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樂樂學“b p m f”(片段)
云南陸良縣中樞鎮盤江小學 謝艷玲
本課配有字母、音節相對應的10幅圖。這些插圖色彩鮮明,形象直觀,準確地揭示了教學內容。圖1—圖4揭示了聲母b、p、m、f的發音和字形。教學圖1時,我提問:①圖上畫著什么?(一個小姑娘在聽廣播。)學生說圖意時,著重聽“播”的發音是否正確,然后指導學生用“聽廣播”練習說話,在說中感知“b”的發音。②字母“b”和圖中的什么相像,相像在什么地方?(“b”的右半圓好像收音機的機身,一豎好像收音機的天線。)借助實物感知字形。③用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記憶:“右下半圓b b b”。用同樣的方法教學p m f三個聲母(圖2—圖4),其中“f”的發音是教學的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反復讀“佛像”這個詞語,感悟“fo”的正確發音。
圖5提示了拼音方法,這是學習拼音方法的開始。我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滲透拼音和音節的概念。提問:①圖上畫著誰?(圖上畫著一個小姑娘和一只哈巴狗。)②他們在做什么?(小姑娘使勁地把b和a推到一起構成ba,跟在她后面的哈巴(bā)狗高興得汪汪叫。)③教師示范拼讀b—a→ba。④圖中字母的b和a碰撞后拼出什么?怎么讀?先同桌兩人相互練習,然后指定學生當堂拼讀練習,使學生感受音節ba的發音過程,初步體會拼讀音節的方法。
圖6—圖9揭示了b和a的四聲發音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①復習a、o、e的四聲發音,然后要求學生看著老師的手勢背兒歌。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②引導學生運用剛學到的拼音方法,看準單韻母上的調號,看圖嘗試拼讀。如:b—ā→bā,豬八戒;b—á→bá,拔蘿卜;b—ǎ→bǎ,打靶;b—à→bà,大壩。
圖10是在學生掌握b和a、m和a相拼的基礎上進行的擴展練習,同時認讀“爸、媽、我”三個字。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畫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然后,重點指導讀好爸(bà)、媽(mā)這兩個音節,并讓學生初步感知漢語拼音與識字的聯系。
讓孩子成為課堂的小主人──b p m f 教學一得
任艷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材,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拼音教學中,我也作了一些嘗試,使孩子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例如:
師:前幾天學習聲母bpmf的時候,我們編了幾句兒歌,還記得嗎?
生(齊):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兩個門洞mmm,一根拐棍fff。
師:那么,dtnl的兒歌怎么編呢?小朋友們開動腦筋自己來編,好嗎?
生:好!
[有目的地組織復習,激活了孩子已學過的知識,為即將進行的學習活動提供了良好的鋪墊。同時,期待性的語言,又將孩子推向了學習主體的位置。]
師:看一看b和d哪兒不一樣?
生:b半圓在右邊,d半圓在左邊。
師:看得真仔細!b的半圓在右下部分,d的半圓在左下部分。“右下半圓bbb”,那誰會為d編一句兒歌?
生:左下半圓ddd。
師:編得真好!你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說一說。(該生領說。)
[教師從“臺前”退至“幕后”,由“獨唱”轉崗為“伴奏”,做一個幫助發現真理而不是拿出現成答案的人,使教學開放而靈活。]
師:再看f、t這兩個聲母。和f相比,t就好像——(師在黑板上做倒置手勢)。
生(爭先恐后):倒過來了!
師:“一根拐棍fff”,你們能為t編一句兒歌呢?
生:拐棍倒放ttt。
生:我還有不同的編法:像個傘把ttt。
師:你想的和別人不一樣,真會動腦筋!
[不局限于“唯一”“統一”,注重鼓勵適合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重視對學生創造思維充分肯定,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的有效動力。]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能說說你們是怎樣編出這兩句兒歌的嗎?
生:是想著f和t哪兒不一樣,學著原先的兒歌編的。
生:我編“像個傘把ttt”,因為t很像傘把。
師:說得真好!小朋友們這樣多看多想,一定會越來越聰明。現在你們能為n、l編兒歌嗎?
生:一個門洞nnn。
生:一根小棍lll。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索者。而在孩子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功都給予充分的欣賞和激勵,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并積淀起參與的信心。
整個教學過程 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的位置上,讓課堂成為涌動著生命活力的時空,真正屬于它的小主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