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2節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第2節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一、知識結構
二、教學目標
1、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2、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3、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4、進行資料搜集,了解我國利用生物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進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
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解決方法]
通過舉例,繪制漫畫等引導學生思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同上。
[解決方法]
同上。
四、課時安排
1——2課時
五、教學方法
導入:“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是指誰?如何理解“共同的”涵義?讓學生感受到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飛船,地球上所有的生靈搭載在這艘飛船上,結伴而行,體驗著同一生命旅程,沒有可以停靠的港灣,沒有可以遷居的綠洲。
我們的家園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學生閱讀教材p123——124有關內容,設問:
1、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2、這些環境問題會不會影響我們個人的生活?
3、我們個人的行為,對這些環境問題的形成有沒有影響?
教師總結歸納:
1、溫室效應。由于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大量燃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形成“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臭氧層破壞:氟利昂等物質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層破壞。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臭氧層破壞,導致人類的皮膚癌和白內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海洋污染:赤潮是由水體富營養化引起的。水體中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富營養化。當海水中發生富營養化時,藻類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赤潮,其危害主要有:
①藻類死亡后,遺體被細菌分解時消耗水體中的大量氧氣,使水體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②這些生物遺體被厭氧型微生物分解時,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酸雨:生態系統的硫循環見下圖。
隨著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氣中,遠遠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動凈化能力,因而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并使許多地區出現酸雨。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稱。它可以使水體酸化,從而使魚類的生殖和發育受到嚴重影響;它會直接傷害植物的芽和葉,影響植物的生長。此外,酸雨還會腐蝕建筑物和金屬材料等。
據報載(1999年12月6日《文匯報》),素有“北大荒”之稱的中國重要商品糧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續半個世紀的墾荒,“北大荒”不再開荒。這是因為連年的墾荒雖然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了貢獻,卻也使三江平原的濕地面積縮小了60%,丹頂鶴、東方白鸛等一些鳥類在該地區基本絕跡。于是,引出一個重要話題:如何協調糧食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