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用“( )是( )的家”的句式說話。

  教具準備:

  自制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練習用“( )是( )的家”的句式說話。

  3、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和動物、植物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用“( )是( )的家”的句式說話。

  教具準備:

  自制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誰能告訴老師,你的家在哪兒?

  2.閉上眼睛猜一猜這是哪種小動物的家。(電腦放小動物的叫聲音樂。)

  3.無論是誰,無論是什么,都有自己的家,同時,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家。讓我們來一起學習第七課《共同的家》。(電腦出示課題:共同的家)

  二、新授:

  1.初讀課文。

  ⑴小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要讀準字音。

  ⑵把課文多讀幾遍,看誰先能讀通順。

  2.范讀課文。

  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老師是怎樣讀的。

  3.評讀課文。

  ⑴自己仿照老師再讀兩遍課文,準備一會兒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讀才華。

  ⑵指名展示讀;其他同學評讀;教師適機范讀。

  4.小組學習課文。

  組內的每個同學都讀一遍課文。交流: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5.班內交流匯報。

  ⑴由小組內推薦代表說一說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機用電腦出示動畫:白云在藍天上漂浮,小鳥在樹林中唱歌,魚兒在小河中暢游,種子從泥土中發芽,地球上生存著萬物。

  ⑵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使我們人和動物、植物永遠幸福地擁有自己的家呢?

  6.句式練習。

  ⑴(課件出示):

  白云的家是(藍天)。小鳥的家是(樹林)。

  魚兒的家是(小河)。種子的家是(泥土)。

  我們共同的家是(地球)。

  (盡可能面向全體。學生答對了,課件上就出現小動物對其進行表揚。)

  ⑵藍天是( )的家。樹林是( )的家。

  小河是( )的家。泥土是( )的家。

  大山是( )的家。( )是( )的家。

  (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發揮想象,甚至可以說一說將來哪兒是誰或什么的家。)

  7.美讀課文。

  ⑴我們不但從課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和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而且通過聯想還知道了更多的家,大家學的很棒!讓我們帶著你的體會,再完整地把課文讀一遍,可以加上你的動作,看誰讀得好。(自讀)

  ⑵指名配樂美讀課文。

  8.背誦課文。

  ⑴誰能像老師一樣,不看書,給電腦上的畫面配上課文中的解說詞?(電腦出示課文內容的畫面,老師朗誦課文。)自己先練一練。(練習背誦)

  ⑵(電腦出示配樂的課文內容動畫)指名配解說詞。(背誦)

  三、課后延伸:

  “樹林是小鳥的家”,有些小鳥就把自己的巢建在大樹上,樹婆婆用自己的身體為小鳥遮風擋雨。小鳥多高興呀!它會對樹婆婆說些什么呢?請大家課下讀讀121頁的選讀課文《樹婆婆》。

共同的家 篇5

  一、--思路說明

  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要達到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愛護生物、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圈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保意識。一般來說,學生通過開展活動而獲得的認識和印象是比較深刻的,所以本節課采用表演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這樣學生可通過情景體驗、正反對比、主動參與等方式,從而激發自身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果只靠教師單純的用事例說教,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乏味。與此同時,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和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對一定的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說:生物的生存依賴于一定的環境;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又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從更廣的角度看,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間最大的統一體;人類在其中的活動對環境產生的許多影響都具體有全球性。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愛護生物和環境的情感和關注生活、社會的習慣,以及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知識目標: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間相互影響知識的理解,并進一步了解人類在其中的活動對環境產生的許多影響都具有全球性。

  三、教學重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四、教學難點  資料的收集、設問難易程度的控制。

  五、資料準備  自制投影片;影碟;挑選表演小品的學生并做好道具;收集有關環保的各種資料;購買小獎品。

  六、教學方式  表演、討論

  七、教學實施步驟

  1.復習導入

  2.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放影碟)。

  3.學生表演小品《地球怎么啦?》

  4.討論

  通過第2和第3兩個教學過程內容的正反對比讓學生充分體驗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從而引出討論的問題。

  (1)在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做的許多事中,有無破壞環境的事例?

  (2)從剛才看到的小品中你發現人類給地球媽媽帶來了哪些有害的影響?

  (3)你認為我校校園內是否存在由于人類活動而給環境造 成了不良影響的事例?

  (4)你從報刊、雜志、書上是否看到過由于人們的不良習慣對環境產生不好影響的事例?與此相反,是否知道有些公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來保護生物環境的事例?

  (5)你對日本的水俁事件、ddt事件是如何看的?

  (6)從科學家模擬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的事件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7)本地正在或將要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護環境?你知道我國乃至全世界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保護措施?

  (8)從愛護環境,保護生物圈的角度出發,我們每個人應該怎么做?試寫一個拯救地球保護生物圈的方案。

  5.分組討論,表達交流,每個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實行小組長、代表輪換制)

  6.教師歸納小結

  7.評比、頒獎: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最佳拯救地球、保護生物圈方案獎。最后頒發獎品

  8.效果反饋:出示練習題。

共同的家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共、同、家、土、禾、苗、樹、林、地、球”10個生字。會寫“土、大、云、禾”4個字,學習新筆畫“撇折”。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家鄉的可愛,從而以實際行動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地球。

  4.引導學生練習用“( )是( )的家”句式說話,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書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2.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

  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的意思。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師:(板書:家)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家在哪兒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冷了,家會給我們溫暖;累了,家會讓我們舒適;難過時,家會撫慰我們的心靈難怪“家”字頭上有一個寶蓋頭,原來它是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幸福的港灣啊!(學生觀察“家”字,用自己的有趣想法記憶)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家”的兒童詩,題目是——(板書:共同的)我們一起讀課題。

  二、看圖談話,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2、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邊看邊想:白云和藍天,禾苗和土地,小鳥和樹林,魚兒和大海之間有什么聯系?我們和地球有什么聯系?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2、師范讀課文。

  3、小組內互讀,把讀錯的字找出來,互相糾正。

  4、檢查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1)愿當小老師的學生帶領大家認讀自己會讀的生字詞。

  (2)開火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再評出讀得好和有進步的同學。

  2、自由朗讀,讀后想想從課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向大家請教。

  3、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你要請教的問題。(學生根據詩句內容自由表達)

  4、再現插圖,想想:

  (1)藍天是誰的家?土地是誰的家?

