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通用3篇)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篇1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初讀過課文之后,我布置學生回去認真讀課文,下節課老師讓你將自己讀得最好的片斷讀給大家欣賞,還要提出你在讀的過程中覺得最困難的地方。
課上每個小朋友都準備得很充分,一個個都讀地挺投入的,有的也確實朗讀得聲情并茂,于是我就找準契機,鼓勵學生在同學朗讀中找出優缺點,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有關的句子,進一步指導朗讀。如:“你不是早就會在電腦上打字了嗎?”“這還不簡單!”這兩句讓學生先換個說法再朗讀體會語氣的強烈和表達效果。好多學生都喜歡讀文章的總結句:爸爸現在可真是電腦高手了!
接著,我就著這句話梳理課文,“從課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爸爸現在是電腦高手了?”學生很快找到第6自然段“‘這還不簡單!’只見爸爸在電腦前敲了幾下鍵盤,鼠標點得飛快,一會兒就把我要的資料找到了。”由于前面已經指導朗讀過“這還不簡單!”這句話,學生對這句話的內涵已有所了解。有的說從這句話我知道爸爸給我找資料很有把握,有的說爸爸認為找騎牛比賽的資料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有的說爸爸對這件事很有信心,有的說爸爸覺得這件事太容易了,所以說爸爸是電腦高手。在我的提示下,學生開始想到分析這段下面的文字了,逐步悟出“敲了幾下鍵盤、鼠標點得飛快”,說明爸爸操作電腦比較熟練,只有高手才能如此;還有“一會兒”表示爸爸找資料所用時間很短,也是高手才能做到的。“爸爸這個電腦高手除了會找資料還會在電腦上干什么呢?”學生想到了前面爸爸說的話:光會打字是遠遠不夠的。上網啦,制圖啦……要學的東西可多啦!“上網、制圖、游戲、發郵件、打字……”相機指導了解“……”的作用,真正體會到要電腦上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了,爸爸也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手。
“那爸爸怎么成為高手的呢?”學生很快找到“最近爸爸一吃完晚飯,就夾著包往外走,說是‘充電’去。”和“原來爸爸是去上業余電腦培訓班”這兩句話。在理解“充電”一詞時,我先問學生你們看見過哪些東西需要充電,學生說電瓶車、手機、玩具火車、要充電的電池。“那爸爸也是去充那樣的電流嗎?那爸爸去充什么呢?“他們就想到了充知識,去學習電腦知識。“那爸爸是什么時間去學習的呢?”“晚上。”“還會是什么時候呢?”“休息的時候,就是不上班的時候。”“對了,這就是業余的意思了。爸爸已經過了像我們這樣用專門的時間坐在教室里學習的年齡了,工作以后去學習,就是‘再學習’。”再指導學生朗讀“充電,就是再學習。”這下學生才讀好了這“再”字,一開始他們都讀成了“充電,就是在學習”的語氣,原因在于他們不理解“再學習”的意思。
在學生讀中進行穿插指點,再進行朗讀訓練,讀中促思維,思后再悟讀,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好學的爸爸》是一篇第一人稱寫人的文章,講的是爸爸勤奮好學學習電腦,并成了電腦高手。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和識字、寫字上。緊扣教學重點,我借助圖片和實物,形象地表現了爸爸操作電腦時與自己女兒對話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熱愛科學。
1、學好文中的多音字
揭示課題時,我先讓學生理解“好學”一詞,“好”在這里讀hao,我提示學生注意“好學”就是很愛學習的意思,學生紛紛舉手發言,他們給“好”組了好多詞,如:愛好、好奇、葉公好龍等。通過學習,孩子們都理解了“好”讀第四聲時,是表示喜歡的意思。接著,再通過和“好”hao比較,讓孩子們理解了好讀第三聲時是表示和“壞”相對的意思。
2、利用豐富的課件和實物理解課文中的專用名詞
課文中出現了很多專用名詞,如:電腦、鍵盤、鼠標等,對于農村學生,特別是外來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因此,我借助實物向孩子們一一展示,讓孩子們知道這些名詞各指什么,有什么用途,這些東西該怎么操作,通過形象直觀的展示,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巧妙引導遷移
“充電”是本文要重點理解的詞語,教學時,我做出疑惑不解的樣子,問學生老師不太懂,你們能幫幫我嗎?學生非常興奮,他們有的說:“有時候爸爸的手機沒電了,放在插座上充好電就又能用了”;有的說:“我的電動賽車用的也是充電電池”;有的說:“我媽媽的電動車每天都要充電”……許多學生都充滿了興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于是我就請大家認真讀讀第二自然段,找找在這篇文章里“充電”是什么意思,許多孩子邊讀邊想,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原來充電就是“再學習”的意思。通過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引導遷移,將學生的課內外知識結合了起來,又展開了師生互動,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充電”的比喻意義,還使他們進一步領悟了文章的中心,即爸爸勤奮好學的精神。
4、以問促讀,以讀促悟,理解課文內容
