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我是一粒米》上海版二年級下學期
第二單元 音 樂 童 話
第三課 創——我是一粒米
教案出處:上海教育資源庫集體備課 【設計思路】
本課是上海音樂出版社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第三課的內容。主要內容是復習歌曲《我是一粒米》并創編表演唱。
本課是在音樂審美感知探索的基礎上,加深對音樂美的認識和理解并進行音樂審美創造的階段。創編表演唱《我是一粒米》正是歌曲學唱的延伸與拓展,通過歌唱——討論——創編——合作表演等環節,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歌曲內容,體驗歌曲的情感內涵。在編創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創造的積極性。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往往缺乏創造、表演經驗,教師應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創作,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使學生逐步積累成熟、規范的表演經驗。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我是一粒米》
2.創表演唱《我是一粒米》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歌曲《我是一粒米》,使學生能準確把握各段詞曲搭配的不同,用自然親切的聲音熟練演唱歌曲。
2.為歌曲《我是一粒米》創編表演唱,進一步理解歌曲內容,嘗試自己設計歌表演的隊形。
【教學重難點】
用自然親切的音色熟練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加入簡單的動作和隊形進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我是一粒米》
(一)復聽歌曲范唱《我是一粒米》
(二)歌曲處理:要求用不同情緒、語氣歌唱每段歌詞
(三)按學生創編的不同演唱形式進行歌唱
設計說明:歌唱復習應是一種具有創造性,能使學習產生新的審美體驗的復習。當學生發現他們每唱一遍都在進步,他們會感受到創造的歡樂,獲得美的享受。
二、編創歌表演《我是一粒米》
(一)角色確立:
1.小米!獡晤I唱,指揮眾米粒表演
2.小淘氣——先表演不愛護糧食的淘氣鬼,然后在大家的幫助下轉變為愛護糧食的好孩子。
3.眾米!獡锡R唱部分演唱。
(二)表演過程:
1.前 奏:小米粒與眾米粒一起上場,進行簡單整齊的動作表演。
2.第一段:小米粒與眾米粒按“領”、“齊”的演唱形式,自編動作進行表演。
3.間 奏:變換隊型——眾米粒排成一字行、小米粒站在隊型中間,小淘氣出場。
4.第二段:根據歌詞內容,小淘氣夸張地吃飯,掉米粒,眾米粒生氣地邊做動作邊表演。教師可啟發學生編創不同的演唱形式。(如:小組對唱、部分領唱、領唱齊唱等)。
5.間 奏:變換隊型——眾米粒排成八字型,小米粒與小淘氣站在隊伍中間。小淘氣表現出難為情、決心悔改的樣子,認真吃飯。
6.第三段:分角色表演歌曲情節內容。結尾眾角色做一造型,表現出小淘氣改正壞習慣與米粒成為好朋友。
要求:教師可在學生表演中設置簡單的道具,也可為學生提供一些頭飾供選擇。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的創編情況調整以上表演形式。
設計說明:學生在熟練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引入舞臺的概念,加入動作與隊形變換進行表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容,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與表現力。
(三)相互評價、改進,再次表演
設計說明:學生初步嘗試表演唱,應創設評價平臺,利用相互評價幫助學生提高表演能力,逐步使學生積累成熟、規范的表演經驗。
四、教師小結、結合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