  樹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

  (2)它們愛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5、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是的,就像大家說到的,我們人類、各種動物、植物,甚至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全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媽媽為我們提供了一切所需,所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五、練習背誦,積累詞語

  1、聽課文錄音,跟隨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看誰背得好。(不丟字、不添字、背誦流利。)

  3、會背誦了,就把課后題中的小鳥涂上顏色。

  六、練習,拓展思維

  1、小黑板出示課后練習第二題,讓學生讀讀,想想,再填空。

  2、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3、你還知道有什么是誰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莊稼的家……)

  七、指導書寫

  指導寫“云”字時,要告訴學生:“云”字的第三筆是撇折,這是新學習的筆畫。

  八、總結延伸

  1、師:美麗的地球,共同的家,我們每個人都要熱愛她、保護她。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么呢?(學生談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保護地球的行動)

  師生一起背誦課文。

  2、家、家鄉、國家、地球都讓我們發自內心的熱愛著,課后大家去讀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我的家鄉美如畫》、《鞋》這兩篇文章吧,你一定會有收獲的。

  【教學反思】

  一年級孩子比較感性,教師語言要貼近孩子的心靈。課上我頻頻用兒童化的語言“小白云”“小禾苗”“快樂的小鳥”“活潑的小魚”“誰來夸夸你的家”激勵學生朗讀的欲望,盡量使平時不敢舉手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朗讀中來,切身體會到家的溫暖和甜蜜,感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幸福、自豪與驕傲。一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而且有很強的表演欲,我抓住這一特點,鼓勵學生用形象的動作配合朗讀以及背誦,表演朗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然升華了主題:即如何愛護地球。學生紛紛言說“不要亂摘花”“不要亂扔紙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等達到了情感目標。

共同的家 篇7

  《共同的家》原文

  藍天是白云的家,

  土地是禾苗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

  大海是魚兒的家,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共同的家》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共、同”等八個生字,會寫“土、云、大、禾”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在學習中體會到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

  [重點難點]重點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難點是體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設計流程]

  一、看圖談話,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2、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邊看邊想:白云和藍天,禾苗和土地,小鳥和樹林,魚兒和大海之間有什么聯系?我們和地球有什么聯系?

  二、揭示課題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讀,把讀錯的字找出來,互相糾正。

  3、檢查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1)愿當小老師的學生帶領大家認讀自己會讀的生字詞。

  (2)開火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再評出讀得好和有進步的同學。

  自由朗讀,讀后想想從課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向大家請教。

  3、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你要請教的問題。

  4、再現插圖,想想:

  (1)藍天是誰的家?土地是誰的家?

  樹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

  (2)它們愛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5、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共同的家”?

  四、練習背誦,積累詞語

  1、聽課文錄音,跟隨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看誰背得好。(不丟字、不添字、背誦流利。)

  3、會背誦了,就把課后題中的小鳥涂上顏色。

  五、練習,拓展思維

  1、小黑板出示課后練習第二題,讓學生讀讀,想想,再填空。

  2、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3、你還知道有什么是誰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莊稼的家……)

  六、指導書寫

  指導寫“云”字時,要告訴學生:“云”字的.第三筆是撇折,這是新學習的筆畫。

  七、擴詞,積累運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烏云、云霧、云海

  (1)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

  (2)你從這課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填在花籃里。

  (3)選擇你喜歡的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話。

  《共同的家》教學反思

  《共同的家》是一首兒童詩。詩歌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應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在讀中成誦,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幾遍,達到讀正確、讀通順,再通過教師的指點,讓學生讀出停頓,從而讀流暢整首詩。

  在教學完整首詩后,我設計了一個延伸環節:你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對學生來講,藍天不僅是白云的家,也是月亮,星星的家,是太陽的家,他們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所以我們應特別注意激發孩子的思維創新,讓知識從學習積累到創新,運用。

共同的家 篇8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綠蔭》復習歌曲《美麗的黃昏》

  教學目的:通過匯報小組學習的成果,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揭示本單元的中心議題“地球是我家,環保靠大家”的思想。欣賞歌曲《綠蔭》,感受樂曲優美的情緒,增強學生愛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復習歌曲《美麗的黃昏》,并以小組的形式匯報演唱或演奏。

  教學過程:

  1、小組匯報:

  (1)地球面臨的問題。

  (2)那些問題是由人類的影響造成的?

  (3)我們該怎樣做?

  2、教師展示相關的材料。

  3、欣賞歌曲《綠蔭》:

  (1)初聽樂曲:地球需要綠蔭、小鳥需要綠蔭、我們人類更需要綠蔭。

  (2)再聽樂曲:請問這首樂曲的速度?情緒?

  (3)教師出示歌詞:跟著音樂哼唱歌曲旋律。

  4、復習歌曲《美麗的黃昏》

  (1)全體齊唱

  (2)全體練習二部輪唱

  (3)小組練習并演唱二部輪唱

  (4)全體練習三部輪唱

  (5)小組練習并演唱三部輪唱或輪奏

  5、總結下課

  6、教學反思:學生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小組合作演唱和演奏的表現能力有所提高。

共同的家 篇9

  《共同的家》是語文出版社S版教材中一年級上冊里的一首兒歌。課文把土地比做禾苗的家,把樹林比做小鳥的家,把大海比做魚兒的家,把地球比做我們 共同的家,既傳授了知識,又滲透了環保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經驗不是太豐富,但是他們活潑、天真、可愛,表 現欲望強。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共、同、家、土、禾、苗、樹、林、地、球”10 生字。會 寫“云、土”兩個生字。學習新筆畫“撇折”。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第一、閱讀方面: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 導,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體驗和理解。 本課教學要以朗讀為主, 在讀中成誦, 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1、體驗閱讀,讀中見悟 以讀為主, 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與多樣的讀書形式,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 讀美, 在讀中去感悟, 在讀中去欣賞, 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學《共同的家》一課,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 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 里,白云朵朵;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嫩綠的 芽破土而出,迎著和風微笑”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 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師適時的評價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 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2句式遷移,刨編詩歌 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家》這課中句式“(什么)是 (誰)的家”的遷移有兩次。一是在學習課文“地球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前,其主 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底氣關系的感悟,從藍天白云、樹 林小鳥以及其他的生活經驗遷移過來, 無需說教, 一樣親切感人。 既突破了難點, 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編兒童詩。 這種創編, 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 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涵的感悟。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現,解放學生的 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師生共同探討,共同 研究,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共同進 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第二、識字方面:《新課程標準》 的識字教學,遵循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 強調多識字,少寫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減輕了勞動強度,調動了學生識字 的積極性。 但是, 新課程的讀寫分離從另一方面又給識字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君 子動口不動手” 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成了新課程下教師最 頭疼的問題,教學過程敏繁分瑣析相當乏味單調,沒有意義,且耗時大。我覺得 讓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 記憶, 分析字形, 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 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 現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 律。比如: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 件,增減筆畫。

