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鐺舞》-
四 歌曲教學 師:剛才我們來到苗嶺,這里風光非常優美。下面,我們到苗族村寨去逛一逛吧。
(出示苗族蘆笙節、人們邊歌邊舞畫面)
師: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特別是節日或歡慶豐收的時候,人們聚集在山坡上、廣場上吹起了蘆笙,唱出了歡樂的歌,跳起了苗族舞蹈。
(出示苗族服飾圖)
師:誰能告訴大家,這服裝上是用什么做裝飾的?她們在舞蹈的時候這些裝飾品揮發出怎樣的聲音呢?
師:我們來學一學她們跳舞時身上鈴鐺發出的聲音好嗎?
1節奏練習:(出示卡片)
x x│ x x│x.x │x――‖
② x x│ xо│ x x│ x о‖
學生欣賞畫面,聽教師介紹苗族風土人情。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回答問題)
金屬,銀子,鈴鐺…
1節奏練習:
⑴學生用串鈴進行節奏練習。
⑵在“о”處加上“嗨”練習。
從苗族姑娘的服飾導入歌曲節奏
學生熟悉了三拍強弱規律,熟悉了歌曲主要節奏,也培養了學生節奏感,而且對歌曲舞蹈韻味有了了解,同時還烘托出熱烈地氣氛。
2感受旋律:
師:姑娘們身上的鈴鐺聲真好聽。聽!那邊又傳來了美妙的歌聲。
⑴播放歌曲《鈴鐺舞》范唱
⑵再次播放歌曲范唱。
⑶第三次播放范唱。
3朗讀歌詞:(出示歌曲)
⑴請個別學生朗讀,
⑵換一種方式朗讀(按節奏朗讀歌詞)教師用雙響筒伴奏。
4學唱歌曲:
⑴播放錄音范唱。
⑵用鋼琴彈旋律。
⑶師:你還有哪些不會的或者你覺得難學的部分請提出來,讓同學或老師幫助你。
⑷引導學生用歡快地情緒演唱歌曲。
2感受旋律:
⑴聆聽歌曲范唱
⑵學做吹蘆笙動作,用“lu”跟錄音哼唱歌曲。
⑶用串鈴或動作來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
3朗讀歌詞:
朗讀歌詞。
4學唱歌曲:
⑴跟錄音用“lu”哼唱歌曲。
⑵跟琴聲輕聲唱詞。
⑶提出不會唱或覺得唱不好的部分。
⑷用歡快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采用不同的方式多次聽歌曲范唱,為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學生從哼唱到帶詞唱,然后提出不會的部分,其他學生會的由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困難;大家都覺得困難的部分由教師演示、范唱,這樣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培養了他們合作精神。
五 表現歌曲
(1)請男同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請女同學用舞蹈表現歌曲。
(3)全體同學分組練習:打擊樂伴奏、唱歌、跳舞。
(4)請學生相互評價。
(5)跟音樂教師與全班學生合作表現歌曲。
(教師提供綢帶,串鈴)
(1)自主表現歌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
(2)相互評價 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小舞臺。學生創造性的表演使大家表演經驗得到豐富。在互相評價中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培養。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表演,增進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以及和諧親切的學習氣氛。