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區好地方》、《瀏陽河》教案
第三課:
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教學內容:《邊區好地方》
課 型:新授
教 法:聽唱法
教學內容:
1、綜合訓練
2、初步學會歌曲教學目的:
3、學唱一個升號調的歌曲,繼續熟悉該調號的音位。 4、初步認識樂段中前后兩個樂句間,在節奏上的聯系以及節奏組合的規律;聽辯由和聲音程的連接構成的音組,培養多聲部聽覺。
教學重點:歌曲學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師生問好歌。
二、發聲練習
2/4 1=c—f
要求:聲音連貫圓滑。
三、新歌
1、歌曲簡介:此曲是一首帶有鮮明地方色彩的陜北民歌,頌揚了當年老解放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抒發了解放區人民的歡樂心情和強烈的自豪感。
2、教師范唱
3、此曲是以一個升號調記譜的,這一知識至今尚未涉及,因此要求學生用聽唱法學習,但在學唱過程中,通過每行曲譜開始時所標的唱名提示以及對歌曲音調的熟悉,也應引導學生辯讀部分或全部旋律中的唱名,既有利于學唱歌曲,也為今后視唱有升、降號的調的旋律打下基礎。
4、在學唱過程中,多次提供學生聆聽全曲的機會。
5、練唱歌曲
四、綜合練習(一)
此練習是聽辯由和聲音程連接所構成的音組。(1)中三個音組的高聲部都相同,只是低聲部各不相同;(2)中三個音組恰好相反,低聲部全部一樣,高聲部各有不同。練習中,只要求學生聽出教師彈奏的順序。
教后札記:
小結: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教學內容:欣賞《瀏陽河》;綜合練習
課型:綜合課
教學目的:通過欣賞民歌,感受當年人民群眾對革命的政權、領袖所懷的自豪與深厚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復習歌曲《邊區好地方》
三、 綜合練習(二)
此練習為節奏連接選擇。本練習通過比較樂段中前后樂句在節奏上的幾種連接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知道一個樂段的前后樂句旋律,常通過重復全部或某些節奏型以保持聯系和統一。練習中的①、②、③三句就屬這一類,①全部重復前句節奏,②后兩小結重復前句節奏,③前兩小結重復前句節奏。④⑤兩句則除結束音外與前樂句均無相同之處,加上節奏松弛,和前句緊密的節奏反差太大。
四、欣賞
1、 簡介:《瀏陽河》是一首在我國流行很廣的湖南民歌。表現了人們對領袖毛澤東的熱愛。
2、 初聽:
3、 分段賞析:歌曲為 調式,是由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前三個樂句在旋律上逐句下降;造成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突出了所贊頌的對象——毛主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4、 復聽
教后札記: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