  教學思路:

  《共同的家》 安排兩課時, 本節課是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學會兩個生字 “云、 土”,會借助漢語拼音讀文,做到三不。能初步懂得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白云、禾苗、小鳥、魚兒頭飾、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看看黑板上畫了些什么?(請生回答)

  2.房子里有些什么人呢?(請生回答)對了,家里要有爸爸、媽媽、爺爺、奶 奶,這才是一個溫暖的家。(板書:家)

  3.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那么可愛的小鳥、美麗的白云、青青的禾 苗、活潑的魚兒,它們能和我們一起只在這個溫暖的家里嗎?(請生回答)

  4.它們的家又在哪里,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 小手舉起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2.共同的)讀題兩遍。

  二、 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小朋友翻開書 P56 頁,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兒歌,在讀之前老師有 兩個要求。(出示課件)

  2.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生字寶寶全跑到大屏幕上去了,你們認識它們嗎? (1.指名生讀行)其他小朋友注意聽,他讀準了沒有。(全班齊讀一遍)

  3.調皮的拼音寶寶不見了,你們還會讀嗎? (指名讀行,男女生讀生字 2 遍)

  4.瞧!我們生字寶寶手拉手,組成了好朋友,我們來一起讀讀!

  ①(出示課件)逐一出示讀詞語

  ②讓我們連起來再讀一次。

  5.老師把生字寶寶都送回課文里了,讓我們來讀讀課文,你喜歡那一行就多讀 幾遍!

  6.反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行,相機板書,分別讀的時候鞏固。

  ①“藍天是白云的家。”指名讀,帶全班讀。

  ②“土地是禾苗的家。”指名讀,還有沒有和他一樣喜歡這一句的,想讀的站起 來讀。 一這句話里面就有一個生字寶寶(舉起“土”字讓學生讀) 二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土字(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 三組詞觀察田字格里的土字(起筆、重要筆畫) 四帶這小朋友們的發現寫土字 五老師提醒:小朋友在寫土字的時候要注意第三筆橫要寫得長些

  ③“樹林是小鳥的家。”指名讀,分男女生比賽讀。

  ④“大海是魚兒的家。”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⑤“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全班齊讀。

  7.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白云、禾苗、小鳥、魚兒)頭飾,學生跟這老師 說一遍這些詞語。我們分四個小組來讀一讀。

  8.小結:小朋友們都讀得這么好,老師就把這個頭飾送給你們每個小組。

  三、 學習生字“云”

  1.看見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帶勁,老師忍不住也想讀一讀,讓老師來讀一行,行 嗎?。(出示課件“藍天是白云的家”。)

  2.瞧!這里面就藏著一個生字寶寶請看(出示“云”字飛出來)“云” ,誰 來和它打招呼。

  ① 你有什么方法記住這個云字(加一加,減一減得方法)

  ② 下面這個部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筆畫“撇折”(出示課件)

  ③ 請跟老師書空筆畫(2 遍)

  ④ 組一組詞。(請 2 個學生)

  ⑤ 那我們怎么能把云字寫得漂亮,觀察田字格里的云字。(請生回答)

  ⑥ 下面就寫云的筆順。

  ⑦ 帶著小朋友的發現我們來寫云字。 (提醒學生:云字第二筆稍長壓在橫中線上)

  3.反饋學生寫的生字

  四、總結

  白云、小鳥、大海、禾苗都有家,地球又是我們共同的大家,讓我們 一起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最后,讓我們美美的把課文讀一讀。

  板書設計:

  共同的家

  藍天 (白云) 樹林 (小鳥)

  地球 共同的家

  大海 (魚兒) 土地 (禾苗)

共同的家 篇10

  教學內容:欣賞樂曲《森林與小鳥》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樂曲,培養學生正確的聆聽音樂的習慣;能夠正確區分樂曲的兩個段落,并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記憶模唱樂曲的第二主題片斷。

  教學過程:

  1、初聽全曲:你聽到了什么?

  2、分段欣賞:

  (1)欣賞第一部分:這段音樂描述了什么情景?為什么?(速度較慢、節奏較為舒展,表現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2)欣賞第二部分:

  a、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情景?為什么?(速度較快、節奏緊湊,表現了森林中各種鳥在鳴叫。)

  B、小組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賞歌曲:請你為樂曲起個好聽的名字。

  3、拓展教學: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森林與小鳥》。它表現了小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自由快樂的生活。請問同學們,鳥兒在什么樣的森林中才無憂無慮的生活?才能唱出快樂的歌?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出現了哪些危機?作為少年兒童的我們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利用業余時間收集一些資料,共同交流。

  4、教學反思:學生通過聆聽音樂,積極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情緒。

共同的家 篇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共、同、家、土、禾、苗、樹、林、地、球”10 生字。會 寫“云、土”兩個生字。學習新筆畫“撇折”。

  2.幫助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第一、閱讀方面: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 導, 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體驗和理解。 本課教學要以朗讀為主, 在讀中成誦, 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1、體驗閱讀,讀中見悟 以讀為主, 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與多樣的讀書形式,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 讀美, 在讀中去感悟, 在讀中去欣賞, 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學《共同的家》一課,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 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藍天萬 里,白云朵朵;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嫩綠的 芽破土而出,迎著和風微笑”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 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師適時的評價點撥給了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 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

  2 句式遷移,刨編詩歌 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家》這課中句式“(什么)是 (誰)的家”的遷移有兩次。一是在學習課文“地球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前,其主 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底氣關系的感悟,從藍天白云、樹 林小鳥以及其他的生活經驗遷移過來, 無需說教, 一樣親切感人。 既突破了難點, 又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編兒童詩。 這種創編, 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 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涵的感悟。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現,解放學生的 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師生共同探討,共同 研究,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共同進 入文本所營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第二、識字方面:《新課程標準》 的識字教學,遵循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 強調多識字,少寫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減輕了勞動強度,調動了學生識字 的積極性。 但是, 新課程的讀寫分離從另一方面又給識字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君 子動口不動手” 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成了新課程下教師最 頭疼的問題,教學過程敏繁分瑣析相當乏味單調,沒有意義,且耗時大。我覺得 讓學生在充分自學中用多種方法思考, 記憶, 分析字形, 是培養識字能力的捷徑。 當然自學不等于老師不教,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 現問題,獲得知識,這樣的所獲才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 律。比如: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 件,增減筆畫。