首先讓學生從課題入手發問:“爸爸的好學表現在什么地方?最后取得了怎樣的成果?”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再讀課文,師生邊讀邊議,抓住“一……就……”體會爸爸學習的迫切心情,抓住“我”的話,體會體會小朋友的天真好奇。抓住“光”、“遠遠不夠”和話中的省略號,讓學生體會出電腦用途的廣泛和爸爸知識的豐富。抓住“敲”、“點得飛快”、“一會兒”等詞體會爸爸動作的熟練和電腦水平的高超。最后讓學生說說爸爸為什么成了電腦高手,通過讀議結合,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篇2
經常對教學進行反思對教師的成長很有幫助,下面是《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一)
《好學的爸爸》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講的是爸爸勤奮學習電腦,最終成了電腦高手,意在激勵學生刻苦、努力學習知識。但是,這篇課文相對來說語言平淡,比較枯燥無味。特別是對我們農村孩子來說,由于和電腦接觸不多,甚至有的孩子壓根就沒接觸過,所以有的詞對于他們而言比較枯燥難懂,比如“充電”、“業余電腦培訓班”“再學習” 等。
如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詞語,這是老師在課堂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抓住文題,統領全文理解“好學”。
1.指導學生讀課題,思考:從文章哪幾個段落看出爸爸好學?學生基本上能找到是1到4節。
2.從這幾節里再找找,看哪些句子能體現了爸爸好學?(我們讀書時既要把書讀厚,也要把書讀薄)
學生找出了書上的句子后,反復指導學生朗讀,然后再問:“好學”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然而然就知道是爸爸刻苦學習電腦了。
二、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充電”。
對于“充電就是再學習呀”這句話中的“充電”這個詞,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較少,不容易理解。當我問到他們,你是如何理解這個詞語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捂著嘴巴笑著說她媽媽天天給電瓶車充電。這一下教室里炸開了鍋,有的說爸爸天天給手機充電,有的說爺爺給電動三輪車充電。呵呵,那我反問孩子:“爸爸給誰充電呢?”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給他自己充電。”
“充什么電?是電流嗎?”孩子們一下都笑了“不是,那是很危險的。爸爸在學習電腦.”
師“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
“就是再學習,”呵呵,孩子們說的多好啊。
三、從原有知識入手,理解詞語。
文章最后一段“爸爸現在可真是電腦高手了!” 中的 “高手”這個詞語在前面的課文中學過。我讓學生想想哪篇文章寫到了這個詞語?他們馬上就想到《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我接著又問:“誰是高手?”孩子們都說駿馬是跑步高手。為什么說駿馬是跑步高手呢?(駿馬善于奔跑,奔跑的速度快)
然后我請學生讀課文,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爸爸是電腦高手,學生很快找到第六自然段。從爸爸熟練的動作中,學生從心底佩服爸爸是個電腦高手。
通過回憶以前的課文,從學生的原有知識入手,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也是一個理解詞語的有效的方法。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二)
《好學的爸爸》一文講的是爸爸勤奮學習電腦,成為電腦高手的事,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熱愛科學。
教學中,課堂上學生能認真思考,積極參與,較好地配合了各教學環節的正常開展,有效地突破了詞語理解、朗讀感悟等難點,終感覺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聯系實際法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最近”一詞也不太容易理解。我就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來進行理解。
二、動作表演法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有些詞語的理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就以動作代替書面語進行解釋,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文中“夾著包”的“夾”,我和學生一同把語文書當成包,夾在腋下。一個動作,就讓學生明白了“夾”的意思。此時我又讓學生說說什么東西也可以夾。大家想出了不少:夾著書,夾著文具盒,夾著一頂傘……這說明大家真正懂得了“夾”的意思。
三、比較引導法
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朗讀中,我發現大家沒有真正弄懂“充電,就是再學習呀”這句話的意思,把它理解成了“充電,就是在學習呀。”我出示了兩句話:
小明在吃一碗飯。
小明再吃一碗飯。
讓學生反復地讀,并進行比較。很明顯,大家一下就明白了第一句話講小明正在吃一碗飯,第二句話講小明已經吃過飯了,還要再吃一碗飯。這時,再讓學生讀課文里的話,大家突出了“再”字,讀懂了這句話。
四、討論分析法
文中有句話:“充電,就是再學習呀!”學生對于“充電”一詞的理解是有問題的。
“充電就是再學習呀”!