  教學思路:

  《共同的家》 安排兩課時, 本節課是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學會兩個生字 “云、 土”,會借助漢語拼音讀文,做到三不。能初步懂得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白云、禾苗、小鳥、魚兒頭飾、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 小朋友們,看看黑板上畫了些什么?(請生回答)

  2. 房子里有些什么人呢?(請生回答)對了,家里要有爸爸、媽媽、爺爺、奶 奶,這才是一個溫暖的家。(板書:家)

  3. 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那么可愛的小鳥、美麗的白云、青青的禾 苗、活潑的魚兒,它們能和我們一起只在這個溫暖的家里嗎?(請生回答)

  4. 它們的家又在哪里,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非常好聽的兒歌, 小手舉起來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2.共同的)讀題兩遍。

  二、 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 請小朋友翻開書 P56 頁,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兒歌,在讀之前老師有 兩個要求。(出示課件)

  2. 小朋友,你們看我們的生字寶寶全跑到大屏幕上去了,你們認識它們嗎? (1.指名生讀行)其他小朋友注意聽,他讀準了沒有。(全班齊讀一遍)

  3. 調皮的拼音寶寶不見了,你們還會讀嗎? (指名讀行,男女生讀生字 2 遍)

  4. 瞧!我們生字寶寶手拉手,組成了好朋友,我們來一起讀讀!

  ①(出示課件)逐一出示讀詞語

  ②讓我們連起來再讀一次。

  5. 老師把生字寶寶都送回課文里了,讓我們來讀讀課文,你喜歡那一行就多讀 幾遍!

  6. 反饋: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行,相機板書,分別讀的時候鞏固。

  ①“藍天是白云的家。”指名讀,帶全班讀。

  ②“土地是禾苗的家。”指名讀,還有沒有和他一樣喜歡這一句的,想讀的站起 來讀。 一這句話里面就有一個生字寶寶(舉起“土”字讓學生讀) 二你有什么方法記住土字(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 三組詞觀察田字格里的土字(起筆、重要筆畫) 四帶這小朋友們的發現寫土字 五老師提醒:小朋友在寫土字的時候要注意第三筆橫要寫得長些

  ③“樹林是小鳥的家。”指名讀,分男女生比賽讀。

  ④“大海是魚兒的家。”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⑤“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全班齊讀。

  7.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白云、禾苗、小鳥、魚兒)頭飾,學生跟這老師 說一遍這些詞語。我們分四個小組來讀一讀。

  8. 小結:小朋友們都讀得這么好,老師就把這個頭飾送給你們每個小組。

  三、 學習生字“云”

  1. 看見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帶勁,老師忍不住也想讀一讀,讓老師來讀一行,行 嗎?。(出示課件“藍天是白云的家”。)

  2. 瞧!這里面就藏著一個生字寶寶請看(出示“云”字飛出來)“云” ,誰 來和它打招呼。

  ① 你有什么方法記住這個云字(加一加,減一減得方法)

  ② 下面這個部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筆畫“撇折”(出示課件)

  ③ 請跟老師書空筆畫(2 遍)

  ④ 組一組詞。(請 2 個學生)

  ⑤ 那我們怎么能把云字寫得漂亮,觀察田字格里的云字。(請生回答)

  ⑥ 下面就寫云的筆順。

  ⑦ 帶著小朋友的發現我們來寫云字。 (提醒學生:云字第二筆稍長壓在橫中線上)

  3. 反饋學生寫的生字

  四、總結

  白云、小鳥、大海、禾苗都有家,地球又是我們共同的大家,讓我們 一起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最后,讓我們美美的把課文讀一讀。

  板書設計:

  共同的家

  藍天 (白云) 樹林 (小鳥)

  地球 共同的家

  大海 (魚兒) 土地 (禾苗)

共同的家 篇12

  4-1尋找生物的家園

  過程與方法: ●收集各種環境中的動物及其相關資料。

  科學知識: ●意識到生物依賴環境生存,理解環境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條件。●知道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生物的生存。●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棲息地。●知道生物棲息地的組成。●了解生物之間的互利合作和敵對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呵護生物的家園,能自覺地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能意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于環境,又影響環境。

  教學重點: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地球圖片,講解地球是每一種生物的家園,但每一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范圍,它們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新課

  1、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出示p26頁的圖片,并提問:這些動物分別住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問:在這些環境中還有哪些生物?

  學生回答。

  問:它們為什么生活在這里?

  師小結:不同的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每一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

  2、了解生物的棲息地

  出示p27頁的自然風光或自己尋找的自然風光圖片

  問:請找出這張圖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學生尋找并回答。

  問:這些生物為什么生活在這個環境中?

  學生討論。

  師: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國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出示樹的圖片。

  問:一棵樹會是多少種生物的棲息地。

  學生到校園里進行實際觀察并做好記錄。

  注意:要學生保護生物,不要傷害它們。

  3、了解生物之間的互利和敵對關系

  出示p28和p29的圖片讓學生觀察。

  問:從這幾幅圖片上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觀察并思考,回答問題。

  問:p28的這幾幅圖中的生物體現了生物之間相互合作的關系,它們為什么要相互合作的?

  學生討論并回答。

  問:p29這幾幅圖說明了生物間的敵對關系,它們又為什么會成為敵對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環境為生物提供了棲息地,但生物的生存、生長、繁殖等都要靠生物自己,對于生物來說,不管是相互合作還是敵對關系,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生長和繁殖,由于不同的生物它們所選擇獵食方式不同應而我其它生物之間所產生的關系也就不同

共同的家 篇13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11個生字。正確書寫“云”字。

  2、 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 會用“是的家“句式說話。

  4、 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任何動物、植物生存的環境。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會用“是的家”句式說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那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們人類以外,還有什么?他們的家又在哪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家”的小兒歌,相信你在用心學習完課文后,一定能解答老師的問題。板書“7共同的家”。

  齊讀課題“7共同的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借助拼音自讀課文。

  請你自己小聲讀讀課文,如果你有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爭取做到不丟字、不加字、讀準音。

  2、 指名反饋讀。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來給他檢查。請你拿出一支筆,如果哪個字讀錯了,請你用筆圈出來。看誰的聽力。

  3、 糾正個別字的讀音。

  哪位小老師聽出問題來了?

  4、 前后小伙伴之間相互檢查,如果小伙伴把字音讀錯了,請你幫他他糾正過來,如果他把每個字音都讀準了,請你給他里一個大拇指。比比看誰讀得最正確。

  5、 齊讀課文。

  誰愿意推薦你的小伙伴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生字,掃清文字障礙。

  大家讀的特別認真,現在我們來學學本課生字,相信認識了這些生字后,你能把課文讀的更好。

  1、 自學生字表。

  請你看語文書71頁的生字表,自己小聲讀讀這些生字。看誰能把他們全都記住了。

  2、 帶拼音讀生詞。

  (1)現在這些生字寶寶們全跳到大屏幕上組成詞語了,你還認識他們嗎?請你們試著讀一讀?

  (2)誰能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讀?

  3、 去拼音讀生詞。

  你們怎么都會讀呀?是不是拼音朋友幫了你們的忙?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有誰想當小老師帶讀?

  4、 打亂順序讀生詞。

  老師出示哪個詞語,你就大聲讀哪個詞語,看誰反應最快。

  5、 認讀生字。

  生字寶寶看到你們這么棒可高興了,他們都從詞語中跳出來想和你們做朋友了。我們快來跟他們打個招呼吧!誰想挑戰當小老師讀讀生字?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 送字回文。

  現在生字寶寶想回家了,讓我們一起把生字寶寶送回家,看看在課文中你還認識他們嗎?

  請你打開70頁,自己再來讀讀課文。這次看誰讀的既準確又流利。待會請你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讀才華!

  2、 指名朗讀。

  誰愿意展示你的朗讀才華?(指兩人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在我們的課文中,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那里?

  3、學習課文內容。

  指名回答問題。說到哪句就學習哪句

  以第一句為例。

  (1)指名讀讀句子“藍天是白云的家”

  (2)提問:為什么說“藍天是白云的家”?藍天還可以是誰的家?

  (3)想象畫面,有感情朗讀。

  重點學習最后一句話

  我們現在知道了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哪了,他們都有自己美麗的家,同時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溫暖幸福的家。那么我們共同的家是什么呢?(地球)

  (1) 讀讀最后一句話。

  (2) 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師:是啊,白云在藍天上漂浮,小鳥在樹林中唱歌,魚兒在小河中暢游,種子從泥土中發芽。。。地球上生存著萬物,所以我們才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啊!

  (3) 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地球這個“共同的家“?

  五、指導書寫“云”。

  1、 出示生字“云”。

  2、 你是怎樣記住“云”的?

  3、 觀察田字格中“云”。

  請你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云”,想一想要想把“云”些漂亮,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4、 師范寫。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看看老師怎么寫?誰看的最認真誰就能字寫得比老師寫得還漂亮。

  5、 生動筆描兩個,寫一個。

  同學們看的都特別認真,現在該輪到你們寫了,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寫漂亮。請你打開語文書71頁。拿起你用的一支筆。擺好執筆姿勢。把“云”描兩個寫一個。

  6、 展示反饋。

  7、 生修改自己的字。

  8、 用“云”組組詞。

共同的家 篇14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教學目標:這是一節以聲樂教學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學生們自學、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的運用輪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生在歌曲《美麗的黃昏》的伴奏為背景音樂開始學習。

  教師可提問:這段音樂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它是幾拍子的歌曲?

  二、學習歌曲《美麗的黃昏》

  (1)解決歌曲旋律難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彈琴),出是卡片唱準下面的音。123143321

  (2)解決輪唱難點

  (3)學唱歌曲《美麗的黃昏》的曲譜:

  可采取個人學習或小組學習的方式。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音準和節奏及三拍子的韻律感。

  (4)學習歌詞

  教師可提問:你感覺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表現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樣的歌聲演唱?

  (5)學習輪唱

  教師解釋輪唱的含義,并作示范。

  教師可根據學生能力分步驟進行:二部輪唱、三步輪唱。

  3、器樂練習:

  講學唱的歌曲用打擊樂器與他人合作演奏。

  教學反思:能正確掌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能完整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共同的家 篇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共、同、家、土、禾、苗、樹、林、地、球”10個生字。會寫“土、大、云、禾”4個字,學習新筆畫“撇折”。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家鄉的可愛,從而以實際行動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地球。

  4.引導學生練習用“( )是( )的家”句式說話,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書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2.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

  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的意思。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師:(板書:家)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家在哪兒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冷了,家會給我們溫暖;累了,家會讓我們舒適;難過時,家會撫慰我們的心靈„„難怪“家”字頭上有一個寶蓋頭,原來它是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幸福的港灣啊!(學生觀察“家”字,用自己的有趣想法記憶)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家”的兒童詩,題目是——(板書:共同的)我們一起讀課題。

  二、看圖談話,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2、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邊看邊想:白云和藍天,禾苗和土地,小鳥和樹林,魚兒和大海之間有什么聯系?我們和地球有什么聯系?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2、師范讀課文。

  3、小組內互讀,把讀錯的字找出來,互相糾正。

  4、檢查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1)愿當小老師的學生帶領大家認讀自己會讀的生字詞。

  (2)開火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再評出讀得好和有進步的同學。

  2、自由朗讀,讀后想想從課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向大家請教。

  3、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你要請教的問題。(學生根據詩句內容自由表達)

  4、再現插圖,想想:

  (1)藍天是誰的家?土地是誰的家?