讓學生理解什么叫“充電”,學生都能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充電”。如:手機、手電筒、電動車、剃須刀等等。如果這些東西充不上電,它們就不能使用。那么,如果一個人沒有文化知識,就像這些電器沒電一樣,再也開動不了了,所以,爸爸要再多學一點知識,就像是給自己充充電,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能干。從而升華這篇課文的主題:活到老,學到老!我們要不斷學習,努力學習!
五、新舊知識聯系法
“高手”這個詞語在前面的課文中也學過了,我先請學生回憶,他們馬上就想到《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中駿馬是跑步高手。然后我請學生讀課文,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爸爸是電腦高手,學生很快找到第六自然段。從爸爸熟練的動作中,學生從心底佩服爸爸是個電腦高手。
通過回憶以前的課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從學生的原有知識入手,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教無定法,只有我們教者善于動腦,運用多種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篇3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我主要抓住"好學"和"高手"這兩個能反映爸爸特點的詞語展開教學,加深學生對爸爸的印象.
在教學時,我請學生讀讀課文,說說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學生能抓住"好學"和"高手"這兩個詞語.我先請學生回憶以前在哪一篇課文中學過"好學"這個詞語,學生想起了《懷素寫字》,這樣從學生的原有知識入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好學"的意思.接下去圍繞"好學",我請學生讀課文,從哪里看出爸爸很好學.通過研讀課文,學生很快找到了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話:最近一吃完晚飯,就夾著包往外走,說是"充電"去.但是,接下來就冷場了.于是,我就問學生:"他是不是不會用電腦啊 "學生都說不是,爸爸早就會在電腦上打字了,我再接著問:"那爸爸為什么還要去學習電腦啊 "學生終于明白了,電腦上的學問可多了,光會打字爸爸是不會滿足的,爸爸還要學習更多的東西.這時,我讓學生來贊一贊爸爸,學生很自然的地稱贊起來:真是一個好學的爸爸!
"高手"這個詞語在前面的課文中也學過了,我先請學生回憶,他們馬上就想到《蘑菇該獎給誰》這篇課文中駿馬是跑步高手.然后我請學生讀課文,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爸爸是電腦高手,學生很快找到第六自然段.從爸爸熟練的動作中,學生從心底佩服爸爸是個電腦高手.
通過回憶以前的課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從學生的原有知識入手,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好學的爸爸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比較枯燥的課文,語言樸實、情節沒有什么起伏,學生不是很感興趣。其中,“業余電腦培訓班”、“充電”等是比較難理解的詞語。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它們。
(1)業余電腦培訓班 師 同學們,你們在放學回家后或休息日參加過哪些業余培訓 生 我每天都練鋼琴。
生 我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
生 我圍棋過了2級。
……
師 這些都是你們在課外學習的,爸爸在工作以外,業余學習什么呢 生 爸爸業余學習電腦。
[“業余”二字對于學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一方面,家長們為了孩子將來有一技之長,都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業余愛好,有的孩子甚至參加幾種業余培訓班。另一方面,學生只知道那是一種特長、愛好,卻沒聽說過“業余培訓班”的名稱。課堂上,教師把學生已有的親身體驗與課文內容建立內在聯系,幫助理解。]
(2)“充電”、再學習 師 你家有什么電器是需要充電的 生 。
生 電池。
師 這里的充電加了個雙引號,不是真正的充電,是什么呢 生 “充電”就是再學習呀 師 爸爸就好象是一塊電池,爸爸充的“電”,就是充什么呢 生 電腦知識。
生 學習怎樣打電腦。
[從常見的手機、電池充電,形象地過渡到爸爸的“充電”,由具象到抽象,給了孩子理解的階梯。]
師 是呀 所以課文里說,是再學習。“再”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 再就是又一次。
生 爸爸又去學習了。
生 爸爸以前學習過,現在又去學習。
師 爸爸小時候就和你們一樣都在學校學習過,后來參加了工作,現在邊工作,邊學習,就叫( ) 生 再學習。
師 爸爸以前學習過,為什么還要再學習呢 生 以前學得不好。
生 以前學的太少了,還有許多不會的要再學。
師 你覺得這是個什么樣的爸爸?為什么 生 這是個勤奮的爸爸,他工作很辛苦了,還參加業余電腦培訓班。
生 這是個好學的爸爸,他以前學習過了,現在覺得自己有不懂的,還要學習。
[抓住文章主旨,巧妙地遷移,將爸爸的“好學”形象深入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