  樹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

  (2)它們愛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5、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是的,就像大家說到的,我們人類、各種動物、植物,甚至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全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媽媽為我們提供了一切所需,所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四、練習背誦,積累詞語

  1、聽課文錄音,跟隨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看誰背得好。(不丟字、不添字、背誦流利。)

  3、會背誦了,就把課后題中的小鳥涂上顏色。

  五、練習,拓展思維

  1、小黑板出示課后練習第二題,讓學生讀讀,想想,再填空。

  2、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3、你還知道有什么是誰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莊稼的家……)

  六、指導書寫

  指導寫“云”字時,要告訴學生:“云”字的第三筆是撇折,這是新學習的筆畫。

  七、總結延伸

  1、師:美麗的地球,共同的家,我們每個人都要熱愛她、保護她。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么呢?(學生談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保護地球的行動)

  師生一起背誦課文。

  2、家、家鄉、國家、地球都讓我們發自內心的熱愛著,課后大家去讀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我的家鄉美如畫》、《鞋》這兩篇文章吧,你一定會有收獲的。

共同的家 篇16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討論生物和環境的關系。

  能夠觀察、記錄身邊的生物、討論其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

  能夠例舉事例解釋生物間的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

  知識與技能

  知道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

  知道生物棲息地的概念。

  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敵對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感受生物之間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合理性。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去發現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系,揭示環境對于生物的意義,難點是要突出同一環境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教學準備

  有關生物生存之間有伙伴關系和敵對關系的圖片與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地球圖片,講解地球是每一種生物的家園,但每一種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范圍,它們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頁的圖片,認識圖上的動物。

  (2)提問:它們應該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3)學生看圖辨析。

  (4)提問:為什么企鵝要生活在南極?南極除了企鵝還有沒有別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會有獅子嗎?為什么?

  (5)討論:其它幾種環境里分別只生活這一種動物嗎?還應該有哪些生物?通過這幾幅圖,你發現生物與他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觀察周圍環境里的生物,揭示棲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張包含豐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風光圖片或錄像。

  (2)提問:圖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師生交流。

  (4)在圖片上有兩種顏色筆分別寫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稱。

  (5)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長期生存在這樣的環境里?這些自然環境為生活在這兒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

  (6)講解:像這樣一種生物愿意長期生活在某個環境里,是因為這個環境為它提供了生存、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護所等條件,這樣的生活環境被稱為生物的棲息地。

  (7)講述:一棵樹也可以成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下面讓我們一起考察一下校園中的一棵樹是哪些生物的棲息地。

  (8)看書27頁學習觀察方法(提示學生要愛護樹木,就搖一搖夠的著的樹枝,觀察結束,將搖下的生物放回樹上)。

  (9)教師選擇觀察的樹木,學生分組外出調查,記錄。

  (10)匯報調查結果,師生交流。

  (11)討論:這些生物為什么愿意生活在這棵樹上?這棵樹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導學生了解同一棲息地中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關系和敵對關系。

  (1)提問:在同一個棲息地,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樣共同生活呢?它們之間是朋友還是敵人呢?

  (2)看28頁圖片,或提供有關生物間合作關系的錄像。

  (3)提問:圖上是什么動物?它生活在哪里?與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討論:這些動物能離開與它們一起生活著的其它生物嗎?為什么?你能舉例說說圖上的這些生物它們之間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談話:向自然界中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覺得它們的關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嗎?

  (7)談話: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這樣合作的伙伴關系嗎?你知道還可能有什么樣的關系?

  (8)出示生物之間敵對關系的圖片或錄像。

  (9)提問:它們之間為什么成為了敵對關系?是什么原因?

  (10)討論:既然自然界中有這么多兇猛的動物,它們是些弱小動物的敵人,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消滅這些猛獸,而保護那些弱者?為什么?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樹上非洲大草原的圖:圖上有哪些生物?它們之間的生存是哪種關系?僅僅是一對一的敵對關系嗎?

  2.請學生把圖上有敵對關系的動物列舉出來。

  3.師生交流結果。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1.尋找生物的家園

  棲息地

  生存、生長、繁殖等條件

  教后記: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結合查閱資料,例舉同類生物在形態方面適應環境的具體事例。l

  能設計實驗驗證對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釋。l

  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l

  知識與技能:

  認識動植物的生存本領是與其生存的環境密切聯系的。l

  認識并描述動植物在外形、習性等方面是如何適應生長環境的。l

  知道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l

  知道不同動植物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l

  知道一些典型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特征。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生存環境的豐富多彩和動植物生存本領的奇特有趣。l

  想知道關于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內容,愛提出與此相關聯的問題。l

  重視證據。

  意識到要愛護生命,要為生物的生存創設合適的生存環境。l

  教學重難點

  本課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環境的基礎上,重點研究環境對生物省長、生活習性等多

  方面的影響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

  教學準備:

  紙巾、蠟紙、保鮮膜、彩色透明紙、水彩筆、魚的圖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大自然的各個角落里生存著不同的生物,生物為了在各自的家園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領呢?(板書課題)

  二、引導學生發現植物和動物在形態上和生活習性上對環境的適應。

  1.認識沙漠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講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個條件很惡劣的環境,那里的環境有什么特點?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嗎?最常見的動植物是什么?

  (3)談話: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約有種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觀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它為什么能適應沙漠這種環境?

  (5)怎么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

  (6)看書上得30頁實驗:這是用了一種什么實驗方法?實驗中要注意什么?比較的是什么條件?

  (7)學生分組實驗。

  (8)讓學生預測實驗結果,能證明什么問題?

  (9)小結仙人掌的本領。

  (10)談話: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動物——駱駝來說,你知道它有哪些是應沙漠環境的特殊本領?

  (11)出示駱駝圖或視頻資料。

  (12)學生通過課前查找的資料交流駱駝本領。

  (13)學生匯報,教師補充。

  (14)講述:其實除了仙人掌和駱駝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進沙漠,仔細搜索一番,結果會令你大吃一驚,因為很多動植物都住在這片嚴重缺水的地方。

  (15)認識一些適宜生活在沙漠環境中的生物。

  (16)談話:課前有些同學也查找了些資料,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植物生活在沙漠環境中?

  (17)學生介紹。

  2.認識海洋環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領。

  (1)出示水母和魚的圖:一些海洋中的動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領。圖上是什么動物?

  (2)提問:它們的體色有什么特點?不同部位的體色有何不同?為什么這樣?

  (3)學生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設。

  (4)學生操作活動:讓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

  用黃色筆在白紙上畫條魚,覆上一張黃色的透明紙,觀察,有什么現象?

  (5)交流活動結果。

  (6)提問:自然界中還有哪些動物是像這樣靠體色來保護自己生存的?

  (7)學生交流。

  3.認識草原環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領。

  (1)談話:斑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動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條紋有什么作用嗎?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

  (4)講述:讓我們看看書上科學家研究的結論。

  (5)提問:科學家為了研究斑馬的條紋的作用蹲在草叢中觀察斑馬得出另一種結論,你猜猜另一種結論可能是什么?

  (6)學生匯報猜測結果。

  (7)播放有關斑馬的錄像。

  (8)教師小結斑馬身上條紋的作用。

  三.啟發學生討論給動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項。

  1.談話:我們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討論: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們居住的地區,要注意什么問題?

  3.提問:仙人掌能搬家到我們居住的地方,南極的企鵝能搬到我們這兒嗎?見過嗎?要注意什么問題?

  4.小結:給生物搬家需要了解這種生物適合生存的環境,并給它創設這樣的環境,這樣才能讓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2.有利于生存的本領

  外形

  適應環境

  習性

  3.有趣的食物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結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l

  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l

  能夠分析生物間的食物關系。l

  能夠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l

  能夠尋找、分析表達食物關系的成語。l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l

  知道食物鏈的組成。l

  知道食物鏈的營養來自于綠色植物。l

  認識食物鏈上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l

  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l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境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難點是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不同種類分解者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前面我們了解到在同一區域中生活的各種生物之間會存在兩種生存關系:伙伴關系或敵對關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這些不同的生物聯系起來?(食物)

  2.動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學習新課

  1.揭示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

  (1)出示植物、老鼠、貓頭鷹三種生物圖片:這個地區的幾種生物之間是種什么生存關系?

  (2)提問:你能用箭頭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3)學生畫圖表示。

  (4)講述:你們看看生物之間像這樣以“誰被誰吃”的一種食物關系連接起來,形成了鏈狀的聯系,生物學家把它稱為食物鏈。

  (5)讓學生自由談自己對食物鏈的看法。

  (6)談話:請學生在自然界中舉幾個生物的例子。師邊板書在黑板上。

  (7)提問:你們說的這些動植物之間有沒有食物鏈的關系?

  (8)學生討論、寫食物鏈。

  (9)匯報結果:黑板上的這些食物鏈有的同學箭頭向左,有的卻向右,那到底哪種畫法才是規范的呢?

  (10)講解食物鏈的規范畫法。

  (11)同學們,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聽過嗎?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這句話其實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種食物聯系,你能根據這句成語的意思把圖畫完整嗎?

  (12)學生畫圖p34頁。

  2.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講述:生物學家給食物鏈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2)講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概念。

  (3)學生討論分析35頁圖上各種生物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哪些是分解者。

  (4)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劃分理由。

  (5)提問:你認為在食物鏈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導學生分析錯綜復雜的食物鏈,建立食物網的概念。

  (1)談話: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種動物?多少種植物?它們之間有沒有這種食物鏈關系?多不多?

  (2)看書p36圖,上面有哪些動植物?你能不能用我們剛才學的畫食物鏈的方法畫一條食物鏈?

  (3)提問:還有沒有其它食物鏈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個不漏的將所有的食物鏈畫出來呢?你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4)畫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鏈,數數看有多少條?

  (5)提問:你們數過圖上有多少條食物鏈?不管有多少條,從圖上看這些食物聯系已經形成了什么?還發現了什么?比如圖中的狐貍在食物鏈中處在什么級別?它只是一條食物鏈中的角色嗎?

  (6)學生討論交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36頁下圖:這片莊稼地中如果農民在這里噴灑農藥,那么這個場景中會發生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提問:你能將這幅圖中的動植物包括人畫出一條食物鏈嗎?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3. 有趣的食物鏈

  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植物)         (動物)       

  4.生態平衡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對目前的生態現象做出判斷。l

  能夠參與討論人類危害環境的行為。l

  能夠就破壞生態平衡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l

  能夠做一個生態瓶,研究生態平衡的問題。l

  知識與技能

  知道生態系統與生態平衡,了解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l

  知道人在食物鏈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l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保護生態平衡的思想意識。l

  意識到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唯一家園。l

  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l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通過大量生動事例和探究破壞生態平衡的危害性,讓學生感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有關生態系統被破壞的例子、我國自然保護區情況介紹以及有關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 學 改 進

  一、導入新課

  建立生態平衡概念。

  1.講述: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生物之間都有著一定的食物聯系,形成了復雜的食物網,而這些生物與他們所生存的環境也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出示一張動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圖:你知道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要有哪些成員嗎?(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無生命的物質)

  3.說說這些成員在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4.講述: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數量通常都要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變化不大,這時這個系統就能達到平衡狀態,我們在科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生態平衡。(板書課題)

  5.師舉例說明。

  二、學習新課

  1.模擬生態平衡。

  (1)制作魚缸養魚的生態瓶。

  看37頁圖文說明,學習方法。

  設計要求:

  a這是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c生態瓶必須透明,讓生物得到陽光并便于觀察。

  d生態瓶的采光以比較強的散射光為好,不能采用強烈的直射光。

  飼養提示:

  a魚的生命較脆弱,可用螺螄替代養。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長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態瓶。

  設計這兩個生態瓶時為什么要密封?

  (3)預測一下,:

  a不給魚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魚到魚缸里,情況會怎么樣?

  b不打開瓶蓋,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問:說說這個生態瓶中有哪些成員?魚缸和魚缸里的東西、瓶子和瓶子里的東西是如何模擬一個生態系統的?

  (5)學生制作生態瓶。(課堂組裝一種,要求回家觀察記錄)

  2.知道破壞生態平衡會帶來嚴重后果。

  (1)談話:自然界長期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平衡,這些鏈、網中的任何環節遭到破壞,這個平衡關系就會遭到破壞,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災難。

  (2)討論書上38頁的三幅圖:圖上人們的行為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影響嗎?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影響?為什么?

  (3)師舉例說明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蛇與莊稼的故事。

  (4)啟發學生回憶還有哪些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

  (5)閱讀書上39頁資料,思考討論:

  在這個亞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獅、狼是什么關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們的這樣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數量過大,又帶來了什么問題?

  現在人們這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解決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態學家,你會建議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說說理由。

  3.知道保護生態平衡的途徑。

  (1)談話:既然生物們在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都起著維持一定生態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國都相應的建立起各個自然保護區,我們國家業已建立了226個自然保護區,你知道我國有哪些自然保護區嗎?這些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哪些生物?

  (2)教師適當介紹我國一些著名的自然保護區情況。(也可借助圖片錄像資料)

  (3)討論:國家對于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那么我們同學自己對于保護生態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鞏固應用

  1.談話:現如今國家為了保護生態平衡還建設了不少生態工程呢,你聽說過生態農業和藍色農業嗎?

  2.師介紹桑基魚塘生態農業模式。

  四、布置作業

  本課習冊學習傳真機部分。

  板書設計

  4.生態平衡

共同的家 篇17

  共同的家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形象地寫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滲透了熱愛地球就是熱愛自己的家的教育。全文共6句,1至4句按從上到下分別指出“藍天、土地、樹林、大海、”是“白云、禾苗、小鳥、魚兒”的家。第5是總結,又是升華,告訴我們世界上萬物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懷抱里,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分析】

  在本課之前學生已學過二首兒童詩,對詩的結構和誦讀已有初步的了解。從本課內容看,學生對本課文中所提事物都比較了解,也比較有興趣,但對“共同的家”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通過多讀多體會來突破難點。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2.練習用“(  )是(  )的家”句式說話。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教學思路】

  第一,我根據教材特點(句勢相同),主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第一句“藍天是白云的家”。即引導學生觀圖說話,讀句子提問題,再讀句子體會情感。然后師生一起學習第二句,鞏固學習方法。

  第二,放手讓學生學習“土地是禾苗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而且提出喜歡哪句就學哪句,把學習的權利全部給學生。最后集體學習最后一句,突破難點。并且練習用“(  )是(  )的家”句勢說話,分組討論作詩,延伸了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放學以后,你們都回哪呀?(板書:家)多好呀!我們人人都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那咱們都想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我們人類之外,還有什么?它們的家在哪呀?

  師: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同來學習一首非常好聽的關于家的兒歌。(板書:共同的家)

  師:誰能讀題目?

  二、學習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師出示大屏幕,學生觀察,并用一句話表示圖上的意思。學生說時,老師再隨機出示圖畫“藍天是白云的家。”

  (1)讀課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兒?

  (2)體會情感。再看大屏幕,體會其中的美,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其中可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同桌互讀。

  (3)進一步討論體會藍天還是誰的家。

  2.師生一起學習“土地是禾苗的家”。

  (1)指名讀這句話。

  (2)學生自由讀,也像老師那樣自己提個問題。

  (3)集體交流,自愿讀這句話,提出問題并指名回答。

  (4)出示圖畫,進一步體會。

  (5)朗讀這句話。

  3.自學“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

  (1)師生一起總結學法。一讀,二提問題,三指名回答,四有語氣朗讀。

  (2)學生自學,可喜歡哪句就學哪句。學會可在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從以下幾方面:

  第一,“樹林是小鳥的家”,可出圖畫考學生。首先讓學生用書上的一句話表示圖意,然后互提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朗讀比賽。

  第二,“大海是魚兒的家”,可引導學生抓魚兒的家在哪兒?大海為什么是魚兒的家?大海還是誰的家?幾個問題。

  4.集體學習“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齊讀: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2)討論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順勢引導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

  (3)體會情感,朗讀指導。

  5.自由讀全文。

  三、鞏固課文內容。

  1.游戲:“找家”。老師請同學們為白云、小鳥、禾苗、小魚找家(把白云、小鳥、種子、小魚的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地球簡筆畫中)。

  2.指導背誦課文內容。

  引導學生先找規律,再背誦。如,詩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話句式相同;前4句按從上到下順序寫等等。

  3.照樣子說一說。(考考你)

  (1)土地是禾苗的家。藍天是(  )的家。大海是(  )的家,大山是(  )的家。

  (2)(  )是(  )的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每人說一句,試者連起來,看看是不是一首兒童詩。

  四、總結全文。

  1.學生匯報,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師生一起背誦課文。(可自愿加動作)。

  【課堂板書】

  共同的家——地球

  藍天是白云的家,土地是禾苗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

共同的家(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第一課時(通用14篇)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鄧小平爺爺從小認真練字的故事,懂得認真練字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第2自然段。教學過程: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1、板書課題。...

  • 《識字一》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者:ygr發表時間:2004-4-29閱讀次數:514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串。2.觀察圖畫,借助圖畫去理解字詞。3.了解水鄉秋天的特點,積累詞語。教學重點:激發興趣自主識字、讀詞,寫字。...

  • 蘇教版小語第一冊第一課時《識字2》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會“陽”、“鳥”兩個字。能根據拼音自己認讀韻文。2、培養仔細觀察圖畫的能力,能把圖畫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3、讓學生體會清早起床后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在此基礎上讀好韻文。...

  • 《識字一》教案(通用15篇)

    作者:ygr發表時間:2004-4-29閱讀次數:514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串。2.觀察圖畫,借助圖畫去理解字詞。3.了解水鄉秋天的特點,積累詞語。教學重點:激發興趣自主識字、讀詞,寫字。...

  • 《1 比一比》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活動目標: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2、對學習和探索感興趣。3、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1、各類輕重不同的物品。2、翹翹板教具二個,小動物卡通形象若干。數字及輕重標記若干。...

  • 《1 比一比》教案(通用15篇)

    課題:比一比教學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羊、牛、小、少4個字。認識1個筆畫 和1個偏旁少。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 a o e教學反思(精選9篇)

    《a o e》教學反思給學生起字母名字,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記住a、o、e這三個字母,而且還得到了一次口語交際訓練。以后每一課的教學都有起字母名字這個環節,所以孩子們都盼著快點學新的字母,好輪到自己起字母名字。...

  • 《大家都說普通話》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的:1、指導學生了解兒歌內容,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鼓勵學生背誦兒歌。2、明確學拼音是說好普通話的基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和運用普通話的意識,從而激發學生說好普通話的強烈愿望。...

  • 市公開課《放小鳥》(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鳥類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5課(學生齊讀課題)今天有兩只可愛的小鳥來到教室,把一些生字寶寶帶到我們身邊,你能讀好它們嗎?...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播放 | 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 爆乳2把你榨干哦无码 |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片 | 欧美黄色a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白浆 |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 成人在线观看h | zzzwww免费视频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福利 | 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日产乱码 | 久久精品小短片 | 999www人成免费视频 | 日本午夜一区 | 乱码国产丰满人妻WWW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成亚洲综合精品 |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日韩成人av片 | 午夜老司机你懂的视频 |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 天天天天色 | 五月婷六月丁香狠狠躁狠狠爱 |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网站蜜芽 | 1级片免费看 | 亚洲码视频 | 成人精品入口 | 国内外免费激情视频 | 国产女同2互磨高潮在线观看 | 狠狠干天天干 | www.久热 | 国产最爽的乱淫视频国语对白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 | 精品在线视频免费 | 91热精品视频 | 国产激情综合 | 欧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 日本视频又叫又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